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儿童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SP)又被称为社交焦虑障碍,通常在青春期起病,是以在他人面前进行社交活动或做事时惧怕出现羞辱和难堪的场面为特为特征的一种能够长期蔓延的慢性焦虑障碍。
别名: 童年社交性焦虑障碍  
英文名: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of childhood,SADC
发病部位: 心理  
就诊科室: 小儿神经内科  
症状: 见人恐怖  
多发人群: 儿童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行为疗法
是否遗传: 不确定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在公众场合,如幼儿园、游乐场、公园、商场、亲戚家,孩子感到极度的恐慌、紧张;  
2.在一些多人的场合,孩子怕与同伴、大人面对面地交流,或者即便交流了,也是在极度的惊恐之中度过的;  
3.孩子不敢直面陌生人,更不敢与他们交谈,或者见到陌生人就心慌耳热。

病因

1.生理原因:2000年在上海召开了有关社交恐惧症的研讨会,主讲人美国著名精神病学教授戴维西汉先生说,社交恐惧症的发病是因为人体内一种叫“5-羟色胺”的化学物质失调所致。这种物质负责向大脑神经细胞传递信息。这种物质过多或过少都可引起人们的恐惧情绪;
2.心理原因:社交恐惧症患者一般自尊心较强,害怕被别人拒绝,或者对自己的外貌没有信心。
3.家庭原因:从小性格受到压抑,或者是父母没有教会他们社交的技能,或者是家庭搬迁过于频繁。
4.社会原因:本身所处的社会环境较为恶劣,与人交往时受到的挫折居多。
5.思维方式:性格其实就是人自身思维方式的一种外在体现,不正确的思维方式造就了社交恐惧症。比如过分的完美主义者受到打击后带来的过分自身反省,每个社交恐惧症患者都应该对“自己”(本我、自我、超我...)有充分的了解。

检查

儿童社交恐惧症的检查项目主要是心理检查:
1.检查培养对外界适应能力。
2.检查心理方面的认识。
3.注意社交的形式。查看病人与陌生人沟通时有没有以下症状: 脸红、紧张性手抖、恶心、尿急、惊恐发作、抑郁。

诊断

1.诊断
社交恐惧症的诊断尚缺乏病理方面的客观指标,主要是症状诊断。临床上的发病年龄普遍位于10——16岁之间,但是也有低于10岁的病例报道。儿童社交恐惧的评定量表对于SADC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量表只能作为筛查工具,不能单凭量表的异常就诊断社交恐惧症,真正的诊断要符合DSM-IV的诊断标准。DSM-IV关于社交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为:
①对社交场合或社交操作呈明显和持久的恐惧;
②在上述场合出现焦虑;
③明知这种害怕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
④回避上述场合或极度痛苦地忍耐;
⑤上述情况显著影响个人功能或带来显著苦恼;
⑥如未满18岁,病期至少达6月;
⑦上述反应不是继发性的;
⑧如存在其他躯体或精神障碍,病人的恐惧应与之无关。
我国中华精神科学会制定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有关儿童社交恐惧症的诊断标准参照了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和DSM—IV,其具体内容为:
①与陌生人(包括同龄人)交往时,存在持久的焦虑,有社交回避行为;
②与陌生人交往时,患儿对其行为有自我意识,表现出尴尬或过分关注;
③对新环境感到痛苦、不适、哭闹、不语或退出;
④患儿与家人或熟悉的人在一起时,社会关系良好。
严重标准:显著影响社交(包括与同龄人)功能,导致交往受限。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1个月。
排除标准:不是由于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等所致。
2.鉴别诊断
(1)大多数人都有“正常”的社交焦虑或回避的经历,如害怕在公共场所演讲,这种害怕如果没有妨碍其社会或职业功能则不应诊断为社交恐怖症。
(2)回避型人格障碍,通常有社交焦虑和回避,这种障碍与社交恐怖症之间的区别可能相当困难,两种障碍可能互相有重叠,有关回避型人格障碍的详细资料参见有关人格问题的章节。
(3)广场恐怖症可有对社交情境的回避,但这种回避常继发于害怕在公共场所出现惊恐发作。这不是对社交情境本身的害怕,而是害怕如果在这样的情境中出现惊恐发作无法逃避或得不到帮助。
(4)特定的恐怖症指对特定刺激的害怕,然而这种刺激通常不是社交场合,而是昆虫或动物。通常是对刺激本身感到害怕而不是害怕在公共场所感到窘迫或丢脸。
(5)精神分裂症可有被他人注意或审视的妄想,然而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及精神检查可作出正确的诊断。社交恐怖症没有思维障碍、情感淡漠或幻觉等典型的精神分裂症症状。
(6)一些社交恐惧信念可能很坚定,如认为自己的体味或身体的某部分变形或丑陋会引起别人的注视或否定评价。如果存在这样的妄想(即不管相反和客观的事实,虚假的信念很坚定),那么可以附加妄想性障碍的诊断。

治疗

1.药物治疗:许多药物对于治疗社交恐惧症均有一定的作用。这些药物是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可逆和不可逆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高效苯二氮卓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阻断剂(SSRIs)等。
2.家庭治疗内容为: 
①改变父母的教养方式; 
②解决家长自己的心理问题; 
③改变孩子的成长环境。
3.行为治疗-系统脱敏疗法的步骤: 
①先由父母陪同去接触陌生人,特别是同龄的小朋友,由陌生—认识—熟悉,扩大交往范围,达到降低与人交往时恐惧、焦虑的目的; 
②通过玩具、书等吸引其他小朋友主动和他交往,让孩子独立的、被动的交往; 
③鼓励孩子和相对熟悉的小朋友主动交往,增加交往的次数; ④通过大量人际交往的学习、锻炼,增强自信心,能主动去和小朋友交往,面对陌生环境焦虑、紧张消失。

预后

该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平均病程约为20年,自发缓解的可能性不大,只有1/4的患者可以恢复正常,1/3患者社会功能受到明显影响。目前更提倡心理治疗与药物结合的治疗。经过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预防

1、让孩子学习与陌生人说话。有的父母怕孩子单独外出会闯祸,而吓唬孩子,孩子变得胆小,怕见生人;有的父母怕孩子外出受到别人的欺侮,怕吃亏、学坏,认为还是关在家中好;有的怕孩子与人接触传染疾病,情愿将孩子闭门独处。
事实是,只有与不安全的陌生人交往才是不安全的。所以父母应该创设外出活动和与人交往的条件,放手鼓励孩子和周围的小朋友玩耍,让孩子在和陌生的小朋友的交往中自然地提高交往能力。譬如:和经常左邻右舍打个招呼,问个好;和熟悉的、性情温和的、年龄稍大几岁的小朋友一起游戏;再慢慢过渡到走亲访友,去公园和同伴嬉戏,利用乘车、散步的机会和陌生人接触等。
2、鼓励自己的孩子到小朋友家去做客。孩子的交往也如同成人的交往,既可以请进来,也可以走出去,两者同样重要。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给别人添麻烦,您可以让孩子带些小礼物去小朋友家,这样既周到、也礼貌,还能让孩子学会分享。
3、鼓励孩子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玩。现代父母常有一个误区,就是想时刻保持一个整齐完好的家。所以,父母们不太愿意让自己的孩子邀请左邻右舍的小朋友来家玩,最多也是在小区里简单交往。如果父母鼓励孩子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玩,孩子们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处理游戏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纠纷。
4、引导孩子购物。3至7岁的孩子完全可以在父母的引导下购物。例如让他买自己喜欢的小玩具、小卡片、文具、零食等。孩子在与售货员交流的时候,也学习了与人沟通的技巧。如果孩子一开始有困难的话,妈妈可以在一边鼓励,教孩子说“请售货员阿姨拿一下那个玩具狗”、“请问要付多少钱”、“谢谢”等话,渐渐地让孩子自己能开口说。

健康问答

  • 儿童社交恐惧症应该如何护理?
    医生头像
    王学廉 主任医师 唐都医院 - 神经外科
    1、安全护理 去除患者身上,住室及家庭环境中的危险物品,如刀剪、铁器、绳索、暖瓶及剧毒外用药品等,还应避免患者独自使用电源,煤气开关...及阳台等。 2、运动锻炼 当恐惧感袭来时,身体会分泌过盛的肾上腺素,而当你活动时,会消耗肾上腺素。若你无法走动,不妨试着收缩及放松各部位肌肉。收缩大腿肌肉,然后迅速放松。这种一紧一松的肌肉运动也能消耗肾上腺素。 3、心理护理 要做好心理护理,首先要发解患者的心理特征做好有的放矢,促进康复。 4、生活照顾 家庭护理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就是照顾好患者的生活,其任务是监督、协助或替患者合理安排生活,包括饮食、卫生、睡眠等。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王学廉

唐都医院 神经外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446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7年11月27日 10:16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