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播散性黄瘤伴尿崩症

播散性黄瘤伴尿崩症(Xanthoma disseminatum with diabetes insipidus)别名播散性黄瘤伴尿崩,是皮肤黏膜播散性黄瘤与尿崩症伴发,两种疾病特异性的组合。
英文名: Xanthoma disseminatum with diabetes insipidus
发病部位: 皮肤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  
症状: 播散性皮肤丘疹性黄瘤、黏膜黄瘤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治疗手段: 根据情况,对症治疗。皮肤黏膜结节能通过去掉,尿崩症应同时用抗利尿激素或安妥明治疗。
并发疾病: 结节丘疹性黄瘤   尿崩症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播散性皮肤丘疹性黄瘤 皮损部位呈黄色结节状或者半球形丘疹,主要分布于双睑,颈部两侧及关节屈侧部,呈对称分布,皮损部位可变成红色或棕色疣状。 
2.黏膜黄瘤 症状出现几率很高,皮损主要见于口腔、咽喉部,偶见于支气管或细支气管,黄瘤甚至可发生于结合膜和扁桃体,脑部也可出现黄瘤。 
3.尿崩症 约半数患者存在尿崩症,部分原因是对抗利尿激素的反应。表现为尿量显著增多。 
4.脂蛋白代谢正常,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趋于正常,在疾病过程中也可能升高。骨髓、脑、心脏等重要脏器和呼吸道、肾脏、肝脏、胰腺、淋巴结、子宫及肌肉等器官均可受累。

病因

该病是一种正常血脂性黄瘤病,少有继发性高脂血症发生。约半数患者伴发尿崩症。伴发原因可能是硬脑膜上生成的结节黄瘤压迫脑垂体蒂部或下丘脑,造成功能障碍的出现。一些学者把本病归于组织细胞增生症病,但不存在组织增生现象。

检查

组织病理:最初皮损是单一形态的组织细胞增多症状,随后发展为炎性肉芽肿伴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最后形成富含脂质和脂蛋白的大小不等的黄瘤细胞和Touton型巨细胞。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鉴别诊断:需要排除结节性黄瘤的其他型,例如青少年黄色肉芽肿、丘疹性黄瘤及伴黄瘤样损害的组织细胞增生症X。

治疗

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皮肤黏膜等处出现的黄瘤可以通过直接切除、电外科切除或通过使用液氮而去掉。也可以应用糖皮质激素对患者进行系统治疗。对于尿崩症患者应同时予以抗利尿激素或者安妥明治疗,通过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纠正尿崩症。

预后

预后;本病发展过程缓慢,在黏膜和脑受累的病例,预后不确定。如果临床表 现以皮肤黄瘤为主,则预后良好。皮损可以自发消退。

预防

1.注意日常饮食,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2.加强体育锻炼,减少脂肪沉积。调整作息时间,形成良好的作息规律。

健康问答

  • 播散性黄瘤伴尿崩症是一种遗传病吗?
    医生头像
    袁群 主任中医师 常州市中医医院 - 治未病科
    是的

参考资料

杨晓红, 赵凤莲, 王洋,等. 播散性黄色瘤伴尿崩症一例[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7, 40(3):163-163..

词条标签

皮肤病  尿崩症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袁群

常州市中医医院 治未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推荐词条

尿崩症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683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7年11月28日 13:17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