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新生儿低温症

新生儿低温症较常见于高危儿或保暖不足的新生儿,由于新生儿的发育未完善,皮肤薄血管较多因而易于散热,且其皮下脂肪少于一般成人,加上外界环境的刺激如当环境温度降低,保暖工作不到位导致热量摄入不足时,新生儿
别名: hypothermia of newborn   新生儿低温   新生儿低体温   新生儿体温过低  
英文名: neonatal hypothermia
发病部位: 体温调节中枢系统。  
就诊科室: 新生儿科  
症状: 新生儿核心(直肠)体温≤35℃;反应低、哭声小、吮乳差或拒乳;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5s)。  
多发人群: 高危儿;寒冷季节和地区出生的新生儿。  
治疗手段: 逐渐复温,置患儿于一温暖的室内并以温毛毯或小被包裹;对重度低温者,多主张外加温进行主动复温以减少低温对机体的损害。
并发疾病: 吸入性肺炎   肾脏损伤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低体温,指核心(直肠)体温≤35℃,体表冰冷; 
(2)新生儿反应变低、哭声减小,伴随吮乳差或拒乳; 
(3)新生儿的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5s)表现,血液浓缩,血细胞比容增高,外周血的血小板数明显减少,常低至10万以下,血液pH值下降; 
(4)新生儿低温轻症者心率增快,在病情加重时心率反而下降。 
(5)新生儿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低体温持续24小时后,易合并感染如败血症、化脑和肺炎等疾病。

病因

(1)新生儿低温症较常见于高危儿或保暖不足的新生儿,由于新生儿的发育未完善,皮肤薄血管较多因而易于散热,且其皮下脂肪少于一般成人,易发生低体温。 
(2)受寒冷刺激,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因而散热大于产热,当环境温度长时间低于中性温度以下时且未有效保暖,会极易使皮温降到35℃以下形成低体温。 
(3)摄食不足,新生儿肝脏储存的糖原量很少,如果摄食不足在生后18~24h内即可耗尽。 
(4)缺氧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新生儿产热的主要部位在棕色脂肪,棕色脂肪中脂肪酸的代谢分解需要有完善的神经系统功能和充分的氧供应新生儿在缺氧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时棕色脂肪不能利用化学产热过程常不能进行,易出现体温不升。 
(5)疾病影响:新生儿患败血症肺炎等感染性疾病时由于进食减少热量摄入不足;因休克、酸中毒和微循环障碍等影响棕色脂肪分解使体内产热减少,此时如环境温度偏低,保暖不够婴儿很易引起低体温。

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血常规和血小板、血尿素氮和电解质测定,血糖和血培养以及DIC筛选检查等,某些新生儿须测定甲状腺功能。 血象:血细胞比容增高,血小板数明显减少,常低至10万以下。血小板数减少常与病情严重程度并行但紫癜很少出现。 血气分析:由于组织缺氧乳酸堆积血液pH值下降,产生代谢性酸中毒和CO2潴留有明显代谢性酸中毒提示组织缺氧严重各脏器功能不良病情较重。 肾功能衰竭:明显尿少或无尿,有氮质血症,血清肌酐和非尿素氮增加提示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患儿常死于高钾血症引起的心律失常。 其他:一旦有出血倾向或DIC检查阳性,则预后凶险血培养或死后心血培养常可获阳性结果。 其它辅助检查:X线胸片和心电图应常规检查并在以后必要时复查。 X线胸片:无肺部并发症的低体温婴儿X线胸片显示肺野清晰,系肺血管收缩所致如血管纹理增粗出现斑片状或团块状影应警惕肺出血的可能。 心电图:可见QRS时间延长ST段延长和降低,T波有时可倒置。心率变慢是由于心肌受抑制,收缩时间延长以及正常中枢性冲动信息受抑制所致可出现心律失常如心房异位兴奋室性期前收缩房颤和室颤等可有高钾表现。 微循环障碍:用甲皱微循环显微镜观察(低体温)新生儿甲皱微循环的变化,可见甲皱毛细血管襻变形血流变慢血球分节淤滞。从肢体血流图可见肢体血流速度变慢,表明新生儿低体温时确有微循环障碍存在。

诊断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生后1~3周出现低体温,代谢率低,可因产热少而发生体温过低。有特殊面容等临床表现特点,甲状腺功能测定异常,吸碘率较正常低10%以上,T4下降,TSH升高,若TSH低,可做TRH负荷试验,如果垂体内分泌素亦缺乏,则TSH不上升,否则上升。用甲状腺素治疗有效。X线检查股骨远端末出现成骨中心。 严重感染所致体温过低:体检可发现感染病灶,有相应病灶症状和体征,一般病情重,低体温持续时间长,可发现感染病史。

治疗

低体温最主要是复温一般都主张逐渐复温,体温愈低,复温愈应谨慎复温过快对已受冷应激损害的新生儿有害,可造成休克抽搐或呼吸暂停,这些可能是由于末梢血管扩张、血流量不足缺氧和脑缺血所致慢复温即置患儿于一温暖的室内并以温毛毯或小被包裹,一般用于轻度的低体温并可望于12~24h内恢复到正常体温但对重度低温者,其棕色脂肪及糖原耗竭慢复温常无效多主张外加温进行主动复温以减少低温对机体的损害。 
(1)外加温的方法:是对低体温患儿的体表供给外来热源。 
①温毛毯包裹。 
②电热毛毯:设伺服控制或手控在38~40℃。 
③温水浴:浸于40℃温水,10~15min,1~2次/d. 
④培养箱或辐射加热器:轻症常用方法是,先将患儿放入26~28℃暖箱中每小时提高箱温1℃直至30~32℃;或外热源温度较患儿皮肤温度稍高(一般1℃),以后每2~3小时向上调节,直到患儿皮肤温度在中性温度范围,核心体温可能于12~24h内恢复正常。 
⑤微波器复温:人体经短时间的微波辐射后产生的热效应,能穿透入人体内3~5cm体温上升较快,平均6~7min可上升1℃但应注意防止烧伤及其他微波辐射的损害;照射时应用细钢丝网遮盖眼及睾丸,操作应小心以免患儿受微波损害。 
(2)内复温或主动中心复温:是指输送热源进入体内首先提高核心温度。在成人及儿童意外低温时曾用温盐水灌肠或胃灌洗;静脉输注温化液体(37℃);温化腹膜透析(透析液加温至43℃)以及体外血液温化复温。

预后

感染可能是低温的诱因,也可能是一种并发症,其表现可能不明显。每个低温的患儿应给予抗生素进行治疗或预防感染,药物选择应按不同的病原菌而定在血培养报告前一般先用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150~200mg/(kg•d)及庆大霉素4~6mg/(kg•d)或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10~15mg/(kg•d).如果尿排出量于复温后不增加氨基糖苷类药物应慎用,剂量应减小,并应监测血药浓度。

预防

①做好卫生期保健:做好围生期保健(尤其是农村)和宣教加强产前检查,防止妊娠并发症。避免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及产伤。 
②做好保暖:寒冷季节和地区应为产房装配保暖设备,新生儿一旦娩出即用预暖的毛巾包裹做好保暖使新生儿体温稳定,特别对高危儿做好体温监护保证供给足够热量。保持适宜的产房和新生儿室内环境温度,不应低于24℃。 
③积极治疗感染:积极治疗引起硬肿症的基础疾病如感染、颅内出血、畸形、窒息、产伤等。 
④加强母乳喂养,补充热量。 新生儿转运过程中应有合适的保暧措施。 预防早产、感染、窒息等新生儿高危因素。

健康问答

  • 新生儿低温症可以如何预防?
    医生头像
    曲双双 主治医师 北部战区总医院 - 儿科
    家长在照顾新生儿时要加强看护工作,注意新生儿的身体反应,做好保暖,新生儿一旦娩出即用预暖的毛巾包裹做好保暖使新生儿体温稳定,特别对高...危儿做好体温监护保证供给足够热量。保持适宜的产房和新生儿室内环境温度,不应低于24℃。下拉查看详情

参考资料

刘春峰,郭宏湘,袁壮等.低体温新生大鼠肺内组胺变化与肺伤关系的探讨[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1):53-54..

李晓艳,阙学俊.新生儿肺出血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0):36-37...

词条标签

肺出血  低温  新生儿科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曲双双

北部战区总医院 儿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推荐词条

吸入性肺炎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2410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1月16日 15:20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