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limbs)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如未及时治疗,急性期可并发肺栓塞。
别名: 下肢深静脉血栓  
英文名: 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limbs
发病部位: 双下肢  
就诊科室: 血管外科  
症状: 下肢肿痛  
多发人群: 长期卧床   骨科大手术   肿瘤病人  
治疗手段: 溶栓治疗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手术
并发疾病: 肺动脉栓塞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下肢深静脉是下肢血液回流的主要通路,一旦因血栓形成阻塞管腔,必然引起远端静脉回流障碍的症状,按照血栓形成的发病部位及病程,主要临床表现分述如下:
1、根据急性期血栓形成的解剖部位分型:、
①中央型,即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起病急骤,全下肢明显肿胀,患侧髂窝、股三角区有疼痛和压痛,浅静脉扩张,患肢皮温及体温均升高,左侧发病多于右侧。
②周围型,包括股静脉或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局限于股静脉的血栓形成,主要特征为大腿肿痛,由于髂股静脉通畅,故下肢肿胀往往并不严重。局限在小腿部的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特点为:突然出现小腿剧痛,患足不能着地踏平,行走时症状加重,小腿肿胀且有深压痛,做踝关节过度背屈试验和致小腿剧痛(Homans征阳性)。
③混合型,即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临床表现为:全下肢明显肿胀、剧痛,股三角区、腘窝、小腿肌层都可有压痛,常伴有体温升高和脉率加速(股白肿)。如果病情继续进针,肢体极度肿胀,对下肢动脉造成压迫以及动脉痉挛,导致下肢动脉血供障碍,出现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消失,进而小腿和足背往往出现水泡,皮肤温度明显降低并呈青紫色(股青肿),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静脉性坏疽。
2、根据临床病程演变分型: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随着病程的延长,从急性逐渐进入慢性期。根据病程可以分为以下四型:①闭塞型。疾病早期,深静脉腔内阻塞,以下肢明显肿胀和胀痛为特点,伴有广泛的浅静脉扩张,一般无小腿营养障碍性改变。②部分再通型。病程中期,深静脉部分再通,此时,肢体肿胀与胀痛减轻,但浅静脉扩张更明显,或呈曲张,可有小腿远端色素沉着出现,③再通型。病程后期,深静脉大部分或完全再通,下肢肿胀减轻但在活动后加重,明显的浅静脉曲张、小腿出现广泛色素沉着和慢性复发性溃疡。④再发型。在已再通的深静脉腔内,再次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

病因

1946年,Virchow提出:静脉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静脉损伤可造成内皮脱落及内膜下层胶原裸露,或静脉内皮及其功能损害,引起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物质释放,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同时,静脉壁电荷改变,导致血小板聚集、粘附,形成血栓。造成血流缓慢的外因有:久病卧床,术中、术后以及肢体固定等制动状态及久坐不动等,此时,因静脉血流缓慢,在瓣窦内形成涡流,使瓣膜局部缺氧,引起白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白细胞粘附及迁移,促成血栓形成。血液高凝状态见于:妊娠、产后和术后、创伤、长期服用避孕药、肿瘤组织裂解产物等,使血小板数增高,凝血因子含量增加而抗凝血因子活性降低,导致血管内异常凝结形成血栓。

检查

1、超声多普勒检查  采用超声多普勒检测仪,利用压力袖阻断肢体静脉,放开后记录静脉最大流出率,可以判断下肢主干静脉是否有阻塞。双功彩色超声多普勒可显示静脉腔内强回声、静脉不能压缩,或无血流等血栓形成征象。如重复检查,可观察病程变化及治疗效果。
2、放射性核素检查  静脉注射碘125纤维蛋白原,能被新鲜血栓摄取,含量超过等量血液摄取量的5倍,因而能检出早期的血栓形成,可用于高危病人的筛选检查。
3、下肢静脉顺行造影    能显示静脉形态做出确定诊断。主要的X线征象为:
①闭塞或中断:深静脉主干被血栓完全堵塞而不显影,或出现造影剂在静脉某一平面突然受阻的征象,一般说来,见于血栓形成的急性期。
②充盈缺损:主干静脉腔内持久的长短一步的圆柱状或类圆柱状造影剂密度降低区域,边缘可有线状造影剂显示形成“轨道征”,是静脉血栓的直接征象,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依据。
③再通:静脉管腔呈不规则狭窄或细小多支状,部分可显示扩张,甚至扩张扭曲状。上述征象见于血栓形成的中、后期。
④侧支循环形成:邻近阻塞静脉的周围,有排列不规则的侧支静脉显影,大小隐静脉时重要的侧支,呈明显扩张。

诊断

一侧肢体突然发生肿胀,伴有胀痛、浅静脉扩张,都应怀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根据不同部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一般不难做出诊断。

治疗

治疗方法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类。 
1、非手术治疗
包括:
①一般处理。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适当使用利尿剂,以减轻肢体肿胀。病情允许时,着医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后起床活动。
②祛聚药物:如阿司匹林、右旋糖酐、双嘧达莫、丹参等,能扩充血容量、降低血液粘度,防治血小板聚集,常作为辅助治疗。目前来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以抗凝为主,抗血小板治疗很少使用。
③抗凝治疗。抗凝药物具有降低机体血凝功能,预防血栓形成、防止血栓繁衍,以利血栓形成的静脉再通。通常先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分子量<6000)静脉或皮下注射,达到低凝状态后改用香豆素衍生物如华法林口服,一般维持至少三个月时间。目前,最新的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也广泛用于深静脉血栓血栓的抗凝治疗,安全有效。
④溶栓治疗。链激酶、尿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能激活血浆中的纤溶酶原成为纤溶酶,使血栓中的纤维蛋白裂解,达到溶解血栓的治疗目的。可经外周静脉滴注,或经插至血栓头端的静脉导管直接给药。 
2、手术治疗
取栓术最常用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尤其是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病例。手术方法主要是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术,术后辅以抗凝、祛聚疗法。另外,对已有肺栓塞发生史、血栓头端跨入下腔静脉及需行静脉腔内操作可能造成血栓脱落等情况下,应考虑放置下腔静脉滤网,防止肺栓塞的发生。

预后

   初发病例,早期就诊,无肺栓塞病史,预后可。如反复发作,易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预防

    手术、制动、血液高凝是发病的高危因素,给予抗凝、祛聚药物,鼓励病人作四肢的主动运动和早期离床活动,是主要的预防措施。

健康问答

  • 治疗DVT时,血栓是不是必须全部清除干净?
    医生头像
    冯智军 主治医师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 - 肿瘤介入科
    首先,急性DVT治疗时溶栓药物,外科血栓切除术或经皮机械血栓切除术往往可以消除血栓,但是无法达到100%清除,仍然会有部分血栓残留血...管内,这就要靠之后的抗凝药物来进一步治疗了。   慢性DVT患者,往往血栓永久存在,不过这也并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因为静脉血管再生形成侧支循环的能力非常强大,只要规范治疗,有血栓的静脉周围会生长出很多新生血管,从而代替原来的血管起到静脉回流的作用。下拉查看详情
  • 得了DVT是不是今后都无法进行常规运动了?
    医生头像
    冯智军 主治医师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 - 肿瘤介入科
    对于急性DVT患者是要避免活动的,因为有可能引起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慢性DVT患者血栓比较稳定,适当的运动对患者是有好处的,比如散步...,瑜伽,游泳等。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冯智军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 肿瘤介入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4532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8年01月30日 16:13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