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小儿巴特综合征

巴特综合征(Bartter综合征)以低钾血症,低氯血症,代谢性碱中毒,血肾素、醛固酮增高,血压正常,肾小球旁器增生为特征。早期表现为多尿、烦渴、便秘、厌食和呕吐,逐渐出现低钾血症,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已认为是由离子通道基因突变引起的临床综合... 征。 详情
别名: 小儿巴特综合症   小儿Bartter综合征   小儿Bartter-Gietlman综合征   小儿巴特尔综合征   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综合征   肾小球旁器增生综合征   先天性醛固酮增多症   慢性特发型低钾血症  
英文名: Bartter syndrome
发病部位: 肾小管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   小儿内分泌科   肾内科   小儿肾内科  
症状: 低钾血症   低氯血症   代谢性碱中毒   血肾素   醛固酮增高   血压正常   肾小球旁器增生  
多发人群: 5岁以下小孩  
治疗手段: 口服药物治疗
并发疾病: 发育障碍   维生素D缺乏病   智力缺欠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经典巴特综合征:

在幼年起病, 临床症状有多尿、烦渴、嗜盐及脱水倾向。还可伴有呕吐、 便秘。搐搦少见。有报道以电解质紊乱导致的心律失常及心脏收缩功能减低为首发症状的病例。未经治疗的患儿可出现生长发育落后,但至成年时却可达正常身高,这缘于青春猛长期延迟。化验显示低氯及低钾血症,代谢性碱中毒,血清钠正常或减低。 尿钙正常或轻度升高。很少发现肾钙化,尿浓缩功能几乎正常。

.新生儿型巴特综合征:

临床特点:发病率据国外统计为1/5万 -1/10 万。其最早的临床异常出现于宫内,患儿多为早产。临床出现低体重,多有嗜睡、喂养困难。生后多尿、尿中氯化钠丢失、高尿钙表现突出;几周后多尿现象 有所减轻,尿中氯化钠丢失代之以失钾,此时出现低钾血症、代谢性碱中毒;轻至中度多尿,尿比重减低,尿中失钾,高尿钙、高肾素及高醛固酮血症,且血及尿中前列腺素增高是其特点之一。临床上另一突出特点为高钙尿症,继之出现肾钙化和骨质疏松。患儿可出现轻度脑发育迟缓。还有报道患儿出现耳聋。部分未经治疗者死于脱水或严重的电解质紊乱。

 


病因

本病病因尚无定论。多数学者认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曾有一家9个同胞中5个患病和一家连续2代4例患病的报告。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也揭示Bartter综合征是由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的离子转运蛋白基因突变所引起。目前已发现婴儿型Batter综合征存在Na -K -2Cl-基因突变,经典型Bartter综合征系由CICNKB基因突变所致。成人型Bartter综合征又称Batter-Gietlman综合征,系由噻嗪敏感的Na -K 通道基因(SCI12A3)突变所致。此外还有一些病人中发现钾通道基因(ROWK)突变。因此Batter综合征可以认定为由上述几种离子通道基因突变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检查

1.血钾、镁、氯多低于正常水平。 

2.血pH值可高于7.46呈碱血症,C02分压高于30mmol/L以上。 

3.血浆肾素活性(PRA)增高。 

4.血醛固酮(Aldo)值升高。 

5.血中前列腺素可升高。

6.血管紧张素Ⅱ升高。 

7.肾功能检查BUN可升高达7.0mmol/L以上,尿比重低。

8.肾功能减退后期可发现血钙降低,血磷上升,AKP升高,尿酸升高,肌酐升高,PTH升高,有继发甲旁亢表现。 

9.尿17-OHCS,尿17-KS多在正常范围。  

10.静脉肾盂造影可发现肾结石,肾盂积水等异常。 

11.心电图可发现低血钾表现。 

12.肾图异常。 

13.肾活检肾小球旁器增生肥大可在肾活检时发现,有球旁细胞、致密斑细胞、极周细胞及球外系膜细胞的数量增多,或细胞呈肥大分泌现象。95%肾素由球旁细胞分泌,1%~5%可由致密斑细胞、间质细胞或出球小动脉内皮细胞产生肾素。

 


诊断

1.临床上有低钾血症表现,如软弱无力、周期性瘫痪、夜尿增多、心电图上有低钾表现。儿童患者尚有身高不长和智力低下,多尿,烦渴、嗜盐及脱水倾向。

2.碱中毒,表现为手足搐搦。 

3.血钾、钠和氯化物降低。 

4.血浆肾素活性,血和24h尿醛固酮增高。 

5.对血管紧张素Ⅱ和血管加压素无血压升高反应。

6.肾活检有肾小球球旁器的颗粒细胞增生。 

7.血压正常。 

8.对先天性者,可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查基因突变。

 


治疗

.经典型巴特综合征

此类巴特综合征的治疗主要为替代疗法,需终生服用镁剂。多采用氯化镁,可部分纠正低镁血症,以防止出现搐搦;并补充氯的丢失。有时需给钾盐及抗醛固酮类药物如安体舒通。

.新生儿型巴特综合征

出生后的首要治疗是立即给予替代疗法,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由于生后 2-3周后肾脏才开始丢钾,早期主要静脉输注补充氯化钠。2-3周后开始口服的氯化钠及氯化钾溶液,剂量个体化,满足机体需要,每日分3-4 次口服。其次,可以试用安体舒通,利于减少钾的丢失,但可加重高钙尿症及肾钙化。由于此型的突出特点为前列腺 素水平增高,长期应用前列腺素酶抑制剂是其主要治疗措 施,其中消炎痛为首选。此类药物可以减少尿钙排出,减轻肾钙化。减少盐在肾脏的丢失和减轻低钾性代谢性碱中毒的程度,部分改善尿的浓缩功能。但要注意,消炎痛可导致早产儿出现坏死性小肠炎,还可降低肾小球滤过率,这一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并且是可逆的。因此早产儿需出生后4-6周才开始应用。用药后要密切观察有无坏死性小肠炎的征象。一旦怀疑,应立即停药并给予相应治疗。

 


预后

新生儿/婴儿期发病者症状重,预后较差,部分患者出现智力障碍,可因脱水、电解质紊乱及感染而死亡,经典型发病者,大部分出现生长迟缓,但成年后可达到正常身高,部分患者呈进行性肾功能不全。

 

 


预防

目前尚无确切预防措施。


健康问答

  • 巴特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医生头像
    吕凌波 主治医师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 内分泌科
    一.经典巴特综合征: 在幼年起病, 临床症状有多尿、烦渴、嗜盐及脱水倾向。还可伴有呕吐、 便秘。搐搦少见。有报道以电解质紊乱导致的...心律失常及心脏收缩功能减低为首发症状的病例。未经治疗的患儿可出现生长发育落后,但至成年时却可达正常身高,这缘于青春猛长期延迟。化验显示低氯及低钾血症,代谢性碱中毒,血清钠正常或减低。 尿钙正常或轻度升高。很少发现肾钙化,尿浓缩功能几乎正常。 二.新生儿型巴特综合征: 临床特点:发病率据国外统计为1/5万 -1/10 万。其最早的临床异常出现于宫内,患儿多为早产。临床出现低体重,多有嗜睡、喂养困难。生后多尿、尿中氯化钠丢失、高尿钙表现突出;几周后多尿现象 有所减轻,尿中氯化钠丢失代之以失钾,此时出现低钾血症、代谢性碱中毒;轻至中度多尿,尿比重减低,尿中失钾,高尿钙、高肾素及高醛固酮血症,且血及尿中前列腺素增高是其特点之一。临床上另一突出特点为高钙尿症,继之出现肾钙化和骨质疏松。患儿可出现轻度脑发育迟缓。还有报道患儿出现耳聋。部分未经治疗者死于脱水或严重的电解质紊乱。下拉查看详情
  • 巴特综合征的治疗
    医生头像
    吕凌波 主治医师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 内分泌科
    一.经典型巴特综合征 此类巴特综合征的治疗主要为替代疗法,需终生服用镁剂。多采用氯化镁,可部分纠正低镁血症,以防止出现搐搦;并补充...氯的丢失。有时需给钾盐及抗醛固酮类药物如安体舒通。 二.新生儿型巴特综合征 出生后的首要治疗是立即给予替代疗法,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由于生后 2-3周后肾脏才开始丢钾,早期主要静脉输注补充氯化钠。2-3周后开始口服的氯化钠及氯化钾溶液,剂量个体化,满足机体需要,每日分3-4 次口服。其次,可以试用安体舒通,利于减少钾的丢失,但可加重高钙尿症及肾钙化。由于此型的突出特点为前列腺 素水平增高,长期应用前列腺素酶抑制剂是其主要治疗措 施,其中消炎痛为首选。此类药物可以减少尿钙排出,减轻肾钙化。减少盐在肾脏的丢失和减轻低钾性代谢性碱中毒的程度,部分改善尿的浓缩功能。但要注意,消炎痛可导致早产儿出现坏死性小肠炎,还可降低肾小球滤过率,这一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并且是可逆的。因此早产儿需出生后4-6周才开始应用。用药后要密切观察有无坏死性小肠炎的征象。一旦怀疑,应立即停药并给予相应治疗。下拉查看详情

参考资料

曹力,巴特综合征的临床分型和研究进展,中华儿科杂志,40(8)504-507.

词条标签

低钾血症  多尿  发育迟缓  低氯血症  低镁血症  高肾素性醛固酮增多症  代谢性碱中毒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吕凌波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896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2月09日 12:04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