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手指屈肌腱鞘炎

手指屈肌腱鞘炎又称为狭窄性腱鞘炎或扳机指,是最为常见的手外科疾病之一。
别名: snapping finger   trigger finger   板机状指   弹拨指  
英文名:
发病部位: 手指指间关节  
就诊科室: 手外科  
症状: 掌指关节掌侧感觉酸胀、疼痛  
多发人群: 手工劳动者,手指长久重复一个动作的活动者  
治疗手段: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是否遗传: 不确定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成人各指均可受累。手指屈肌腱鞘炎的早期表现为患者在屈、伸指活动过程中,在掌指关节掌侧感觉酸胀、疼痛,比较严重者会出现弹响,甚至绞锁,导致屈、伸指功能障碍。这些症状以晨起床时表现较重,活动后症状减轻,午后症状好转,寒冷刺激常可使加重症状。体检可见掌指关节滑车水平的压痛,部分患者触及硬结状膨大,伴有压痛,且该膨大可在屈、伸指时随屈指肌腱来回滑动。较为严重的病例,患指可呈现固定的屈曲畸形(绞锁),主、被动伸直都可受限。
2、小儿手指屈肌腱鞘炎多累及拇指。

病因

1、成人手指屈肌腱鞘炎的病因更多的是与患指长期的累积性劳损有关,由于在短时间内反复屈、伸患指,由于肌腱的摩擦导致腱鞘组织发生无菌性炎性改变,形成无菌性炎症并恶性循环,最终致腱鞘增厚,鞘管相对肌腱狭窄;另一方面,由于体内(妊娠或月经期)激素水平的变化,导致手指屈肌腱肿胀,而腱鞘的容积有限,女性月子期间或者经期的手指疼痛可能和这个原因相关。
2、小儿的手指屈肌腱鞘炎,其病因是腱鞘异常增厚导致鞘管狭窄,腱鞘近端形成一个硬结状膨大,从而导致手指的屈伸功能障碍。致病原因尚无确切定论。

检查

1、X线检查:
通过拍摄手的正斜位,一般没有什么阳性发现,主要是通过排除其他疾病而对该病进行辅助检查。
2、超声检查
对于症状及体征不太典型的病例,可行B超检查患指局部,判断屈肌腱及其周围的关系并辅助诊断。
3、磁共振
磁共振对于该慢性炎症的敏感性高,可以早期敏感地发现肌腱及剑桥周围的水肿信号,敏感性高,易于对该病做出诊断。但是,价格高、实施不便,不宜将其作为常规的辅助检查手段。

诊断

有明确的劳损病史和劳作方式,加上渐进性的屈指酸胀、疼痛、弹响和绞锁表现,通过体格检查,比较容易确立诊断。对于不典型的病例,结合辅助检查可以确诊。

治疗

1、保守治疗 
对于初次发病的成人病例,首先考虑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包括患指制动、避免寒冷刺激、理疗、以及配合使用活血、消肿、止疼类的药物。  对于以上治疗效果不佳者,腱鞘局部可以行局部封闭治疗,部分病人疗效明显,但是,封闭后如果继续劳损,容易复发,且封闭不宜多次、反复注射,因为已经有多次封闭注射会导致肌腱断裂。 对于儿童病人,可行局部按摩,将患指扳直,配合支具固定等方法治疗,对于儿童病人不宜采用封闭治疗。
2、手术治疗
微创小针刀或粗针头经皮松解治疗:一般门诊就可以完成,通过经皮切割、松解腱鞘滑车,此类操作需要有经验的医生操作,因为不是在直视下操作,有挑断肌腱、损伤周围神经、血管的风险。
手术治疗可在直视下保护指神经、血管束,并准确、彻底地松解腱鞘滑车。如果是在局麻下手术的,术中还可让患者主动屈指来判断肌腱的滑动性和还有无弹响。手术后第二天即应开始屈、伸指功能锻炼,避免因肌腱粘连而导致术后手指的活动障碍。

预后

早期发现并严格执行医嘱,预后不错。

预防

1、对于小儿屈指肌腱鞘炎目前尚没有明确的预防手段。
2、成年人的屈指肌腱鞘炎却是可以通过减少劳损,避免寒冷刺激,很好地控制血糖(对于糖尿病人而言),早期治疗腱周滑膜炎和类风湿等方法来进行预防。

健康问答

  • 我是一名纺织工人,现在发现右手食指屈肌腱鞘炎,局部疼痛,有一个凸起。可以通过按摩的方法治疗吗?
    医生头像
    赵海恩 副主任医师 唐都医院 - 骨科
    您好,腱鞘炎一旦确定诊断,千万不能按压局部炎症部位,否则会越来越重,最好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保守治疗包括患指制动、避免寒冷刺激、理疗...、以及配合使用活血、消肿、止疼类的药物。 对于以上治疗效果不佳者,可使用强的松龙类的制剂配合少量局麻药注入腱鞘局部,以起到抗炎、消肿的作用,部分病人疗效明显,但是,封闭后如果继续劳损,容易复发,且封闭不宜多次、反复注射,因为已经有多次封闭注射导致肌腱断裂的病例报道。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赵海恩

唐都医院 骨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2526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8年01月29日 16:49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