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食管念珠菌感染

在人的口腔中白色念珠菌属于正常寄生菌,受其他共生菌的制约,一般情况下不致病,当人体抵抗力或免疫力降低及食管黏膜损伤时,易出现真菌感染,食道真菌感染中最常见的为念珠菌。
英文名:
发病部位: 食管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症状: 吞咽痛   吞咽困难   胸骨后疼痛  
多发人群: 长期应用抗生素者  
治疗手段: 内科治疗,抗真菌治疗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轻症病人可无症状,重者临床上多表现吞咽疼痛、咽下异物感、咽下不适,部分病人出现吞咽困难。最常见症状为疼痛性吞咽困难、胸骨下痛、呕吐及胃肠道出血,可伴有真菌性口腔炎,黏膜上有很多小白点、片,脆弱易出血。内镜检查见白色或奶油样小点或融合成假膜,食管黏膜有明显充血、结节及溃疡。

病因

念珠菌性食管炎是最经常发生的食管真菌感染,由酵母样真菌白色念珠菌造成。白色念珠菌在人体不是一正常致病菌,在正常人群中是口腔、咽部及粪中的共生菌。念珠菌性食管炎在无潜在疾病时亦能发生,但在免疫受损害的人群更易发生。

检查

血清学试验:用放免分析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中甘露聚糖抗原可得40%~50%的敏感性。在非侵入念珠菌感染中则见不到甘露聚糖抗原。
X线检查:食管运动功能减低,食物潴留,节段性狭窄、痉挛性溃疡,但严重感染时,X线所见亦可显示正常。
内镜检查:是最敏感和特异的诊断方法。内镜下特征性的表现为食管黏膜附着豆渣样白苔,去苔后食管黏膜有充血性红斑,脆性增加,有糜烂、浅溃疡等改变。因炎症的程度不同,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不同。轻者仅表现为食管散在点状白苔,苔下黏膜轻微发红,多见于食管的上中段。重者白苔呈大片状甚至融合成全周,苔厚,去苔后黏膜呈糜烂、溃疡,多伴有出血,多见于食管的中下段。

诊断

根据典型的吞咽疼痛、咽下异物感、咽下不适,吞咽困难等症状,结合实验室及胃镜下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

1.全身性治疗:积极处理潜在的病因,可能时停用类固醇、抗生素及免疫抑制药物。努力纠正营养,重要的是扭转全身免疫功能不全。最常用的药物有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也可单独或联合应用咪唑类抗真菌的衍生物如克霉唑、益康唑、咪康唑及酮康唑。 
2.手术治疗:念珠性食管炎造成的食管狭窄的处理与其他良性狭窄造成者相同。标准治疗方法是扩张,偶有狭窄严重者,须用胃或结肠行分流术。

预后

如能早发现,早期加用抗真菌治疗,预后尚可。

预防

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健康问答

  • 本病饮食上有何建议?
    医生头像
    马静 副主任医师 河北省胸科医院 - 消化内科
    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全面而均衡。 饮食宜清淡,戒除烟酒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词条标签

食管炎  念珠菌感染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马静

河北省胸科医院 消化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推荐词条

吞咽困难 吞咽痛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544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10月12日 13:44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