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是指小腿部皮下浅表血管因瘀血而扩张引起的一种常见病症。重体力劳动、长时间站立等容易引起下肢静脉曲张。
英文名:
发病部位: 下肢  
就诊科室: 外科  
症状: 肢端溃疡   周围性发绀   下肢放射痛   下肢无力  
多发人群: 成年男性或女性  
治疗手段: 药物康复疗法 手术
并发疾病: 静脉炎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 发病初期,因静脉外膜感受刺激,病人多有酸胀不适和疼痛 的感觉,其疼痛的性质多为钝痛.同时有肢体沉重感,容易疲劳乏力。
  2. 病人多在久立或午后感觉加重,而在平卧、肢体抬高或穿弹力袜时,则明显减轻, 有时可伴有小腿肌肉痉挛现象。部分病人则无明显不适。
  3. 病变后期则以静脉曲张和其引起的并发症为主。受损的静脉隆起、扩张、迂曲,尤以小腿大隐 静脉行程区域为重。病程较长者,在小腿,特别是踝部皮肤常出现营养性改变,包括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甚至湿疹和溃疡形成,有时可并发出血及血栓性静脉炎。
  4. 值得指出的是单纯性浅静脉曲张多不伴有水肿,即使存在也仅位于踝部、足背部,比较轻微。如合并有严重的下肢水肿,则应想到其他原因,如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病因

  1. 发病原因:先天性静脉壁薄弱和静脉瓣膜结构不良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重体力劳动、长时间站立和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压力增高等,均可使瓣膜承 受过度的静脉压力,在瓣膜结构不良的情况下,可导致瓣膜关闭不全,产生血液反流。由于浅静脉管壁肌层薄且周围缺少结缔组织,血液反流可引起静脉增长增粗,出现静脉曲张。由于下肢静脉压的增高,在足靴区可出现大量毛细血管增生和通透性增加,产生色素沉着和脂质硬化。由于大量纤维蛋白原的堆积,阻碍了毛细血管与周围组织间的交换,可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的营养性改变。 
  2.  发病机制:静脉曲张的主要血流动力学变化发生在小腿肌肉的收缩期, 由于保护血液单向流动的静脉瓣膜遭到破坏,深静脉血液逆流人浅静脉系统、 在肌肉收缩期形成的深静脉压力高达20-26.7kPa,由于浅静脉周围缺乏肌 肉筋膜的支持,而仅为皮下的疏松结缔组织包绕,再加上静脉壁本身薄弱, 因此导致静脉的增长、变粗,出现静脉曲张。

检查

(1)下肢静脉功能检查:
①大隐静脉瓣膜及大隐静脉与深静脉间交通支瓣 膜功能试验。仰卧,患肢抬高,在大腿上1/3处扎止血带。站立后,不放松 止血带,若在30秒内,见止血带以下的静脉迅速充盈,表明止血带以下有交 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若放松止血带后,见静脉自上而下迅速充盈,即为 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②小隐静脉瓣膜及小隐静脉与深静脉间交通支瓣膜 功能试验。结果及意义与上述试验相似。
③瓣膜功能不全的交通支定位试验。 
④深静脉通畅试验。若曲张静脉加重,示深静脉阻塞;若曲张静脉减轻或消失, 示深静脉通畅。
(2)叩击试验:在肥胖患者,尤其是膝部以上的大隐静脉主干,由于有较 厚的皮下脂肪覆盖,静脉曲张情况往往不易被肉眼看到。此时,可沿大隐静 脉的行程作静脉叩击试验以确定诊断。检查时,医生用右手叩击膝部以下明 显曲张的静脉,同时以左手轻轻触压腹股沟的大隐静脉人口部,其冲击感可 传导至左手时,即表示膝以上的大隐静脉主干已发生曲张。
(3)静脉瓣膜功能试验:患者仰卧,抬高下肢,使曲张静脉内血液排空,将止血带缠缚于腹股沟下方,压迫大隐静脉,并以拇指于胭窝处压迫小隐静脉近端,然后嘱病人站立,观察浅静脉的充盈程度和速度并进行如下检查: 如放开止血带(不放松拇指)时,静脉顿时充盈,则表示大隐静脉瓣关闭不全;如只放松拇指(不放开止血带),静脉顿时充盈,则表示有小隐静脉瓣 膜失效。如果两者均不放松,而排空的静脉半分钟内顿时充盈,则表示有深 组和浅组静脉问的交通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此时.将止血带或拇指放松,静 脉的充盈程度如再行增加,即表示浅组静脉和交通静脉的瓣膜均失效。 
(4)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专门用于检测交通静脉瓣膜功能。病人仰卧,抬高下肢,使充盈浅静脉空虚,在卵圆窝处扎止血带,先从足趾向上至腘窝处缚缠第1根弹力绷带,再自止血带处向下扎第2根弹力绷带,让病人站立,一边向下解开第l根弹力绷带,一边向下继续缠缚第2根弹力绷带, 在2根绷带之问的问隙内出现任何曲张静脉,即意味着该处有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这样可以发现和标记任何瓣膜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
(5)深静脉通畅试验(Perthes试验,又称踢腿试验):嘱患者取立位,用止血带在腹股沟下方压迫静脉,曲张的静脉充盈后,病人迅速用力伸展膝部 20次,如充盈的曲张静脉迅速消失或明显减轻,且无下肢坠胀感时,即表示 深层静脉通畅且交通支静脉完好,为阴性。反之,曲张静脉有所增加和下肢坠胀不适,即为深层静脉栓塞的表现,为阳性。另外,也可作裹腿试验,先抬高下肢,排空静脉血后,用绷带加压包裹小腿,嘱患者自由行走2~3h, 若胀痛感减轻,则说明深层静脉通畅。

诊断

下肢浅静脉曲张具有明显的形态特征,诊断并不困难,通过叩击试验、 静脉瓣膜功能试验、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等可全面了解病情,为确定治疗 方案提供依据。
1.多见于从事站立的体力劳动者。久立后,患肢沉重、酸胀、麻木、困倦。 
2.站立位,大隐静脉和(或)小隐静脉隆起、扩张、弯曲或蜷曲成团, 卧位时消失。小腿下部可有色素沉着、脱屑、湿疹及慢性溃疡。

治疗

  1. 弹力袜或弹力绷带压迫,适用于妊娠期、病情轻、年龄过大或全身情 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 
  2. 硬化剂注射:适用于手术后残留曲张静脉的治疗。常用的硬化剂有 5%鱼肝油酸钠、酚甘油溶液、50%葡萄糖及20%~30%氯化钠溶液等。 
  3. 手术治疗:凡有症状者,只要无禁忌证,均宜手术,行大隐静脉和 (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主干、切除扩张属支,结扎功能不全的交通支。 对于下肢浅静脉和穿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且深静脉通畅者,可行手术治 疗。手术应采取微创手段剥脱曲张静脉并消除引起下肢浅静脉高压的原因。 股静脉或穿通静脉血液反流。根据病人情况,有多种术式供选择:
①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静脉剥脱;
②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静脉硬化剂注射; 
③单纯曲张静脉剥脱。约有2/3的病人术前检查发现大隐静脉有反流现象, 因此目前较多提倡采用的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静脉剥脱术。 
4.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可分为保守治疗、一般治疗、加压治疗、 药物治疗和硬化剂治疗。 
(1)保守治疗:对于大部分病人保守治疗效果不满意,仅适用于早期轻度静脉曲张、妊娠期妇女及难以耐受手术的病人;而对于下肢静脉性溃疡者, 则有一定疗效。 
(2)一般治疗:病人适当卧床休息,避免久站,休息时抬高患肢:坐位 时足高于膝,卧位时足高于心脏。
(3)加压治疗:在行走或站立时采用加压治疗可降低下肢浅静脉高压.应注意的是,在同时伴有下肢缺血表现时,禁忌使用。 
(4)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仅适用于减轻症状及促进溃疡愈合,对瓣膜功能及静脉曲张无作用。
(5)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硬化剂治疗于1864年出现,起初使用的多为促凝血药物,直到20世纪初才开始使用破坏内皮细胞的硬化剂。硬化剂治疗适用于浅静脉主干无明显反流或反流已得到纠正的静脉曲张。

预后

浅静脉血流不畅致血栓性浅静脉炎,血栓甚至可通过交通支进入深静脉,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下肢静脉淤血易导致局部皮肤营养障碍而形成臁疮和湿疮。所以筋瘤应尽早保护患肢和进行治疗,减轻疾病加重和并发症的出现。

预防

 1.避免长时间站立,长久站立工作者可用布带、绷带或弹力绷带由足部踝上到膝下逐步向上缠裹小腿,均匀地加压包扎。 
 2.垫高腿部。坐时双膝勿交叉过久,可把患肢搁在桌子上;卧时抬高患肢,患肢及踝关节可搁在枕头上,以免血液淤积于静脉管中。 
 3.放松腰带,妇女别穿高跟鞋,要穿平跟鞋。 
 4.每隔2~3小时平躺lO分钟左右。 
 5.每天下班后,用热水烫洗双腿和双脚,并自做小腿的简单按摩、揉捏, 或轻轻地打10~15分钟。 
 6.重症患者需行手术治疗,如果是深部静脉阻塞存在,或伴有下肢溃疡、 湿疹者,则忌做手术。 
 7.要吃低脂、低盐、少糖饮食。肥胖者应减轻体重,戒烟。 
 8.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下肢皮肤清洁,改正上厕所时看书报的习惯。 
 9.平时适当锻炼,增强血管弹性。

健康问答

  • 该病与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如何鉴别?
    医生头像
    赵彦鹏 主治医师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 不孕症科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均 继发有下肢浅静脉曲张,但其临床表现比较重,患者久站时出现胀破性疼痛 ... 和明显肿胀,作下肢浅静脉测压时,站立活动后压力下降率减少.一般在 30%以内,最可靠的鉴别检查方法是下肢静脉造影检查。下拉查看详情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赵彦鹏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不孕症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7810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8年08月26日 04:00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