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皮下囊肿

皮下囊肿通常指皮脂腺囊肿,皮脂囊肿,习称粉瘤,是常见的体表浅表上皮性囊肿。皮脂腺腺体以导管开口于毛囊,少数直接通连皮面。如导管阻塞,则分泌物滞留积聚,腺体膨大而形成皮脂腺囊肿。
英文名: sebaceous cyst
发病部位: 好发于皮脂腺丰富部位,如头皮、颜面、胸背等处  
就诊科室: 皮肤科  
症状: 圆形囊性肿物  
多发人群: 多见于青壮年  
治疗手段: 手术切除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本病发生缓慢,呈圆形,囊肿大小不等,可1mm至1cm左右或更大者,黄色或青色。囊肿位于皮内,并向皮肤表面突出。与周围组织界限明显,囊肿质软或稍有张力,无压痛,基底有移动性。囊壁与表面皮肤紧密粘连,中央有针头大开口,呈蓝黑色,形如针头粉刺,挤压时可从此处挤出豆腐渣状油腻性分泌物,略有臭味。增长缓慢,易继发感染。合并感染时局部可出现红肿、疼痛、触痛、化脓甚至破溃。

病因

主要是因皮脂腺管被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皮脂和角质碎片膨胀而形成的潴留性囊肿。

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囊壁由皮脂腺细胞构成,囊壁外有薄层的纤维组织包裹。囊内充满破碎的皮脂腺细胞及粉膏样不定形的皮脂物质。 
超声表现:皮下囊壁清晰囊肿回声, 与豆渣样内容物对应表现为密集点状低回声。

诊断

根据囊肿生长特点和特征,不难做出诊断。可结合超声:皮下囊壁清晰囊肿回声, 与豆渣样内容物对应表现为密集点状低回声。待肿物切除可行组织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治疗

一般常不需治疗,在继发感染或病损时应寻求治疗。 
 1)继发感染 可应用抗菌药物;有脓肿形成者,尚应做切开引流。 
 2)病损 可予手术切除。 

(1)手术时应在与囊肿粘连的皮肤部位及其导管开口处作一梭形切口,连同囊肿一并摘除,方向应顺皮纹方向顺行。如已并发感染,在四周组织发生粘连时,手术时应彻底完整地摘除囊肿。囊壁较薄,极易破碎,最好应完整地摘出,否则残留囊壁组织,易招致囊肿复发。 
(2)内镜手术进行皮下囊肿的摘除,可避免出现手术切口瘢痕。

预后

一般预后良好。偶见癌变。

预防

1.保持皮肤清洁,使皮脂腺开口通畅,利于分泌物排泄; 
2. 不随意挤压皮肤痤疮; 
3. 不能任意抓挠皮损处,以免引起皮肤感染等; 
4.饮食宜清淡。

健康问答

  • 皮下囊肿患者平时应注意什么?
    医生头像
    赖梅生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南医大肿瘤中心) - 皮肤科
    1)避免皮损部位异物刺激,避免搔抓; 2)宜清淡饮食,忌辛辣刺激食物。

参考资料

临床医学多用词典.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五十三 整形外科学.

轩维锋.张红环.皮脂腺囊肿的超声诊断.临床超声医学杂志【J】 2007. 9( 8 )498-499.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赖梅生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南医大肿瘤中心) 皮肤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4370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6年12月11日 17:49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