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期的治疗目的是预防再出血,降低颅内压,预防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减少并发症,寻找出血原因,治疗原发病和预防复发。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闭塞颅内动脉瘤,以防止再出血 。主要有血管内介入治疗和开颅夹闭两种方法。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再次出血风险很高,且一旦后发生再出血预后极差,因此不论选择开颅夹闭还是管内治疗都应尽早进行以降低再出血风险。
其他治疗:
1.一般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数小时内的一般治疗:
(1)开放气道,改善呼吸、循环;
(2)既往血压正常的患者,SAH后血压升高,控制血压使接近正常水平;
(3)若有癫痫,抗癫痫治疗包括足量的卡马西平或丙戊酸钠;
(4)必要时给予止痛药和镇静剂;
(5)对于动脉瘤性SAH,应进行急诊血管造影、血流动力学监测,早期手术.
2.预防脑血管痉挛:入院后即应开始钙通道拮抗剂治疗以防止血管痉挛。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能改善患者预后和减少动脉瘤SAH的继发性缺血,研究显示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可缓解血管痉挛,提高生存率。
3.抗纤溶:抗纤溶可抑制纤溶酶形成,推迟血块溶解和预防再出血
4.降颅压治疗: 适当限制液体入量、防止低钠血症、过度换气等有助于降低颅压。
5.脑脊液置换术:用于SAH后脑室积血扩张或形成铸型出现急性脑积水、经内科保守治疗症状加剧、伴有意识障碍,或老年患者伴有严重心、脑、肺、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而不能耐受开颅手术者。但应警惕脑疝。 每次释放脑脊液10~20ml,每周两次。
6.缓泻剂: 减少排便用力产生的再出血,可供选择的有多库酯钠和番泻叶等。
7.伴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辅助以镇咳药,防止剧烈咳嗽诱发再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和处理流程(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