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为主要表现的传染病。
别名: 乙肝病毒感染   乙型肝炎  
英文名: viral hepatitis B
发病部位: 肝脏  
就诊科室: 感染科  
治疗手段: 药物在治疗
并发疾病: 肝硬化   肝功能衰竭   肝恶性肿瘤 NOS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幼年感染者中约70%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肝功能异常时常可有乏力,容易疲劳等表现。部分慢性肝炎活动时,患者可因消化功能减退,可出现上腹部不适、腹胀、呃逆、食欲不振,进食减少,厌油腻,严重者可出现恶心和呕吐的症状。  部分急、慢性感染者因肝脏肿大,牵扯肝包膜上的神经,可有肝区不适、隐痛的症状。 少数急性肝炎患者可有肝外系统表现,出现肌肉和关节疼痛。  大约30%的急性乙型肝炎出现黄疸,慢性乙型肝炎在急性加重、肝硬化或肝衰竭时可出现黄疸。出现黄疸者可出现小便发黄,肝硬化腹水患者可出现少尿。 部分急性肝炎患者可有低热。 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因肝脏黑色素灭活减少,可见面色黯黑、黄褐无华、粗糙、唇色暗紫。 肝硬化和肝衰竭患者因肝脏凝血因子产生减少及血小板减少,皮肤可见出血点或淤斑。  

病因

1、病原体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属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基因组长约3.2kb,为部分双链环状DNA。 
2、HBV的结构 HBV感染者血清经电镜检查可发现3种病毒颗粒。 
①Dane颗粒(完整的HBV颗粒):外壳蛋白(HBV表面抗原,HBsAg),核心含有HBV-DNA及HBVDNAp(DNA-多聚酶)、HBV核心抗原(HBcAg)、e抗原(HBeAg); 
 ②小球形颗粒; 
 ③管形颗粒。 后二者为HBV复制过程中过剩的HBsAg,不含核酸。HBV基因组(HBV-DNA)由双链不完全环形结构的DNA组成,含3200个碱基对。
3、HBV的基因组
近年随着分子克隆技术的应用及体外培养细胞系转染的成功,对HBV复制过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HBV-DNA分为负链(长链)及正链(短链)所组成,其负链含有4个开放读码框架(Open Reading Frame,ORF):
①前S/S基因区,由S基因,前S2(pre-S2)基因、前S1(pre-S1)基因组成,
②前C/C基因区,由前C基因和C基因组成,分别编码HBeAg及HBcAg;
③P基因区,编码HBV-DNAp,并具有逆转录酶活性;
④X基因区,编码HBxAg,并具有激活HBcAg基因的作用。前C区和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的变异可产生HBeAg阴性变异株。
4、HBV的复制及生命周期
HBV侵入人体后,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脱去包膜,穿入肝细胞质内,然后脱去衣壳,部分双链环状HBV DNA 进入肝细胞核内,在宿主酶的作用下,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然后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最后装配成完整的HBV,释放至肝细胞外。cccDNA半寿(衰)期长,很难从体内彻底清除。
5、HBV的突变 HBV易发生变异。HBV是通过其前基因组RNA的逆转录来进行复制,RNA在逆转录时缺乏校正,故HBV具有较高的自发突变率。HBV在人体内受自然压力、人体免疫力和药物治疗的影响,常出现病毒变异,与野生株相比,变异体具有更强的致病性,并导致HBV标志物的检测、免疫逃逸性、耐药性及致病性的变化在临床上时常发生,给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带来很多问题或困难。
6、HBV的基因型 根据HBV全基因序列差异≥8%或S区基因序列差异≥4%,目前HBV分为A~I 9个基因型,各基因型又可分为不同基因亚型。不同的基因型感染在临床和治疗上略有差异。
7、HBV的抵抗力 HBV的抵抗力较强,但65℃10h、煮沸10min或高压蒸气均可灭活HBV。含氯制剂、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和碘伏等也有较好的灭活效果。

检查

1、乙肝五项(乙肝两对半):
①乙肝表面抗原(HBsAg)
②乙肝表面抗体(抗-HBs)
③乙肝e抗原(HBeAg)
④乙肝e抗体(抗-HBe)
⑤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临床上常用乙肝五项的不同组合来判断感染的现状和转归。
2、HBV DNA:其水平反映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的活跃程度,通常是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依据,是评估疗效最常用的指标。
3、肝功能:ALT要分布在肝细胞浆,当肝细胞损伤时ALT首先进入血液中。ALT升高的水平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AST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浆和肝细胞的线粒体中。当肝细胞损害严重时,线粒体也遭受破坏,AST明显升高。胆红素升高表示肝损害严重。白蛋白产生减少,其降低程度与肝炎的严重程度是相平行的。
4、肝脏超声:肝脏肿大或缩小,肝表面不光滑,肝内回声粗糙,不均匀,或结节样改变,脾肿大,门静脉增宽,或可见腹水等。
5、出凝血功能:肝脏功能受损,凝血因子产生减少,PT延长,INR升高。
6、甲胎蛋白:AFP升高也可提示大量肝细胞坏死后的肝细胞再生,可能有助于判断预后。AFP轻度升高也可见于慢性乙肝和肝硬化患者
7、肝穿刺:是评价肝脏炎症程度和纤维化程度的金指标。对慢性HBV携带者或ALT轻度异常者,可做肝组织学检查。
8、HBV基因型:不同的基因型对干扰素疗效有一定影响。
9、检测HBV耐药株:有助于抗病毒药物的选择。
10、肝脏瞬时弹性成像: 测定肝纤维化程度

诊断

1、现症HBV感染的诊断 
有以下任何1项阳性,可诊断为现症HBV感染: 
①血清HBsAg阳性; 
②血清HBV DNA阳性; 
③血清抗-HBc IgM阳性; 
④肝内HBcAg和(或)HBsAg阳性,或HBV DNA阳性。 
2、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
必须与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鉴别。诊断急性乙型肝炎可参考下列动态指标: 
①HBsAg滴度由高到低,HBsAg消失后抗-HBs阳转; 
②急性期抗-HBcIgM滴度高,抗-HBc IgG阴性或低水平。 
3、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 
临床符合慢性肝炎,并有1种以上现症HBV感染标志阳性。 慢性HBsAg携带者的诊断 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正常,HBsAg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者。

治疗

1、急性肝炎 
 急性肝炎的治疗原则是抗炎保肝治疗、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其目的是改善肝炎急性期症状,促进肝损害修复,一般不需要抗病毒治疗。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除抗炎保肝治疗、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外,还应该考虑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必要时应采用人工肝,甚至肝移植。
2、慢性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和抗氧化、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3、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 
与慢性肝炎基本相同,治疗目标是延缓和降低肝功能失代偿和HCC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4、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 
治疗目标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以延缓或减少肝移植的需求,抗病毒治疗只能延缓疾病进展,但本身不能改变终末期肝硬化的最终结局

预后

慢性乙型肝炎经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后,预后明显改善。干扰素治疗后,HBsAg的清除率可达到3%~7%;成功的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可延缓肝纤维化的发展速度,甚至可逆转肝硬化,改善病人的生存率。口服核苷和核苷酸类似物的问世已挽救了很多HBV感染病人的生命,使美国每年等待肝移植的病人数减少了30%(2000年等待肝移植的病人有586例,2006年降至406例)

预防

1、一级预防 
①主动免疫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我国卫生部于1992年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对所有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但疫苗及其接种费用需由家长支付;自2002年起正式纳入计划免疫,对所有新生儿免费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但需支付接种费;自2005年6月1日起改为全部免费。
②被动免疫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可用于被动免疫。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12h内尽早注射HBIG,剂量应≥100 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③其他预防措施 
大力推广安全注射(包括针刺的针具),对牙科器械、内镜等医疗器具应严格消毒。医务人员应按照医院感染管理中标准预防的原则,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时,均应戴手套,严格防止医源性传播。服务行业中的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和纹身等用具也应严格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用品。进行正确的性教育,若性伴侣为HBsAg阳性者,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对有多个性伴侣者应定期检查,加强管理,性交时应用安全套。对HBsAg阳性的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并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2、二级预防  
对肝功能正常的HBV DNA阳性的感染者建议每3-6个月检测1次HBV DNA和ALT,每6个月进行AFP和B超检查;如有可能,应作肝穿刺检查。对于持续ALT正常且HBV DNA阴性者,建议每6-12个月进行HBV DNA、ALT、AFP和B超检查。  
对未接种甲型肝炎疫苗的慢性HBV感染者建议接种甲型肝炎疫苗,同时注意预防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感染。嗜肝病毒重叠感染可导致肝病加重。 
建议HBV感染者避免大量饮酒,酒精可增加肝硬化的风险。 
3、三级预防  
对符合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抗病毒治疗适应证的HBV感染者应及早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早期阻断疾病的进展,预防肝硬化、肝癌等晚期肝病的发生。 
对40岁以上的HBV感染者应定期进行肝癌的筛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健康问答

  • 乙肝患者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医生头像
    陈添 副主任医师 乐清市人民医院 - 内分泌内科
    在乙型肝炎的急性发作期,患者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对于无症状的轻症乙型肝炎,无需特殊饮食,但应注意营养,不要饮酒。

词条标签

肝脏  感染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陈添

乐清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5153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20年09月04日 06:00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