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以腹胀、呕吐和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肠壁囊样积气为X线特征的一种严重疾病。90%发生于早产儿。
别名: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of newborn  
英文名: 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
发病部位: 消化系统  
就诊科室: 新生儿科  
多发人群: 儿童  
治疗手段: 药物液体输入
并发疾病: 慢性腹膜炎   感染性休克  
是否遗传: 不确定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大多于生后2—12天发病。初起时常有体温不稳、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嗜睡等全身表现,同时或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胃潴留、腹胀、呕吐、腹泻及血便;查体可见肠形、腹壁发红,腹部压痛,右下腹包块,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常并发败血症、肠穿孔和腹膜炎等。

病因

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早产儿胃肠道功能不成熟 
早产儿胃酸分泌少,胃肠动力差,蛋白酶活性低,消化道粘膜通透性高,消化吸收和局部免疫反应低下,因此,在感染、肠壁缺血缺氧、不适当的肠道喂养等致病因素作用下易导致肠道损伤引发NEC。
2、感染
败血症或肠道感染时,细菌及其毒素可直接损伤粘膜或间接通过增加炎症介质如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白细胞介素(1L)、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的释放,引起肠粘膜损伤;另外,肠道内细菌的过度繁殖造成的肠胀气也可加重肠损伤。较常见的细菌有大肠杆菌、梭状芽胞杆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克雷白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等。病毒和真菌也可引起本病。 
3、肠粘膜缺氧缺血
机体缺氧时血液重新分配,以保证心、脑等重要脏器的供应,此时肠系膜血管收缩、肠道血流可减少至正常的35%~50%,如缺血持续存在或缺血后再灌注发生,则可引起肠粘膜损伤。因此围生期窒息、严重心肺疾病、严重呼吸暂停、低体温、红细胞增多症、休克及脐动脉插管均可导致肠道损伤。
4、摄人高渗乳及高渗溶液
早产儿经口、经胃或经肠摄人渗透压过高(>460mmol/L)的配方乳以及渗透压较高的药物如维生素E、茶碱、消炎痛等,大量液体由血管转入肠腔,影响肠血流灌注而损伤肠粘膜,高渗乳及高渗溶液也可直接损伤未成熟的肠粘膜。

检查

1、腹部X线平片对本病诊断有重要意义。早期主要表现为麻瘅性肠梗阻:
小肠排列紊乱、充气明显,肠腔内可见多个液平,呈阶梯状;病情进展如肠内气体进入肠壁则出现肠壁囊样积气:肠壁间隔增宽,肠壁局部出现囊泡状或串珠状透亮区,浆膜下积气时可呈现线状、弧状或环状透亮区
2、较重病例因肠内气体进入门静脉可见门静脉充气征:
肝脏可见自肝门向肝内沿门静脉走行的条型或树枝状透亮影;严重者可见肠袢固定(肠坏死)、气腹(肠穿孔)和腹 液(腹膜炎)。肠壁囊样积气和门静脉充气征为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3、严重者常伴有重症感染、代谢性酸中毒和域呼吸性酸中毒、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减少、DIC等,因此,血气分析、大便潜血及培养、血常规及培养以及DIC筛查和确诊试验等对病情判定均十分重要。

诊断

同时具备以下三项者,即可确诊:
①全身中毒表现:如体温不稳、面色苍白、呼吸不规则和心动过缓等;
②胃肠道表现:胃潴留、呕吐、肉眼血便、腹胀及肠鸣音消失;
③腹部X片表现:肠梗阻和肠壁积气。

治疗

1、禁食
疑似患儿禁食3天,确诊病例7—10天,重症14天或更长。待临床情况好转,腹胀消失,大便潜血转阴后可逐渐恢复饮食。恢复喂养要从水开始,再喂糖水、稀释奶、根据病情逐步增加稀释奶浓度。
2、胃肠减压
禁食期间需进行胃肠减压。 
3、抗感染
①抗生素选择: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细菌不明时可用氨苄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或第3代头孢菌素,如为厌氧菌首选甲硝唑;
②疗程:疑似患儿3天,确诊病例7~10天,重症14天或更长。 
4、支持疗法和其他治疗
禁食期间予以静脉营养维持能量及水电解质平衡,每日供给209kJ (50kcal/kg),逐渐增加至418~503kI(100~120kcal/kg),液体量120~150ml/kg(详见静脉营养节)。有凝血机制障碍时可输新鲜冰冻血浆。出现休克时给予抗休克治疗。
5、外科治疗
明显腹膜炎时可考虑手术,肠穿孔时应立即手术治疗。

预后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后差,其死亡率高,约在10%~30%的范围不等。肠道狭窄的发生率为20%~25%。

预防

1、如果短期内发生数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应将患病儿隔离,并对其余接触婴儿进行评估,对直接或间接接触过的新生儿和早产儿需每天检查腹胀的出现和大便性质的改变。
2、提倡母乳喂养,必须人工喂养的患儿采用每次少量增乳量的喂养方案以降低发生NEC的风险。

健康问答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有哪些危害?
    医生头像
    韩渊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心血管内科
    病情进展,肠坏死从黏膜层开始,逐渐累及肠壁全层,导致肠穿孔、腹膜炎和腹水。1/3的新生儿可发生败血症,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DIC等。

科普文章

词条标签

腹痛  腹胀  便血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韩渊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心血管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798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8年02月24日 17:52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