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

先天性膈疝是膈肌先天性发育不良或发育缺陷导致的畸形,腹部脏器经由膈肌缺损疝人胸腔,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是新生儿危重疾病之一
英文名: 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
发病部位: 膈肌  
就诊科室: 小儿胸外科  
症状: 呼吸困难、急促、发绀  
多发人群: 胎儿、婴儿  
治疗手段: 内科治疗;外科治疗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气促、呼吸困难、发绀,可伴肺炎及胃肠道症状。临床表现中无呕吐现象,考虑与大部分新生儿均在生后即刻或数小时内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而入院,经急诊床旁x线胸片诊断膈疝未进食且行胃肠减压有关。疝内容物大部分为胃、脾脏、小肠、结肠和肝左叶。当肠管进入胸腔以后,随着出生后吞入气体的增加,胃肠不断膨胀,压迫患侧肺脏,并使胸腔内脏器官移位,胸廓不对称,患侧胸阔饱满,听诊可以听到肠鸣音,而腹部因脏器的移位可呈现 “舟状腹’。
a.胸腹裂孔疝:新生儿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循环和消化三个系统同时存在的急性症状,但以呼吸道症状为突出表现。  
(1)症状:呼吸困难、急促、发绀等症状可在生后就开始出现或出生后数小时内出现。其严重程度取决于膈肌缺损大小、腹腔脏器进入胸腔的数量及肺发育不良状况。呼吸困难和发绀可呈现阵发性和可变性,即在哭闹或进食时加重,亦可突然加重和进行性恶化。当哭闹时用力呼吸,患侧胸腔产生极大的负压,将腹腔脏器纳入胸腔,造成严重的呼吸困难,若未能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可立即死亡。
(2)体征:患侧胸廓呼吸运动减弱、饱满,肋间隙增宽,心脏向健侧移位,有时误诊为右位心。胸腔叩诊呈浊音或鼓音,往往是浊鼓音相间。这与疝入胸腔脏器的性质或肠道充气程度有关。听诊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并常可闻到肠鸣音,这对诊断先天性膈疝有重要意义。新生儿膈肌位置较低,常达第8~9胸椎水平,膈肌和胸腹壁较薄弱,很容易将肠鸣音传至胸部,故应反复检查分析,有诊断意义。腹部凹陷状呈舟状腹,因腹腔脏器疝入胸腔变空虚,若疝入脏器少,则下陷的不明显。 
b.食管裂孔疝:小儿食管裂孔疝以婴幼儿多见,临床表现多样化,又不能叙述病史,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若家长观察不细致,往往延误诊断与治疗。常见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种:  
(1)呕吐:足月新生儿、婴幼儿及年长儿最常见的症状,占80%~95%以上,可发生在出生后第1周。呕吐形式多样,常以平卧位或夜间为重,有时轻微呈现溢奶状,严重呈喷射性呕吐。呕吐物起初为胃内容物,严重时伴有胆汁,往往因食管下端反流性食管炎。出现呕吐咖啡样液体或呕血,但量不多。若能经常保持半坐位或喂养中,黏稠饮食,呕吐明显改善,患病8~9个月后,呕吐次数减少,可能是病情好转,也可能是食管下段纤维化形成瘢痕性狭窄。 
(2)呕血、便血:呕吐严重的病儿除呕吐咖啡样物外,还出现呕血、排柏油样便和黑便,多数大便化验检查,隐血常为阳性。长时间的呕血和便血是因为有反流性食管炎所致,营养摄入不足,病孩呈现贫血貌,血红蛋白常在80~100g/L之间。身长、体重往往低于同龄儿,造成生长发育不良。 
(3)咳嗽、气喘等呼吸道感染症状:由于胃食管反流多在夜间出现,往往造成误吸。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30%~75%婴儿和儿童期食管裂孔疝是以反复呼吸道感染为主诉而就诊,虽经抗炎治疗,呼吸道感染可好转,但不能治愈。因为有些病儿平时察觉不到的极少量的胃内容物,经常反复吸入气管,形成反复的呼吸道感染。有些过敏体质的病孩,少量胃内容物而被误吸气管,结果造成过敏性哮喘样发作。  
(4)吞咽困难:滑动型食管裂孔疝的反流性食管炎逐渐加重,炎症已侵袭到肌层,使食管下端纤维化,结果不但造成食管短缩,贲门胃底疝入胸腔,而且还出现食管狭窄。常常出现吞咽困难,早期经禁食和抗炎治疗可以好转,晚期就不能进食或呕吐白色黏液       (5)食管旁疝:有时食管与胃结合部仍然在腹腔正常位置,有胃底部分胃疝入胸腔或发生扭转疝至右侧膈上。胃排气不良造成潴留性胃炎、溃疡、出血。扭转过久,发生嵌闭。出现梗阻状,胸骨后疼痛、胸闷、呼吸急促。  
(6)体检:病儿发育及营养状况差,贫血貌,一般检查无阳性体征,只有巨大食管裂孔疝发生嵌闭或胃扭转时,上腹部可出现腹膜炎症状,肺呼吸音减弱。 
c.先天性胸骨后疝:胸骨旁疝无特异性临床症状,通常是随着患儿哭闹、仰卧位、腹压增加时,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发绀等现象。当立位、安静、腹腔压力减小时,上述症状消失或减轻。若疝入胸腔内的消化道出现嵌闭时,出现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征象。有时出现消化道出血,造成贫血征象,结肠疝入胸腔经常有上腹不适等。

病因

本病发病基础是胚胎发育中膈肌部分缺损。膈疝的好发部位有胸腹裂孔、胸骨后疝及食管裂孔疝。不同程度的肺发育不良系由于内脏嵌入使支气管生长停滞,数量减少,肺泡总量减少,肺动脉分支总数量亦减少,且肺小动脉肌层增厚,阻力增加,造成新生儿肺高压,肺高压导致卵圆孔和未闭动脉导管的右向左分流,出现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由此又促使肺血管痉挛,形成恶性循环,临床上称为新生儿持续肺高压(PPHN)。 
a.胸腹裂孔(Bochdalek孔):双侧肋骨后缘与腰部肋弓外缘之间各有一个三角形小间隙,称胸腹裂孔(Bochdalek孔),此处可形成后外侧疝,即胸腹裂孔疝或Bochdalek疝。先天性膈疝中85%~90%是胸腹裂孔疝,其中左侧占80%,右侧占15%,少于5%是双侧性。发病率1∶10000~1∶3000,男性略多于女性。28%~31%伴随畸形,以心血管系统畸形多见,主要症状是呼吸窘迫,新生儿期出现症状者多为此型。随着医学的发展,在治疗观念上明显改进,疗效有所提高。 
b.胸骨后疝或Morgagni疝:胸骨外侧缘与双侧肋骨内侧缘之间各形成三角形小间隙,称Morgagni孔,正常有结缔组织充填,此孔发生膈疝称胸骨后疝或Morgagni疝。在临床上比较少见。 
c.食管裂孔疝:食管裂孔呈梭形,周缘与食管壁之间有较坚韧的结缔组织连接,其前后壁连接紧密而两侧较弱,如有缺损,称食管裂孔疝。CDH发病率特别是小儿无确切的统计数据。过去一直认为欧洲较为常见,而北美少见。随着国内外由于检测技术的提高,特别是有了儿科专业X线医师,使CDH逐年上升,CDH在我国并非少见。

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气分析检查,PaCO2升高,可高达8~19kPa(60~142mmHg);PaO2明显下降,达5~10.4kPa(38~78mmHg);血液pH值可达6.85~7.11。以判断出现呼吸性酸中毒,亦或出现代谢性或混合性酸中毒。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特点是 膈肌横形边缘的影像中断、不清或消失。胸腔内含有液气面或积气肠管蜂窝状影像,而且这种影像胸腹腔相连续。患侧肺萎陷,纵隔向健侧移位。超声能发现胸腔内有扩张的肠管和频繁的蠕动,伴有液体无回声及气体点状回声的游动影。
MRI检查 对本病诊断亦有帮助,MRI冠状面可清晰地见到疝环的边缘及疝入胸腔内肠管影像,与CT检查有相同之处。内镜直接观察食管黏膜外观状态,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狭窄等,还能观察食管内潴留情况;贲门口的松弛程度,胃黏膜疝入食管腔的多少。食管压力测定 采用生理测压仪,进行食管下端和胃内压力测定,可观测食管下端高压区长度、压力及胃内压力情况,以及二者压力差的变化。

诊断

及时拍摄胸腹部联合x线平片;当高度怀疑有先天性膈疝而胸腹联合x线片正常时,需加行钡餐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

治疗

  1. 先天性膈疝一旦诊断明确,应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2. 持续胃肠减压;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病情危重的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但严禁面罩加压给氧,避免更多的空气进入胃肠道,加重对肺脏的压迫,进而引起肺血管阻力增高,产生肺动脉高压,加重病情;进行动态心电监护;血气分析,监测水电解质平衡,纠正存在的缺氧、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改善呼吸循环状况。
  3. 多采取急诊手术治疗,以期尽量减少疝内容物对肺脏的压迫,从而改善呼吸。左侧膈疝一般情况下多经腹手术,以减少开胸对呼吸功能影响,还可以同时解决可能存在的腹部其他合并畸形。

预后

出生数小时内出现症状的先天性膈疝患儿,预后欠佳。采用胸腔镜手术可以减少创伤,增加病人的耐受性,促进预后

预防

多在产前进行干预,以促进胎儿期的肺发育,如发现羊水过多并检测发现卵磷脂和神经鞘磷脂低于正常,超声显像可见胎儿胸腔内有腹腔脏器等即可做出产前诊断,若同时合并有染色体或心脏等其他畸形,必要时可终止妊娠或尽早采取治疗措施。

健康问答

  • 得了新生儿先天性膈疝该怎么办啊?
    医生头像
    寿雪飞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神经外科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是由于胚胎时期膈肌闭合不全,至单侧或双侧膈肌缺陷,部分腹部脏器通过缺损处进入胸腔,造成解剖关系异常的一种疾病。采用保...守治疗,严重的在医生建议下手术治疗。下拉查看详情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寿雪飞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神经外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288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8年05月02日 11:32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