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淋巴丝虫病

淋巴丝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是WTO 确定为第二种全球性的主要导致长期和永久性丧失劳动力的疾病。已在76个国家确认有淋巴丝虫病流行,估计大约有1.2亿人感染
别名: 丝虫感染  
英文名: lymphatic filariasis
发病部位: 淋巴系统  
就诊科室: 感染科  
症状: 淋巴水肿   象皮肿   阴囊积水   肺部疾病   乳糜尿  
多发人群: 不论男女老少均可能发生感染,以20岁到50岁之间发病率最高。  
治疗手段: 药物康复疗法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淋巴水肿、象皮肿、阴囊积水, 以及与淋巴丝虫病感染相关的淋巴管损伤、肺部疾病、乳糜尿和肾疾病。另有许多人无明显临床体征的损伤, 还有数百万人遭受丝虫热和淋巴结炎的急性发作而使体质减弱。已知丝虫感染可间接导致其它疾病的发生, 如丝虫循环免疫复合物导致的肾损害和关节炎, 丝虫抗原引起的急性过敏反应—热带肺嗜酸细胞增多症、尿道梗阻性膀胱炎、纤维性纵膈炎、热带鞘膜积液和膀胱假性肿瘤。

病因

我国两种丝虫病潜在的传播媒介有4属16种之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致倦库蚊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丝虫可导致免疫病理改变和淋巴管的阻塞。然而, 在慢性丝虫病和象皮肿的发展过程中, 现认为细菌感染是导致淋巴水肿恶化和发展为象皮肿的主要原因。

检查

(1)寄生虫检测:使用厚血膜、计数池、Knott氏浓集法、膜滤技术及海群生诱出法该法简便而敏感, 又不必采血后立即检查。 
(2)丝虫种、期的鉴定:DNA探针及单克隆抗体已被用来鉴定体液及蚊媒体内的丝虫幼虫。这些方法可用来区分感染人和感染动物的不同种丝虫的幼虫。 
(3)淋巴管成像:反差淋巴管造影术虽然广泛用于淋巴管形态学观察, 但它有损伤淋巴管的潜在危险。

诊断

在活虫存在时, 会出现淋巴管增生、扩张和水肿,而淋巴管中的阻塞性、消除性反应则见于死虫周围。有淋巴管病变的患者几乎毫无例外地都出现针对丝虫抗原的IgG8。效应, 而出现IgG4效应的仅见于那些有微丝勤血症而无症状者。

治疗

(1)乳糜尿:中医以清热燥湿、利尿通淋、补气益血、健脾补肾等药物配伍应用。西医主要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乳糜尿和乳糜血尿。 
(2)淋巴水肿:中医疗法主要是机械物理疗法, 中医疗法目的是促进淋巴回流, 降低并阻止纤维组织的增生。西药主要为苯吡喃酮类药物 
(3)外科手术:鞘膜积液采用外科手术可获得较高治愈率,还可以针对某些病变较重特别是巨大型和严重畸形的象皮肿。

预后

丝虫病不会对生命造成威胁,但是应当注意早期并及时进行治疗,该病多能治愈,但可能会发生反复发作的淋巴结炎以及淋巴管炎。而产生象皮肿患者多继发细菌性感染,会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预防

采取群体性反复筛查、群体性药物治疗、选择性治疗、乙胺嗪药盐普服等多种防治措施相结合的大规模综合防治,但因我国原来丝虫病流行区分布广泛,防治中可能存在个别薄弱环节,境外的传染源输入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而且尚遗留了不少慢性丝虫病人。因此,今后还须建立全覆盖的网络监测系统,进行有效的监测。

健康问答

  • 治疗淋巴丝虫病的药物主要有哪些?
    医生头像
    古求知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 - 西区三楼内门
    乙胺嗪和依维菌素联合用于治疗丝虫病患者具有显著疗效, 可快速清除微丝蚴, 而且对清除无微丝蚴血症或微丝蚴血症患者中的丝虫循环抗原时,...比单独使用任一种药的疗效都好。有研究者对单独使用阿苯达唑、乙胺嗪和依维菌素治疗丝虫病与联合治疗时获得的疗效进行比较, 虽然4 种方法都具有降低微丝蚴效果, 但采用阿苯达唑(600mg)或依维菌素(400mg/kg)与乙胺嗪(6mg/kg)的联合治疗效果最好, 治疗15 个月后丝虫循环抗原可减少77%。下拉查看详情

参考资料

邱宗文. 淋巴丝虫病:重新认识这个古老的疾病[J].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2003, 30(6):258-261..

李高德. 淋巴丝虫病:诊断及发病机制[J].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1993(6):254-256..

吕桂月, 王培义. 慢性淋巴丝虫病的治疗研究[J]. 中国热带医学, 2005(7):1554-1556..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古求知

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 西区三楼内门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推荐词条

乳糜尿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2020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6年11月15日 14:50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