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小儿神经性厌食

饮食障碍是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一组非器质性病变。常见的饮食障碍是神经性厌食和神经性贪食症。
英文名: anorexianervosa
发病部位: 胃  
就诊科室: 小儿神经内科  
症状: 恶心   呕吐   突然消瘦  
多发人群: 儿童  
治疗手段: 药物液体输入
并发疾病: 恶病质   发育迟缓   营养不良  
是否遗传: 不确定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神经性厌食几乎与每一个器官系统的紊乱都有关系,虽然还不肯定哪些是原发的,哪些是营养不良的后果。
1.心血管系统
常见有心动过缓和体位性低血压。神经性厌食的死亡率大约是10%,通常是由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心律紊乱和恢复期心力衰竭引起。 
2.内分泌系统 
女性表现为闭经,男性为性欲减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失调,皮质醇分泌增加,昼夜分泌变化消失。患者可有生长激素分泌增高。TSH正常,T3、T4低,反向性T3升高,推测是机体对营养不良和低碳水化合物摄人造成低基础代谢的一种适应。
3.泌尿系统
脱水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可致血清尿素氮升高。但由于低蛋白摄入,脱水病人也可出现BUN水平正常。 
4.血液系统
常有骨髓再生不良,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减少,贫血。少数病人血小板减少。
5.消化系统
便秘在神经性厌食是很常见的动力问题并发症。    
6.其他
呕吐,“水负荷”(为达到要求的体重上升目的而大量饮水),或滥用利尿剂或泻剂可致电解质紊乱。低血钾、低氯性碱中毒很常见。一些病人可以出现睡眠紊乱。低体温常见。骨密度异常低,但随体重增加而改善。神经性厌食病人皮肤干燥,常见有毳毛。

病因

1.饮食因素
饮食紊乱在许多青春期女性中可以见到,通常以单纯减肥的饮食行为开始,但是神经性厌食患者逐渐进入显著的体重下降和消瘦。
2.心理因素
神经性厌食者通常情绪紊乱伴有抑郁。在发病前的心理特征是过分依赖、发育不成熟、孤独。
3.家庭因素
有家庭矛盾、父母过分溺爱或教养方法不当等问题,儿童可表现为敏感、非常任性自负、固执己见、追求时髦等特点。 
4.神经内分泌异常
在一些神经性厌食病人中发现有生物源性胺类神经传递介质的异常。

检查

一、一般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心电图等常规检查; 
二、特异性检查:
胸部X线检查。必要时完善腹部彩超、CT检查评价脏器损伤情况;
三、血生化检查
血清蛋白减少,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

诊断

对神经性厌食的诊断标准包括:
1.进食量明显低于常人。
2.节食致体重减轻,至少达到下述标准之一:
(1)比原先体重减轻25%以上(减15%以上为可疑病例)
(2)比标准体重低25%以上(低15%以上为可疑病例)
(3)体块指数低于17.5 
3.担心发胖,且认为自己太胖。 
4.如系女性,常有闭经。 
5.厌食和体重减轻并非躯体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所致。

治疗

本病尚无系统性治疗方法,大多数治疗方案是结合心理治疗、行为调节和营养康复。对抑郁症同时伴有饮食紊乱的病人应用抗抑郁药似乎有帮助,短期有效率大约是70%。

预后

积极治疗,预后尚可。10年随访研究报道:50%患者恢复正常;25%患者病情好转,但仍存在部分症状;25%患者病情无改善或死亡,病死率约为5%。另有20~30年随访研究报道,该障碍死亡率为18%。死亡原因主要为自杀和躯体合并症。

预防

1.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使脑力劳动与适当的体质锻炼,体力劳动相结合,适当安排娱乐活动与休息,可以防止因过分劳累引起下丘脑功能的紊乱。 
2.进行正确人体美的教育
3..这一时期性格的不稳定,易受外界刺激,或家中不睦,父母之间的矛盾,家中亲友重病或死亡者,或在学校学习成绩意外的受挫折者等等,均易发生本病,因此保持精神的乐观,心胸开阔是至关重要的。

健康问答

  • 小儿神经性厌食饮食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医生头像
    韩渊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心血管内科
    小儿神经性厌食多吃营养高的食物,注意营养搭配合理,多补充优质蛋白饮食。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韩渊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心血管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推荐词条

营养不良 呕吐 恶心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928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8年04月27日 17:48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