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Rh血型不合

一号染色体上的3对紧密连锁的等位基因决定Rh 血型抗原。其最严重的可导致死胎和水肿胎儿。它的主要症状是黄疸,几乎每个患儿都会有此症状。贫血可以发生在胎儿出生后1~2天内,但是大部分在出生后5天才呈现苍
别名: Rh溶血症  
英文名: Rh blood type incompatibility
发病部位: 血液  
就诊科室: 妇产科  
症状: 黄疸   贫血   精神萎靡  
多发人群: 美国黑人,白种人以及我国少数民族  
治疗手段: 换血治疗、光疗以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
并发疾病: 核黄疸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不同的Rh抗原引起的临床表现及严重程度大致相同,最严重的是水肿胎儿和死胎,主要症状是黄疸,每个患儿都会产生,贫血可以发生在出生后1~2天内,但大部分出现在出生后5天,伴有精神萎靡,表现为嗜睡,少哭,少吃,有的患者因贫血而导致心力衰竭,表现为气促,发绀以及呻吟,黄疸严重的婴儿可能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出现抽搐,凝视或震颤的症状,最后死亡。

病因

携带Rh(+)抗原的红细胞通过胎盘进入Rh(-)母亲的血液,产生相应的抗体,此抗体又经胎盘进入到胎儿循环,作用于红细胞而导致溶血,有核的红细胞因而过度增生,显露于胎儿血中,因而又称胎儿成红细胞增多症。一般第1胎的发病率较低,当发生免疫后再次怀孕时,即使经过胎盘失血的血量很少也能很快地发生次发免疫导致溶血。

检查

⑴.血抗体测定: Rh阴性的孕妇应检查其丈夫的Rh血型,若不合,测产妇抗体。 
⑵.聚合酶反应(PCR): 可以检测胎儿RhD型,而且通过对父母周边血,羊水以及脐带血全面检查可鉴定出父亲传D基因给婴儿的概率,能对抗D型患儿做全面鉴定从而对妊娠作出正确的处理。 
⑶.羊水检查: 正常的羊水为透明无色,重症溶血病羊水为黄色,胎儿溶血程度愈重羊水胆红素就愈高,羊水也愈黄。 
⑷.B超检查: 重度胎儿水肿并发腹水时B超可检测出胎儿腹部有液性暗区,其中间可见飘动肠曲,肝等脏器;胎儿水肿时则胎儿周身皮肤包括头皮厚度增加,呈双线回声。 
⑸.用正常血液对患者红细胞作血单核细胞分层试验,省去做B超或羊水穿刺,可做初筛试验。 
⑹.呼气末一氧化碳 :是监测内源性CO产生的很好的指标,可以更直观地预测血清胆红素的生成。

诊断

产前及产后主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B超检查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 主要与ABO溶血相鉴别。

治疗

主要针对高胆红素血症,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⑴ 换血治疗为治疗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和改善神经毒性的主要方法,主要有三个作用:
①用与母亲配型相合的红细胞除去抗体包被的红细胞,减少胆红素生成来源;
②除去血浆内的胆红素;
③除去可能与婴儿红细胞结合的抗体。
⑵.将患儿暴露在荧光下,使胆汁和尿中的胆红素排泄增加,以450nm的蓝光吸收最好,可以使胆红素Ⅸ在5和15碳桥处发生异构化,形成4种特异的光异构体。这些异构体属水溶性,可经胆汁使血清胆红素浓度减低。此法已广泛用于治疗轻~中度高胆红素血症并正在取代换血 
⑶.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 可通过抑制溶血减少换血的需要,多次IVIG对阻断溶血更为有效。

预后

治疗后患者学校作业情况落后于正常儿,听觉诱发电位在我国已有多家用于观察新生儿黄疸对神经系统影响,多数证明有高级神经改变。

预防

第1次分娩结束三天内肌内注射抗Rh(D)IgG 300μg,输血时按20μg/ml计算抗Rh(D)IgG剂量。产前预防剂量为300μg,若其为流产,孕龄不到12周注射50μg,大于12周注100μg,28周200μg,然后按照每毫升胎儿血液需要注射抗D抗体10~25μg计算,求合适的剂量。对未致敏的妇女,在孕28周时加注Rhogam300μg,分娩新生儿后三天再加注300μg。对有ABO溶血病史的孕妇,用活血化瘀中药可取得一些预防效果。

健康问答

  •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在饮食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医生头像
    刘开江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 - 妇科肿瘤科
    因为新生儿不能进食辅食,所以饮食没有特殊要求,注意及时合理的喂养、加强营养即可。如果新生儿被母乳喂养,乳母应加强营养,多吃瘦肉以及牛...奶等高蛋白的食物,同时多吃点水果、蔬菜类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这样能够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对孩子有利。下拉查看详情

参考资料

吕慧英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 中国社区医师1995年04期.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刘开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 妇科肿瘤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569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6年11月15日 14:48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