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慢性腹泻

健康人每日解成形便一次,粪便量不超过200~300g。腹泻指排便次数增多>3次/日),粪便量增加(>200g/d),粪质稀薄(含水量>85%)。腹泻超过3~6周或反复发作,即为慢性腹泻。
别名: 小儿迁延与慢性腹泻   小儿迁慢性腹泻  
英文名: chronicdiarrhea
发病部位: 肠  
就诊科室: 小儿消化科  
症状: 肛周疼痛脓肿   失水   食欲异常  
多发人群: 老年   儿童  
治疗手段: 药物液体输入 手术
并发疾病: 结肠癌   其他休克   消瘦   营养不良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大便次数增多,便稀或不成形,有时伴黏液、脓血。小肠病变引起腹泻的特点是腹部不适,多位于脐周,并于餐后或便前加剧,无里急后重,大便量多,色浅,次数可多可少;结肠病变引起腹泻的特点是腹部不适,位于腹部两侧或下腹,常于便后缓解或减轻,排便次数多且急,粪便量少,常含有血及黏液;直肠病变引起者常伴有里急后重。因导致腹泻的病因不同,伴随症状各异,例如发热、消瘦、腹部包块等。

病因

 (一)渗透性腹泻 
渗透性腹泻是由于肠腔内存在大量高渗食物或药物,体液水分大量进入高渗状态的肠腔而致。摄入难吸收物、食物消化不良及黏膜转运机制障碍均可致高渗性腹泻。 渗透性腹泻多由糖类吸收不良引起。食物中的糖类在小肠上部几乎全部被消化成为各种单糖,然后由肠绒毛的吸收细胞迅速吸收。在双糖酶或单糖转运机制缺乏时,这些小分子糖不能被吸收而积存在肠腔内,使渗透压明显升高,大量水分被动进入肠腔而引起腹泻。当肝胆胰疾病导致消化不良时,常伴有脂肪和蛋白质吸收不良亦可致腹泻。
(二)分泌性腹泻 
由于肠黏膜受到刺激而致水、电解质分泌过多或吸收受抑所引起的腹泻。肠吸收细胞的刷状缘含有许多微绒毛,使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黏膜的隐窝细胞顶膜有C1↑-传导通道,调节C1-的外流和分泌,其关键作用是分泌水和电解质至肠腔。当肠细胞分泌功能增强、吸收减弱或二者并存时,均可引起水和电解质的净分泌增加而引起分泌性腹泻。
 (三)渗出性腹泻 
由于肠黏膜的完整性受到炎症、溃疡等病变的破坏而大量渗出所致。此时炎症渗出虽占重要地位,但因肠壁组织炎症及其他改变而导致肠分泌增加。此外,吸收不良和运动加速等病理生理过程在腹泻发病中亦起很大作用。渗出性腹泻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前者的病原体可是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后者导致黏膜坏死,渗出的疾病可为自身免疫、炎症性肠病、肿瘤、放射线、营养不良等。 渗出性腹泻的特点是粪便含有渗出液和血。结肠特别是左半结肠病变多有肉眼脓血便。小肠病变渗出物及血均匀地与粪混在一起,除非有大量渗出或蠕动过快,一般无肉眼脓血,需显微镜检查发现。 
(四)胃肠动力失常
部分药物、疾病和胃肠道手术可改变肠道正常的运动功能,促进肠蠕动,使肠内容物过快地通过肠腔,与黏膜接触时间过短,从而影响消化与吸收,发生腹泻。 此外还有一些腹泻难以用以上机制解释,其病理生理尚待阐明。

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粪便检查对腹泻的诊断非常重要,为实验室的常规检查,一些腹泻经粪便检查就能作出病因诊断。常用检查有大便隐血实验、涂片查白细胞、脂肪、寄生虫及虫卵,大便培养细菌等。 
2.血液检查测血红蛋白、白细胞及其分类(嗜酸性粒细胞)、血浆蛋白、电解质、血浆叶酸和维生素B↓(12)浓度、肾功能及血气分析等对慢性腹泻的诊断很重要。 
3.小肠吸收功能试验
粪脂量超过正常时反映小肠吸收不良,可因小肠黏膜病变、小肠内细菌过度生长或胰腺外分泌不足等原因引起。
二、器械检查 
1.B超是了解有无肝胆胰疾病的最常用方法。
2.X线检查包括腹部平片、钡餐、钡灌肠、CT以及选择性血管造影,有助于观察胃肠道黏膜的形态、胃肠道肿瘤、胃肠动力等。新近的、尚不普及的螺旋CT仿真内镜,提高了肠道病变的检出率和准确性。 
3.内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和活检对于结肠的肿瘤、炎症等病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小肠镜可观察十二指肠和空肠近端病变,并可取活检及吸取空肠液作培养。ERCP有助于胆、胰疾病的诊断。近年问世的胶囊内镜提高了小肠病变的检出率。
4.小肠黏膜活检有助于胶原性乳糜泻、热带性乳糜泻、某些寄生虫感染、Crohn病、小肠淋巴瘤等的诊断。小肠黏膜活检有镜下活检与盲法吸引式钳取两种。

诊断

慢性腹泻的原发疾病或病因诊断须从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中获得依据。可从起病及病程、腹泻次数及粪便性质、腹泻与腹痛的关系、伴随症状和体征、缓解与加重的因素等方面收集临床资料。

治疗

腹泻是症状,治疗应针对病因。但相当部分的腹泻需根据其病理生理特点给予对症和支持治疗。
(一)病因治疗 
感染性腹泻需根据病原体进行治疗。乳糖不耐受症和麦胶性乳糜泻需分别剔除食物中的乳糖或麦胶类成分。高渗性腹泻应停食高渗的食物或药物。胆盐重吸收障碍引起的结肠腹泻可用考来烯胺吸附胆汁酸而止泻。治疗胆汁酸缺乏所致的脂肪泻,可用中链脂肪代替日常食用的长链脂肪,前者不需经结合胆盐水解和微胶粒形成等过程而直接经门静脉系统吸收。 
(二)对症治疗 
1.纠正腹泻所引起的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2.对严重营养不良者,应给予营养支持。谷氨酰胺是体内氨基酸池中含量最多的氨基酸,它虽为非必需氨基酸,但它是生长迅速的肠黏膜细胞所特需的氨基酸,与肠黏膜免疫功能、蛋白质合成有关。因此,对弥漫性肠黏膜受损者,谷胺酰胺是黏膜修复的重要营养物质,在补充氨基酸时应注意补充谷胺酰胺。 
3.严重的非感染性腹泻可用止泻药。

预后

积极治疗,预后尚可,无器质性病变,预后好。

预防

(1)饮食宜“三高”、“两少”。“三高”即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三高”的目的,是为了补充因长期腹泻所致的营养消耗。高热量主要由碳水化合物补充;高蛋白主要由含优质蛋白丰富的鱼、奶、瘦肉、蛋和各种豆制品补充;高维生素则由香蕉、苹果等水果和绿叶蔬菜中补充。“两少”即少油腻、少渣滓。“两少”对处于病变中的胃肠功能恢复有利。
(2)食品应易消化且具收敛作用。腹泻期间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减弱,所有食物均应做软食之,而且还应吃一些具有收敛作用的煮苹果等食品。
(3)及时补充谈盐水。严重的慢性腹泻病人常有脱水现象,应及时给予淡盐水,以补充水盐丢失。
(4)饮食注意事项。慢性腹泻病人应避免食用刺激性较大和易产气的食物,如辛辣调味品、酒及红薯、于豆、韭菜、生萝卜等。因这些食物可刺激胃肠道使腹泻加剧。

健康问答

  • 慢性腹泻如何做好生活保健?
    医生头像
    韩渊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心血管内科
    l.用药 遵医嘱服药。2.饮食 忌食油腻、油炸、生冷、辛辣、甜腻之品及含碳酸等的产气饮料。烹调方法以蒸、煮,炖为宜。3.运动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4.生活起居 起居有节,顺应四时气候变化,防止外感风寒暑湿之邪。脾胃虚寒者,注意腹部保暖。5.情志 调摄精神,保持情绪安定,力戒嗔怒。6.定期复诊 遵医嘱定期复查,如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或呈稀水样时,应及时就医。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腹痛  腹泻  便秘  消瘦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韩渊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心血管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3259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7年09月15日 10:20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