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气管食管瘘

气管食管瘘系由于先天性胚胎发育异常形成气管与食管间由瘘道相连通。
英文名: Tracheal and esophageal fistula
发病部位: 气管食管  
就诊科室: 胸外科  
症状: 进食后呛咳、呕吐,长期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偶见咯血   
多发人群: 无特发人群  
治疗手段: 手术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羊水过多
2.低体重
3.伴发畸形
4.呼吸困难由于食管闭锁、吞咽唾液和奶汁受阻致反流误吸,生后早期引起肺炎和肺不张。在常见的Ⅲ型中高酸度胃液经瘘管逆入呼吸道更加重肺部损害。此外,常伴发食管壁肌肉运动不协调、蠕动减弱和宫内扩张的近端食管长期压迫而致气管软化均可影响呼吸功能,使症状加重。
5.其他症状如脱水、胎便排出后无正常黄色大便等。合并畸形症状有时也很明显,如先天性心脏病时的青紫、直肠肛门畸形时严重腹胀等。

病因

a. 非特异性成人食管—支气管瘘: 多发生于中老年男性, 很少发现先天畸形, 亦无肿瘤、结核或霉菌感染等病变。患者主要以呼吸道症状就诊, 但肺部感染并不严重, 可有轻度支气管扩张, 这类患者除肺化脓症, 如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为其原因外, 纵隔淋巴结炎症、肉牙肿破溃腐蚀支气管壁和食管壁也可能为其原因。 
b. 医源性食管—气管瘘 长期气管插管呼吸支持合并症之一为食管—气管瘘。 原因为气囊压力过大, 气管黏膜、软骨长期受压发生压迫性坏死, 开始为溃疡, 以后软骨断裂、感染、穿过器官膜部和食管壁形成瘘。 此外 , 气管插管在气道内摩擦、使用激素、未定期放松气囊等也可促使瘘的形成。 
c. 肿瘤性食管—支气管瘘 :主要是由甲状腺、纵隔淋巴、肺及食管的恶性肿瘤引起, 另外, 食管术后狭窄、放射治疗后组织坏死、食管支架压力过大、胃食管反流造成吻合口溃疡、食管憩室炎等原因造成食管穿孔也是食管—支气管瘘形成的常见原因。 
d. 创伤性或食管异物引起食管—支气管瘘 :食管锐器伤, 如刀、子弹、贯通伤可致食管—气管瘘, 胸部钝器伤, 如车祸、挤压伤或打击伤容易发生食管—支气管瘘。 由于食管损伤多为复合伤, 多伴有肋骨骨折、血气胸, 或病情严重, 食管气管瘘的症状很少立即发生。 
e. 食管憩室食管异物引起的食管—支气管瘘 :食管憩室由于其壁薄弱, 如发生食物、异物储留、感染、发炎易于形成食管穿孔甚至形成食管—支气管瘘。

检查

常规 X 线检查对本病确诊起决定作用, 但显示下段食管不清。 
三维重建和仿真内镜可观察含气管腔的情况, 为非损伤性, 可用于显示小儿先天性或后天性支气管疾病。

诊断

  1. 除典型的临床症状外, X线食管造影有重要价值, 但是常规造影有时难以显示细小瘘管, 选用 40%泛影葡胺为造影剂, 造影时用手压迫上腹部进行摄片, 可提高诊断率。 
  2. CT或 MRI亦是对食管—支气管瘘诊断的敏感方法, 但对瘘管位置、形状、长短、直径等的了解仍需进行造影检查。 
  3. 胃镜检查不是确诊的必须手段, 但胃镜检查可观察瘘口周围情况,必要时可进行活检确诊疾病, 并可初步判断如何有效治疗。
  4. 支气管镜检查可确认瘘口在气管或支气管内的位置, 口服美兰后再行支气管镜检查更易于发现瘘口。 口服美兰后如抽出蓝色的胸腔积液亦可诊断。

治疗

  1. 手术治疗 :对于良性瘘, 能手术者, 尽量手术治疗。 手术原则是切除瘘管和病变的肺组织, 对于病变不可逆的肺组织可行肺叶或全肺切除术;和瘘有关的食管憩室亦应切除;气管、支气管、食管缺损处分别双层缝合。 可于食管和气管之间置入如胸膜、肌肉、心包膜或膈肌瓣等活组织包裹气管侧瘘口以减少瘘复发。 
  2. 内科保守治疗: 一般情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者或晚期食管癌引起的恶性瘘, 一般采取内科保守治疗, 抗生素控制感染、肺部炎症及营养支持。 营养支持分为胃肠内营养(EN)和胃肠外营养 (PN)。 内镜及介入治疗:食管带膜支架植入术 食管带膜支架可以通过物理方法遮盖瘘口, 同时解除合并的食管狭窄, 恢复进食, 供给患者营养, 并可防止食物及分泌物通过瘘口污染呼吸道, 控制吸入性肺炎, 为肿瘤综合治疗提供良好基础。 恶性瘘的支架植入是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可以迅速改善患者的症状。并发症主要有支架植入部位疼痛、呕吐、出血、移位、再次瘘等, 均易于处理, 然而食管上段植入支架患者难以耐受, 因此上段瘘多不主张植入支架。内镜下电灼或 APC烧灼 该方法简便, 几无并发症发生, 同时具有止血的作用, 对瘘口微小的病变成功率较高,可应用于食管各段的病变。

预后

早发现,早治疗,以及有效的术后康复护理等能显著改善患儿预后,降低病死率。经外科手术治疗后预后较好

预防

(1)手术室常备长期气管内插管,对术后不能即刻拔管的患者均留置长期气管内插管。对非手术患者的气管内插管均选用长期气管内插管。
(2)常规气囊压力的监测。使用测压计进行压力常规监测,精确控制气囊压力,最大限度避免气囊对气管黏膜的损伤。对气囊压力高于35 cm H:O仍漏气者,可采用最小容积阻塞法,对于气道扩张的患者,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3)导管置入以后应固定妥当,避免滑动而反复摩擦气管黏膜;对于躁动不安、多动、频繁吞咽的患者,可以选择使用适当的镇痛镇静;在使用呼吸机的过程中,用托架将呼吸机管道提起,减轻管道对气管后壁的重力性压迫。
(4)更换气管内导管动作要轻柔、准确。非手术室禁用短期气管内插管,同时加强人工气道的管理,严防气道阻塞和计划外拔管的发生,有效地减少人工气道的更换次数。
(5)加强患者全身隋况的处理。加强营养支持,积极抗感染治疗,促进病情恢复,缩短机械通气及人工气道时间等是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方式。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张银旭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普外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2685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8年04月28日 14:45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