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又称房室阻滞,是指房室交界区脱离了生理不应期后,心房冲动延迟或不能传导至心室。按照传导阻滞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三度。
英文名:
发病部位: 心脏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多发人群: 老年  
治疗手段: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并发疾病: 心衰   急性心肌梗死   冠心病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 大多数患者在休息时可无症状,或有心悸感。
  2. 在体力活动时可有心悸、头晕、乏力、胸闷、气短。如心室率过于缓慢,尤其是心脏同时有明显的缺血或其他病变,或并发于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或急性重症心肌炎者,则症状严重,可出现心力衰竭或休克,或因大脑供血不足而发生反应迟钝或神志模糊,进而发展为晕厥(发生率可达60%)、阿-斯综合征等。

病因

  • 很多原因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如: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痉挛,病毒性心肌炎,心内膜炎,心肌病,急性风湿热,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心脏肿瘤,先天性心血管病,原发性高血压,心脏手术、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Lyme病(螺旋体感染,可致心肌炎)Chagas病(原虫感染、可致心肌炎)、粘液性水肿等。
  • Lyme病(螺旋体感染,可致心肌炎)Chagas病(原虫感染、可致心肌炎)可能成为孤立性慢性心脏传导阻滞的最常见的原因。

检查

主要行心电图检查:主要包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1、房室传导比例的特点:
(1)可以有各种房室传导比例  一般均>2:1。
(2)在出现心律失常时  诊断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房室比例应为:
①窦性心律时,房室传导比例应>2:1;
②房性心动过速时,房室传导比例应在4:1以上;
③心房扑动时,房室传导比例应在5:1以上。
(3)房室比例可固定或不固定  固定在6:1以上者少见。
(4)房室传导比例易变  在2:1房室传导或3:2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如出现隐匿性传导,则可以3:1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形式出现。它与因阻滞性的传导中断所致的真正的3:1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在体表心电图上是无法鉴别的。
2.下传的P-R间期
可以正常,也可延长,但大多是固定的,也可不固定,此见于P波出现在相对不应期的不同阶段(R-P间期长短不一)而使传导延缓的程度有所不同,可使P-R间期不固定;伴有隐匿性传导或超常传导亦可不固定。此外,还可出现跨越性P波传导,甚至也可见到相邻的几个下传的P-R间期逐渐延长,类似文氏现象。
3.可不伴有或伴有逸搏、逸搏心律
(1)不伴有逸搏  P波的数目恰为QRS波群数目的倍数,通常为3倍或4倍。
(2)伴有逸搏  逸搏多为房室交界性的。室性逸搏少见。如为连续性的逸搏心律时,P波与逸搏无关,形成不完全性房室脱节,可出现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
4.R-R间期
几乎总是不规则的,因为除了个别下传搏动外,常发生交界性或室性逸搏。当有隐匿性传导和(或)意外传导(空隙现象、韦金斯基现象和超常传导)参与时,R-R间期可意外的不规则。仅当房室传导比例恒定,且无逸搏发生,R-R间期才是规则的。若不同的房室传导比例交替出现(例如2:1与4:1交替),则出现成对搏动或伪二联律。此外,室性期前收缩也使心室节律不齐。

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及心电图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

1.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时控制、消除原因和诱因是治疗和预防本病的关键。
2.症状明显者,可使用阿托品和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用法:每4至6小时0.5~1mg,肌注或口服;异丙肾上腺素用法:每4小时舌下含服5~10mg。发生阿-斯综合征者,可0.5mg/dl连续静脉滴注,使心室率维持于60~70次/分。
3.并发于急性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脏手术损伤后,需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治疗

预后

预后主要与原发病有关,但不治疗预后不佳。

预防

主要是预防原发病、避免服用引起心率慢的药物。避免电解质紊乱

健康问答

  •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必须治疗么
    医生头像
    冯晔子 副主任医师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 心血管内科
    一般来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必须要干预。避免出现A-S等情况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冯晔子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2505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8年05月04日 15:16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