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劳力性呼吸困难:约80%的病人于劳累后出现呼吸急促,这与左室顺应性差,充盈受阻,舒张末期压力升高及肺淤血有关。
(2)心前区闷痛:约2/3病人出现非典型的心绞痛,常因劳累诱发,持续时间长,对硝酸甘油反应不佳,可能由于肥厚的心肌需血量增加,冠状动脉血供相对不足,故有心肌缺血表现。1.心电图
最常见的异常为左心室肥厚及ST-T改变,深而倒置的T波,有时很类似“冠状T”,若见于年轻的患者应警惕肥厚型心肌病。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也较常见,异常Q波的发生率为30%~50%,大而深的Q波可出现在胸前左心室导联,但也可出现在任何肢体导联上。Q波的存在与否和梗阻的程度关系不大,Q波产生的机制不很清楚,但心肌纤维的排列紊乱,纤维化变性,心电活动在室间隔及左室中异常的传导途径,均可能是产生异常Q波的原因。
2.超声心动图
(1)室间隔肥厚,室间隔活动度差,心室腔变小,左室收缩期内径缩小,室间隔与左室游离壁厚度之比>1.3~1.5。
(2)左室流出道狭窄,一般<20mm。
(3)二尖瓣前叶在收缩期时常向前移动和肥厚的室间隔相接触。这种前移开始于收缩期的前1/3末,在收缩期中1/3呈平台样和室间隔接触,形成流出道狭窄,而在收缩期的后1/3时退回原位。
(4)在舒张早期二尖瓣开放,前叶再次接触室间隔,且在舒张期时二尖瓣前叶与室间隔之间的距离较正常者小。
(5)主动脉瓣在收缩期提前关闭,等容舒张期时间延长,它反映了心室肌的顺应性降低。
3.X线检查 心脏轻度增大,以左室为主,左房也可扩大。
4.左心室造影 显示左室腔缩小变形,主动脉瓣下呈S形狭窄,心室壁增厚,室间隔不规则的增厚突入心腔,左房也可同时显影。心室造影除了上述现象外,心影尚可显示不同的形态,如主动脉瓣下肥厚型、心尖肥厚型、中间部肥厚型等等。
5、心内膜心肌活检
6、心脏磁共振、心导管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
一:药物治疗:
(1)β-受体阻滞药仍为治疗HCM的首选药物
因本病患者心肌对儿茶酚胺敏感性较高,β-受体阻滞药可阻断儿茶酚胺的作用,降低心肌收缩力,并可通过减慢心率,延长心室舒张充盈期,增加舒张期充盈量,减轻左室流出道梗阻,并有预防、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此外,由于β-受体阻滞药能减慢心率,延长舒张期心室充盈,并通过负性肌力作用减少心肌耗氧量,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和心绞痛,改善运动耐量,并可防止运动时伴随的流出道梗阻的加重,尤其适用于梗阻型HCM。据资料显示,β-受体阻滞药可使33%~50%患者的症状改善,以普萘洛尔(心得安)应用历史最长,可自30mg/d起,逐渐增加至120mg/d,或直至静息态心室率不低于60次/min为最大有效剂量,维持应用,至2年常可见疗效。近年来亦有应用美托洛尔(25~100mg/d)逆转心肌肥厚。
(2)钙通道阻滞药:
是治疗有症状性肥厚型心肌病的重要药物。该药可选择性抑制细胞膜Ca2 内流,降低细胞内Ca2 利用度和细胞膜与Ca2 的结合力,减轻细胞内钙超负荷,减少心肌细胞内ATP的消耗,干扰兴奋收缩耦联,抑制心肌收缩,改善左室舒张功能及局部室壁运动的非同步性,减轻心内膜下心肌缺血,从而有利于减轻左室流出道梗阻,降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长期应用可获良好疗效。 钙通道阻滞药中以维拉帕米最为常用。当β-受体阻滞药无效时,改用维拉帕米后60%的病人症状可得到较好改善,这与维拉帕米能更好地减轻流出道梗阻,改善心室舒张功能有关。钙通道阻滞药应避免与β-受体阻滞药联合使用,但对伴有明显流出道梗阻和(或)明显肺动脉压升高或严重舒张功能异常者,可谨慎合用,但应避免血流动力学发生严重改变。此外,其他钙通道阻滞药如地尔硫也可用于HCM,而硝苯地平则因具有强烈的扩血管作用,导致血压下降,流出道梗阻增加,对HCM不利,应避免使用。
(3)心力衰竭的治疗:
对伴有严重心力衰竭症状的HCM患者,可在应用β受体阻滞药或维拉帕米的基础上适当加用利尿药,以改善肺淤血症状,但因存在心脏舒张功能异常,应注意避免过度利尿,影响心室充盈。
(4)房颤的治疗:
约20%的成人患者可合并房颤,是HCM的重要并发症,亦为导致血栓性栓塞、心力衰竭与死亡增加的原因之一;此外,房颤时过快的心室率可降低心室的舒张期充盈,减少心排量,从而导致本病恶化,故应积极治疗。房颤一旦发生应立即复律,或至少控制心室率,以改善多数患者的症状。胺碘酮对恢复及(或)维持窦性心律是有效的,β-受体阻滞药或维拉帕米亦可有效控制心室率。此外,对慢性房颤或反复阵发性房颤患者还应予以抗凝治疗。
二:非药物治疗
1、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若存在左室流出道梗阻,需要考虑室间隔切除术。
2、酒精间隔消融
经冠状动脉间隔支注入无水酒精造成该区域室间隔坏死。
3、起搏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差,而又不适合手术或消融的患者,存在双腔起搏器适应症的患者。
本病预后差异很大,是青少年和运动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少数进展为终末期心衰,另有部分患者出现心衰、房颤、栓塞,不少患者症状轻微,预期寿命可以接近正常人。
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无较好的预防办法。对于有家族史的患者,定期查体是关键。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