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颌面部放线菌病

颌面部放线菌病史由放线菌引起的颌面部软硬组织的一种慢性感染性肉芽肿性疾病。
别名: maxillofacial actinomycosis  
英文名: actinomycosis
发病部位: 面部软组织以腮腺咬肌区为多,其次是下颌下、颈部、舌和颊部;颌骨的放线菌病则以下颌角和下颌支为多见。  
就诊科室: 口腔颌面外科  
多发人群: 20-45岁男性多见  
治疗手段: 抗生素治疗为主,必要时配合外科手术
并发疾病: 骨髓炎   腮腺瘘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①放线菌病脓液中常含有浅黄色放线菌丝,称为放线菌颗粒或称硫黄颗粒。
②以20-45岁男性多见,面部软组织以腮腺咬肌区为多,其次是下颌下、颈部、舌和颊部;颌骨的放线菌病则以下颌角和下颌支为多见,病变侵入颌骨中心,造成骨质破坏时,可在颌骨内形成囊肿样膨胀,称为中央性颌骨放线菌病。
③腮腺及下颌角部出现无痛性硬结,表面皮肤呈棕红色,病程缓慢,早期无自觉症状。炎症侵及深层咬肌时,出现张口障碍,咀嚼、吞咽时可诱发疼痛。面部软组织颌面部放线菌病患区触诊似板状硬,有压痛,与周围正常组织无明显分界线。病变继续发展,中央区逐渐液化,则皮肤表面变软,形成多数小脓肿,自溃或切开后有浅黄色黏稠脓液溢出。肉眼或取脓液染色检查,可查出硫磺样颗粒。破溃的创口可经久不愈,形成多数瘘孔,脓腔可相互连通而转入慢性期。以后若伴有化脓性感染时,还可急性发作出现急性蜂窝织炎的症状。这种急性炎症与一般颌周炎症不同:虽经切开排脓后炎症趋向好转,但放线菌的局部板状硬性肿胀,不会完全消退。

病因

放线菌感染,放线菌可从死髓牙的根尖孔、牙周袋或智牙的盲袋、慢性牙龈瘘管、拔牙创口或口腔黏膜创口以及扁桃体等进入深层组织而发病。

检查

血液学检查:急性期可有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沉降率加快;细菌学检查:涂片可见革兰阳性、呈放射状的菌丝;必要时行活体组织检查;X线检查可以显示中央性颌骨放线菌病的多囊性改变。

诊断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细菌学检查;临床上注意与结核病变鉴别,不能确诊时可行活体组织检查。

治疗

颌面部放线菌病以抗生素治疗为主,必要时配合外科手术。临床一般首选大剂量青霉素G治疗。用放线菌溶素做皮内注射。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可考虑配合手术治疗。经以上治疗无效,亦可考虑病灶切除。   
颌面部放线菌病的详细治疗:
①药物治疗颌面部放线菌病:   
(1)抗生素:放线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高度敏感。临床一般首选大剂量青霉素G治疗,每日200万~500万u以上,肌内注射,6~12周为一疗程。如与磺胺联合应用,可能提高疗效。此外,红霉素、林可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克林霉素等亦可选用。   
(2)碘制剂:口服碘制剂对颌面部病程较长的放线菌病可获得一定效果。一般常用5%~10%碘化钾口服,每日3次。   
(3)免疫疗法:有人推崇使用免疫疗法,认为有一定效果。用放线菌溶素做皮内注射。   
②颌面部放线菌病的手术方法: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如有以下情况可考虑配合手术治疗。   
(1)切开引流及肉芽组织刮除术:放线茵病已形成脓肿或破溃后遗留瘘孔,常有坏死肉芽组织增生,可采用外科手术切开排脓或刮除肉芽组织,以加强抗菌药物治疗的效果。   
(2)死骨刮除术:放线菌病侵及颌骨或已形成死骨时,应采用死骨刮除术,将增生的病变和已形成的死骨彻底刮除。   
(3)颌面部放线菌病的病灶切除术:经以上治疗无效,且反复伴发化脓性感染的病例,亦可考虑病灶切除。

预后

沿结缔组织间隙向四周蔓延,偶尔也可发生血道播散,本病可迁延数月至数年,久病后,常使颌骨受累,引起骨髓炎,上颌骨的病变,可进一步扩展到眼眶,颅骨及脑膜,下颌骨的病变,可形成腮腺瘘管或向下蔓延到颈部及胸部

预防

尽量避免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拔牙、化脓性细菌感染时,积极做好灭菌工作,避免放线菌侵入组织。

健康问答

  • 怎样有效的预防颌面部放线菌病?
    医生头像
    任恒峰 主治医师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 口腔科
    尽量避免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拔牙、化脓性细菌感染时,积极做好灭菌工作,避免放线菌侵入组织。

参考资料

张志愿.口腔颌面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任恒峰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口腔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645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6年11月01日 10:12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