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颏下皮样囊肿

由皮肤和皮肤附件所构成的,在胚胎发育时期遗留于组织中的上皮细胞发展而形成的囊肿,多见于口底及颏下。发生于颏下者称为颏下皮样囊肿。
别名: 发瘤  
英文名: dermoid cyst
发病部位: 口底   颏下  
就诊科室: 口腔科  
症状: 舌体抬高、影像语言、吞咽和呼吸功能  
多发人群: 儿童   青年  
治疗手段: 手术摘除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①皮样囊肿多见于儿童及青年。好发于口底及颏下。生长缓慢,呈圆形。皮样囊肿常位于黏膜或皮下较深的部位或口底诸肌之间。囊壁表面的黏膜或皮肤光滑,囊肿与周围组织、皮肤或黏膜均无粘连,触诊时囊肿坚韧而有弹性,似面团样。
②皮样或表皮样囊肿一般无自觉症状,但位于口底正中,下颌舌骨肌或颏舌肌以上的囊肿,则多向口内发展;囊肿体积增大时可以将舌推向上方,使舌体抬高,影响语言,甚至发生吞咽和呼吸功能障碍;位于下颌舌骨肌或颏舌骨肌以下者,则主要向颏部发展

病因

胚胎发育时期遗留于组织中的上皮细胞发展而成的囊肿

检查

①穿刺检查可抽出乳白色豆渣样分泌物;
②大体标本有时可见毛发,镜下可见有脱落的上皮细胞、毛囊和皮脂腺等结构。

诊断

根据发病部位,临床表现可以做出初步诊断;根据穿刺检查和病理检查进行确诊。

治疗

手术摘除。在口底下颌舌骨肌,特别是颏舌骨肌或颏舌肌以上的囊肿,应在口底黏膜上做弧形切口,切开黏膜,显露囊壁。因囊壁较厚故可用手指或钝器分离囊肿,完整摘除;如囊肿位于下颌舌骨肌以下,则应在颏下部皮肤上做切口。囊肿摘除后,分层缝合创口。

预后

良性病变,预后较好

预防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健康问答

  • 我们通常所说的“发瘤”是指什么疾病?
    医生头像
    任恒峰 主治医师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 口腔科
    “发瘤”是指皮样囊肿,因为内含上皮细胞、皮脂腺、汗腺和毛发等结构而得名。

参考资料

张志愿.口腔颌面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任恒峰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口腔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310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6年11月01日 10:10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