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也称为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患者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而仅表现为肾小球源性血尿或(和)蛋白尿的一组肾小球疾病。
别名: 隐匿型肾炎  
英文名: latent glomerulonephritis
发病部位: 肾脏  
就诊科室: 肾内科  
症状: 血尿   蛋白尿   少尿   高血压   水肿   肾功能损伤  
多发人群: 所有人  
治疗手段: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并发疾病: 感染   高血压   肾性贫血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绝大多数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尿检异常,少数患者可出现肉眼血尿,但无水肿、高血压等临床表现。临床查体多无明显阳性体征。

病因

本病与多种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有关,病理改变多数较轻。绝大多数患者起病隐匿,原因不明,很多患者发病常出现于感染,主要是链球菌感染之后,属免疫复合物型肾炎。有人认为其发生可能是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导致肾小球免疫性损伤引起。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可表现为局灶节段性系膜增生、系膜增生、早期膜性、IgA肾病、薄基膜肾病、早期膜增生等类型。

检查

1.尿常规:显示尿蛋白和(或)潜血阳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多在2g以下,以白蛋白为主,绝大多数为镜下血尿,尿细胞相位差镜检发现红细胞呈多形性,说明来源于肾脏。 
2.肾功能:正常。 
3.肾脏B超及静脉肾盂造影:均正常。

诊断

根据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偶然发现尿液蛋白和(或)潜血阳性、并且经判断尿红细胞为多形性、排除泌尿系感染和结石等其他疾病,即可诊断。

治疗

包括:
 1.一般治疗 日常要注意休息,可从事一般性活动,酌情从事轻微工作,切忌劳累。注意防止各个部位的感染,不可使用对肾脏有毒性作用的药物。 
2.对症治疗 若患者存在呼吸道及泌尿系感染,应该积极治疗。细菌培养阳性时,积极使用抗生素,多选用青霉素类或其他敏感药物,疗程在2周左右。 
3.免疫治疗 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目前并不主张。如需要时可试用中药抗免疫药物,如雷公藤多甙片等。肾内科动态随访血压、尿常规等。

预后

本病的预后虽与病因、病理改变、机体反应、医疗监护等条件有密切关系,但总的来说,不论是持续性蛋白尿或是反复性血尿者,病情都可在数年甚至20~30年内处于稳定状态且保持较好的肾功能。从病理角度来看,它属于肾小球系膜细胞轻、中度弥漫性或局灶性增生病变。但亦有少数病例在较长病程中,或者在某一次诱发因素(如感染、过度劳累、寒冷刺激等)影响下;甚至无明显诱因,病情突然加重,就迁延不愈而进入肾功能不全期,其他肾炎症状(如高血压、水肿、大量蛋白尿等)亦显示出来,其病理变化多见于肾小球基膜、系膜增生或局灶性肾小球硬化,对此种病理类型的患者应加强随诊观察,以便随时了解病情,积极治疗。

预防

1.预防控制感染:泌尿道感染往往是引起肾小球疾病的重要诱因,反复的感染可致肾脏的损伤,引起肾功能改变,因此要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感染。
2.积极治疗高血压:过高的血压可破坏肾脏调节血压的功能,加重肾小球内压力,造成肾脏损害,因此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等风湿类疾病以及糖尿病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病疗效可靠。 
3.到正规专业医院就医:身体不适时,可到正规医院进行尿液常规及肾功能检查,一般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

健康问答

  •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饮食原则?
    医生头像
    段世彬 副主任医师 济宁市任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内科
    1.控制水盐摄入:水盐摄入,轻度水肿尿量≥1000ml/d,不用过分限水,钠盐限制在3g/d以内,包括含钠食物及饮料,如香肠、咸肉、...罐头食品等,严重水肿伴少尿每日摄水量限制在1000ml内,进无盐饮食,用糖、醋、葱等调味口以增加食欲。 2.控制蛋白质摄入:蛋白质的摄入,低蛋白饮食可减缓肾功能损害的发展,严重水肿伴低蛋白血症患者蛋白质摄入,每日每公斤1g,60%以上为优质蛋白,中轻度水肿患者每日蛋白质0.5-0.6/kg,60%以上为优质蛋白如鸡蛋、瘦肉、鲜牛奶等,摄入蛋白质的同时,必须有充足的热量摄入,每日126-147KJ/kg。下拉查看详情

参考资料

胡岚, 孙伟.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治疗研究概况.安徽医药,2014(01)..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段世彬

济宁市任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185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6年10月28日 16:38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