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伴有不同程度的表面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及远端血管栓塞所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症状。
别名: senile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  
英文名:
发病部位: 心脏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症状: 劳累后感觉胸闷   心慌气短   劳累后胸痛  
多发人群: 老年  
治疗手段: 药物康复疗法 血管介入 心脏搭桥
并发疾病: 心源性猝死   急性心肌梗死   特指多种心律失常   心衰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症状 不稳定型心绞痛胸部不适的性质与典型的劳力型心绞痛相似,通常程度更强些,经常被描述为疼痛,可持续长达30min,偶尔将患者从睡眠中痛醒。 患者的症状如出现下述特点,均提示发生了不稳定型心绞痛:
2.诱发心绞痛的体力活动阈值突然的和持久的降低;
3.心绞痛发生频率、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增加;
4.出现静息型或夜间型心绞痛;胸痛放射至附近的或新的部位;
5.发作时伴有新的相关特征如出汗、恶心、呕吐、心悸或呼吸困难。常用的静息方法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的治疗方法原来能控制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而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通常只能起暂时或不完全性的缓解作用。

病因

大多数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严重的梗阻性冠心病,如心肌需氧量增加和(或)心肌供氧量减少即可诱发心肌缺血。血管收缩药的短暂影响和(或)血小板血栓形成引起管腔直径进一步狭窄,导致心肌氧供量减少,从而发生自发性(静息性)心绞痛。动脉压力增高和(或)心动过速也可增加心肌需氧量,诱发不稳定型心绞痛。 研究表明,在许多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氧供量的减少,而不是需氧量的增加,诱发心肌缺血,后者是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最常见的促发因素。在一些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中,心肌需氧量的增加和氧供量的减少可能同时发生。在临界冠状动脉狭窄的病人中,心肌需氧量的轻微增加和供氧量的轻度减少就可产生关键性的心肌缺血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此结果可以解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缺血事件分布在24h内的变化。在早晨因冠状动脉出现储备低而出现严重缺血的发生率较高。

检查

1、心电图是最常用,最重要的检查方法,包括静息心电图,负荷心电图和Holter检测。但心电图正常不能排除心绞痛。 
(1)静息心电图:此方法不能肯定是否有冠状动脉疾病,因为即使在心绞痛非常严重的病人静息心电图正常的也很常见(约占50%),但是,静息心电图可以有冠心病其他表现,例如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表现或非特异性ST-T改变。    
(2)胸痛发作时的心电图:绝大多数心绞痛病人可出现发作性心肌缺血引起的ST改变,主要表现为ST段压低0.1mv(1mm),发作缓解后可恢复,有时出现T波倒置或低平。    
(3)负荷心电图试验:包括运动平板和二阶梯运动试验,在运动中出现典型的心绞痛;运动中或后即刻ECG出现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0.1mv,或原有的ST段下降者,运动后在原有基础上再下降0.1mv,并持续2min以上才逐渐恢复正常者;运动中血压下降等为阳性结果,阴性标准:运动已达预计心率,心电图无ST段下降或下降较运动前<0.1mv。    
(4)动态心电图:可发现有症状的心肌缺血和无痛性心肌缺血。
1.心电图 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短暂的ST段偏移、下降或抬高,和(或)T波倒置经常发生,但不是所有的病人都有的。症状减轻时,ST段动态偏移(下降或上升≥1mm)或T波倒置部分消除,是预后较差的重要标志,随之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死亡。出现短暂的 u波倒置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一个少见、隐匿的心电图表现。有前间隔导联ST段变化的病人,通常有明显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提示高危人群。如能有以前记录的心电图作对比,则诊断准确性将会提高。 通常,心电图变化随着疼痛的缓解而完全或部分消失。心电图改变持续超过12h提示已发生了无Q波型(现多称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如果患者具有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典型病史,或确定的冠心病诊断(先前有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图片异常或有非侵入性运动试验阳性病史),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可根据临床症状特点做出,甚至没有心电图变化。在以前没有冠心病证据和没有心电图变化的病人组中,其临床诊断会缺乏准确性。 需要提及的是,缺血性胸痛不是短暂急性心肌缺血可靠的或敏感的指标。原发性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伴有各种多样的轻微心电图变化,可先于疼痛或不适症状出现。临床研究发现,多达90%以上的心肌缺血事件不伴有胸痛。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发现的缺血表现,可作为住院和随访期间不利结局的预测指标。 2.动态心电图监测 在不稳定心绞痛中,几乎2/3缺血事件是无症状的,不可能被常规的心电图发现。因此,对ST段进行连续监测是很有意义的。现已发现有15%~30%的不稳定心绞痛病人有暂时的ST段变化,主要是ST段压低。这些病人随后发生心脏事件的危险性增加,因此可用Holter监测来评估病人的预后。
2、实验室检查可以发现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引起心绞痛的继发性因素;如贫血,甲亢及低氧血症、血糖、血脂异常等。并可检测肌钙蛋白、心肌酶等。 
3、超声心动图可探测到缺血区心室壁的运动异常:运动减弱,无运动和矛盾运动。
4、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主要分支有>75%狭窄或左主干狭窄>50%,即可诊断冠心病。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5、 冠脉CTA: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呈像,可用于判断官腔狭窄程度与管壁钙化情况。不如冠脉造影准确。
6、放射性核素检查:包括:核素心肌显像及负荷试验、放射性核素心腔造影,正电子发射断层心肌现象。

诊断

根据病史,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典型的心电图缺血改变以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测定可作出诊断。
对于以急性胸痛之症状首诊的病人,与下列疾病鉴别: 
1.急性心肌梗死 本病的胸痛时间较稳定型心绞痛的时间更长,常常在30min以上,且程度更严重,还有其他许多并发症状,但主要鉴别点是有ECG的动态演变和在起病6~12h后心肌酶后肌钙蛋白的序列变化。本病的预后更差,尤其是出现严重并发症时。 
2.主动脉夹层 本病的特征是胸背部剧烈的撕裂样疼痛,坐立不安,硝酸甘油不能使之缓解。体检可发现脉搏不对称,四肢血压相差大及急性主动脉瓣反流性杂音。发作时ECG无变化,心肌酶正常。本病的确诊方法是TEE和磁共振成像技术。

治疗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易发生AMI或猝死(SD),且发作时可能伴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或心功能不全,目前临床监测手段对某些UA难以检出,有的可能已发生小范围亚临床型AMI。故UA患者应住院密切观察治疗,尤其对危重患者应送入CCU中按AMI病人监护。UA有不同的发病机制,根据其已知发病过程宜采取相应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1.治疗目标 
(1)控制或消除危险因素:包括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戒烟等。 
(2)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宜尽早采用介入治疗(PWCA或CABG)方案,以改善病人预后。 
(3)UA的主要治疗目标是处理不稳定性粥样斑块,因为稳定的纤维斑块通常不会破裂,其缓慢的进展过程能使心肌有时间形成侧支循环。但是在造影中常被忽视的轻度冠状动脉可能包含有一些重要的恶性斑块,最终将破裂并造成UA。目前正在极力寻找能鉴别恶性斑块的有效方法。血管内超声能检查斑块内结构,分辨大而软的脂质腔和薄的纤维帽,对这种病人采用降脂药治疗虽然冠脉狭窄减轻不明显,但是UA发作次数和死亡率明显减少。β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科索亚)能降低斑块壁张力,也有利于稳定恶性斑块。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和C等能通过阻止低密度脂蛋白氧化而抑制巨噬细胞活性,从而稳定血管斑块。以预防心肌缺血事件发生,防止进一步向心梗发展。 
(4)避免情绪激动,吸烟,剧烈体力活动和吸毒,饮酒等引起血管运动障碍性因素参与。
2、药物治疗:
(1)抗缺血治疗。 
①β受体阻滞药:通过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弱心肌收缩力,使心肌耗氧量减低。糖尿病患者慎用,可选择对心脏有选择性的药物,如美托洛尔,50~200mg/d,分次服用。 
②硝酸酯类:二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5~10mg,3/d,或4h1次。单硝酸异山梨酯(异乐啶)无首剂效应,生物利用度高,20mg,2/d,口服。长效单硝酸异山梨酯50mg,1/d。硝酸甘油贴剂,贴在胸部皮肤,通过释放膜缓慢释放硝酸甘油,经皮肤吸收,24h释放5~10mg,24h更换1贴。如病情许可,夜间停止用药,可延缓耐药性发生。 
(2)抗血小板治疗
①阿司匹林,所有患者只要没有禁忌都应该服用。75-150mg/d。 
②氯吡格雷,75mgqd
③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
(3)抗凝治疗
普通肝素
低分子肝素
黄达肝葵钠
比伐卢定
(4)调脂治疗
他汀类
(5)ACEI/ARB
3、血管重建
病变情况及对开胸手术的耐受情况及程度及患者的意愿配合考虑,对于左主干合并2支血管以上病变或多只血管病变合并糖尿病建议CABG首选。
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预后

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在发病机制和临床上密切相关。大约一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报告在梗死前有不稳定型心绞痛先兆;但只有小部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早期心肌梗死。尽管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以出现困难的治疗问题,实际上约95%的患者在短期内不会发展成为心肌梗死。但不稳定的心肌缺血性事件复发很常见。有报道称,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院内病死率为1.5%,1年病死率为9.2%。

预防

由于冠心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最重要的疾病之一,而临床上尚缺乏根治性措施,因此对冠心病的积极预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冠心病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两个方面。一级预防是指对尚未患上冠心病的人群采取措施控制或减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以防患病,减少发病率。二级预防是指已患上冠心病的患者采取药物或非药物措施,以防止病情复发或防止病情加重。 
1.一级预防措施 包括两种情况:
(1)健康教育:对整个人群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公民的自我保健意识,避免或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注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从而减少冠心病的发生。 
(2)控制高危因素:针对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如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以及有家族史等情况,给予积极处理。当然,在这些危险因素中有些是可以控制的,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少活动的生活方式等;而有些是无法改变的,如冠心病家族史、年龄、性别等。处理方法包括选用适当药物持续控制血压、纠正血脂代谢异常、戒烟限酒、适当体力活动、控制体重、控制糖尿病等。 
2.二级预防 采用已经验证过有效的药物,预防冠心病的复发和病情加重。目前已肯定有预防作用的药物有: 
(1)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已被证实可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和再梗死率,急性心肌梗死后应用阿司匹林可使再梗死率下降大约25%;如有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过敏者,可选用氯吡格雷。 
(2)β受体阻滞药:只要无禁忌证,冠心病患者均应使用β受体阻滞药,尤其在发生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后;有资料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药,可使病死率和再梗死率降低20%~25%。可采用的药物有美托洛尔、普奈洛尔、噻吗洛尔等。 
(3)他汀类降脂药:研究结果显示出冠心病患者的长期调脂治疗,不但使总病死率降低,生存率提高,而且需要行冠脉介入治疗或CABC的患者数量减少。这得益于他汀类药物降脂作用以外的改善内皮功能、抗炎作用、影响平滑肌细胞增殖以及干扰血小板聚集、凝血、纤溶过程等功能。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氯伐 他汀以及阿托伐他汀等均有此作用。 
(4)ACEI:多应用于伴有左心室功能严重受损或心力衰竭者。已有许多临床试验结果证实ACEI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的病死率;因此急性心肌梗死后,射血分数<40%或室壁运动指数≤1.2,且无禁忌证的患者,均应使用ACEI。常用的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和福辛普利等。
另外,针对冠状动脉造影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轻度狭窄性病变而临床上尚未出现缺血症状者,尽管还不能明确诊断冠心病,但应视为冠心病的高危人群,给予积极预防,也可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长期服用,并祛除血脂异常、高血压等危险因素。

健康问答

  • 没有痛就不是心绞痛?
    医生头像
    冯晔子 副主任医师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 心血管内科
    常听到有病人问这样的问题:“我没有胸痛的感觉,怎么会是心绞痛?”。没有胸痛就等于没有冠心病么,当然不是。心绞痛的疼痛部位表现差别较大...,多数疼痛部位是心前区:胸骨中上1/3处,另外还有左胸部、右胸部、可放射至颈部、后背、左臂、左手小指尺侧、左颈部、左侧腮部、有时表现为牙痛,颈部紧缩感、胃痛、胃胀、胃部烧灼感,甚至有些患者仅表现为气短、咳嗽、心慌,有些老年人可能会表现为心烦、左右不适、坐立不安、恶心、呕吐等等不典型症状。鼻尖部至肚脐之间的任何部位疼痛,都不能排除心绞痛的可能。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胸闷  胸痛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冯晔子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959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6年10月21日 11:59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