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是属重型药疹,表现为全身皮肤红肿、剥脱伴严重的全身症状。
别名: 红皮病型药疹  
英文名: exfoliative dermatitis eruption
发病部位: 皮肤  
就诊科室: 皮肤科  
症状: 脱屑   皮肤潮红、肿胀  
多发人群: 男性   女性  
治疗手段: 脱敏疗法 对症、支持治疗
并发疾病: 感染   肾衰竭   粒细胞缺乏症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本型药疹如为初次用药,潜伏期多在20多天以上,发病前先有全身不适、发热等前驱症状。亦可一开始就全身发生,或在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表现为全身皮肤潮红、肿胀,伴渗液、结痂,继之大片叶状鳞屑剥脱,渗液有臭味。掌跖部则呈手套或袜套状剥脱,头发,指(趾)甲可脱落(病愈后可再生)。可累及口腔粘膜和眼结膜,出现糜烂、充血、水肿、进食困难、眼结膜充血、畏光、分泌物增多等,重时可发生角膜溃疡黏。本病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包括恶寒、发热、恶心、呕吐,可合并淋巴结肿大、蛋白尿、肝大、黄疸等,严重时可伴有支气管肺炎、肾衰竭、粒细胞缺乏等全身症状。本型药疹病程较长,可长达一个月,是药疹中的严重型;如治疗不及时,严重者常因全身衰竭或继发感染而危及生命。

病因

可能由Ⅳ型变态反应,常由磺胺类、巴比妥类、抗癫痫药、解热镇痛类、抗生素等引起,多为长期用药后发生。对患有先天过敏性疾病的机体及器官患有疾病的,发生药疹的可能性大。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可一开始就全身发生,亦可在麻疹样,猩红热样或湿疹型药疹的基础上继续用药或用药不当所致。

检查

实验室检查:可有嗜酸性粒细胞以及IgE可能增加。外周血白细胞可提高或降低,甚至出现粒细胞缺乏 。

诊断

根据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典型临床特点:全身皮肤弥漫潮红、脱屑;结合用药史可诊断。

治疗

1.立即停用可疑过敏药物,治疗过程中慎用结构相似的药物、减少用药品种,避免药物交叉过敏。多饮水及静脉输液加速药物的排出。
2.早期、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待病情好转后再逐渐减量。注意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外用温和药物,如白凡士林,避免外用刺激。
3.创面护理,避免继发感染,可选用抗生素治疗。
4.加强支持治疗。维持血容量,预防或纠正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等。
5.早期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利于促进皮损恢复、缩短病程及减少继发性感染。
6.病情严重时血浆置换可选用。
7.加强护理及外用药物治疗。糜烂渗出者可选用雷夫诺尔液或生理盐水湿敷;予以红蓝光等物理治疗。累及角膜者给予糖皮质激素药膏和抗生素药膏保护。

预后

本型药疹病程较长,可长达一个月,是药疹中的严重型;累及可发生角膜溃疡 。严重时可伴有支气管肺炎、肾衰竭、粒细胞缺乏等全身症状;如治疗不及时,严重者常因全身衰竭或继发感染而危及生命。

预防

1.避免使用与过敏药物结构类似的药物;

2.应用青霉素、血清制品、普鲁卡星等药物时应做皮试。

3.治疗过程中尽量减少用药品种。

4.用药后如出现全身不适、发热、出现皮肤红斑时等症状,应停用可疑过敏药物,及时就诊。

5.应清楚记取引起自己过敏反应的药物,以后避免服用此药。

健康问答

  • 剥脱性皮炎药疹患者一般治疗中需要注意什么?
    医生头像
    韩渊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心血管内科
    由于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患者大量脱屑,蛋白质丢失,发热亦消耗体内水液及热能,因此及时补充足量蛋白质、水及电解质十分关键。输液时速度不宜过...快,以防心脏负荷过大而心力衰竭、定期测定血中电解质。下拉查看详情

参考资料

赵辩.中国临床皮肤病学.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张学军.皮肤性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韩渊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心血管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推荐词条

粒细胞缺乏症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957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6年10月28日 14:42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