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HE)又称肝性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有急性与慢性脑病之分。
别名: hepatic coma   hepatocerebral disease   肝昏迷   获得性肝脑变性综合征   肝脑变性综合征   慢性肝脑或脊髓变性  
英文名: hepatic encephalopathy,HE
发病部位: 脑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症状: 浅昏迷   紧张性木僵   扑击样震颤   意识障碍  
多发人群: 老年  
治疗手段: 药物康复疗法
并发疾病: 脑水肿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主要表现为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紊乱(如性格改变、智力下降、行为失常、意识障碍等)以及运动和反射异常(如扑翼样震颤、肌阵挛、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等)。根据意识障碍程度、神经系统体征和脑电图改变,可将肝性脑病的临床过程分为四期。分期有助于早期诊断、预后估计及疗效判断。 一期(前驱期) 焦虑、欣快激动、淡漠、睡眠倒错、健忘等轻度精神异常,可有扑翼样震颤(flapping tremor)。此期临床表现不明显,易被忽略。 二期(昏迷前期) 嗜睡、行为异常(如衣冠不整或随地大小便)、言语不清、书写障碍及定向力障碍。有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踝阵挛及Babinski征阳性等神经体征,有扑翼样震颤。 三期(昏睡期) 昏睡,但可唤醒,各种神经体征持续或加重,有扑翼样震颤,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常阳性。 四期(昏迷期) 昏迷,不能唤醒。由于患者不能合作,扑翼样震颤无法引出。浅昏迷时,腱反射和肌张力仍亢进;深昏迷时,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

病因

导致HE的肝病可为肝硬化、重症肝炎、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原发性肝癌、严重胆道感染及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确定这些病因通常并不困难,但临床上常需在肝病基础上寻找诱发HE的因素,下列因素可诱发HE。 关于HE的发病机制目前主要有如下假说:
(一)氨中毒 氨是促发HE最主要的神经毒素。虽然肾脏和肌肉均可产氨,但消化道是氨产生的主要部位,当其被吸收后通过门静脉进入体循环。肠道氨来源于:
①谷氨酰胺在肠上皮细胞代谢后产生(谷氨酰胺 NH3+谷氨酸);
②肠道细菌对含氮物质(摄入的蛋白质及分泌的尿素)的分解(尿素 NH3+CO2)。氨以非离子型氨(NH3)和离子型氨(NH4+)两种形式存在,两者的互相转化受pH梯度影响(NH3+H+ NH4+)。氨在肠道的吸收主要以NH3弥散人肠黏膜,当结肠内pH>6时,NH3大量弥散入血;pH<6时,则NH3从血液转至肠腔,随粪排泄。健康的肝脏可将门静脉输入的氨转变为尿素和谷氨酰胺,使之极少进入体循环。肝功能衰竭时,肝脏对氨的代谢能力明显减退;当有门体分流存在时,肠道的氨不经肝脏代谢而直接进入体循环,血氨增高。前述的许多诱因均可致氨的生成和吸收增加,使血氨更进一步增高。 
氨在HE中的致病作用是基于以下两个事实:
①90%的HE患者动脉血氨明显升高;
②降低血氨的措施对部分HE患者有效。游离的NHs有毒性,且能透过血脑屏障。
氨对脑功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①干扰脑细胞三羧酸循环,使大脑细胞的能量供应不足;
②增加了脑对中性氨基酸如酪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的摄取,这些物质对脑功能具抑制作用(见下述);
③脑星形胶质细胞含有谷氨酰胺合成酶,可促进氨与谷氨酸合成为谷氨酰胺,当脑内氨浓度增加,星形胶质细胞合成的谷氨酰胺增加。谷氨酰胺是一种很强的细胞内渗透剂,其增加不仅导致星形胶质细胞而且也使神经元细胞肿胀,这是HE时脑水肿发生的重要原因;
④氨还可直接干扰神经的电活动。
(二)神经递质的变化 
1.γ-氨基丁酸/苯二氮卓(GABA/BZ)神经递质 大脑神经元表面GABA受体与BZ受体及巴比妥受体紧密相连,组成GABA/BZ复合体,共同调节氯离子通道。复合体中任何一个受体被激活均可促使氯离子内流而使神经传导被抑制。过去认为,大脑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BZ的增加是导致HE的重要原因。近年的大量实验表明,脑内GABA/Bz的浓度在HE时并没有改变,但在氨的作用下,脑星形胶质细胞:BZ受体表达上调。临床上肝功能衰竭患者对苯二氮卓类镇静药及巴比妥类安眠药极为敏感,而BZ拮抗剂如氟马西尼对部分肝性脑病患者具有苏醒作用,支持这一假说。 
2.假性神经递质 神经冲动的传导是通过递质来完成的。神经递质分兴奋和抑制两类,正常时两者保持生理平衡。兴奋性神经递质有儿茶酚胺中的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谷氨酸和门冬氨酸等。食物中的芳香族氨基酸如酪氨酸、苯丙氨酸等经肠菌脱羧酶的作用分别转变为酪胺和苯乙胺。若肝对酪胺和苯乙胺的清除发生障碍,此两种胺可进入脑组织,在脑内经β¦Â羟化酶的作用分别形成β¦Â羟酪胺和苯乙醇胺。后两者的化学结构与正常的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相似,但不能传递神经冲动或作用很弱,因此称为假性神经递质。当假性神经递质被脑细胞摄取并取代了突触中的正常递质,则神经传导发生障碍。 
3.色氨酸 正常情况下色氨酸与白蛋白结合不易通过血脑屏障,肝病时白蛋白合成降低,加之血浆中其他物质对白蛋白的竞争性结合造成游离的色氨酸增多,游离的色氨酸可通过血脑屏障,在大脑中代谢生成5-羟色胺(5-HT)及5-羟吲哚乙酸,二者都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参与肝性脑病的发生,与早期睡眠方式及日夜节律改变有关。

检查

(一)血氨 慢性肝性脑病尤其是门体分流性脑病患者多有血氨升高,急性肝性脑病患者血氨可以正常。 
(二)脑电图 脑电图是大脑细胞活动时所发出的电活动,正常人的脑电图呈α波,每秒8~13次。肝性脑病患者的脑电图表现为节律变慢。Ⅱ~Ⅲ期患者表现为δ波或三相波,每秒4~7次;昏迷时表现为高波幅的δ波,每秒少于4次。脑电图的改变特异性不强,尿毒症、呼吸衰竭、低血糖亦可有类似改变。此外,脑电图对亚临床肝性脑病和工期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较小。 
(三)诱发电位 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is)是大脑皮质或皮质下层接受到由各种感觉器官受刺激的信息后所产生的电位,其有别于脑电图所记录的大脑自发性电活动。可用于轻微肝性脑病的诊断和研究。 
(四)心理智能测验(psychometric test) 一般将木块图试验(block design)、数字连接试验(number connection test,NCT A和B)及数字符号试验(digit symbol test,DST)联合应用,适合于肝性脑病的诊断和轻微肝性脑病的筛选。这些方法简便,无需特殊器材,但受年龄、教育程度的影响。老年人和教育层次比较低者在进行测试时较为迟钝,影响结果。
(五)影像学检查 急性肝性脑病患者进行头部CT或。MRI检查时可发现脑水肿。慢性肝性脑病患者则可发现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 近年来开展的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一种在高磁场强(1.5T以上)磁共振扫描机上’7贝0定活体某些部位代谢物含量的方法。用质子(H1)MRS检测慢性肝病患者大脑枕部灰质和顶部皮质可发现某些有机渗透物质如胆碱、谷氨酰胺、肌酸等的含量发生变化。肝性脑病、轻微肝性脑病甚至一般的肝硬化患者可有某种程度的改变。 
(六)临界视觉闪烁频率(critical fricker-fusion frequency) 早期HE,星形胶质细胞轻度肿胀可改变胶质神经元的信号传导。同时,视网膜胶质细胞也有类似变化,故视网膜胶质细胞病变可作为HE时大脑胶质星形细胞病变的标志,通过测定临界视觉闪烁频率可辅助诊断HE,用于检测轻微肝性脑病。

诊断

1~4期HE的诊断可依据下列异常而建立:
①有严重肝病和(或)广泛门体侧支循环形成的基础;
②出现精神紊乱、昏睡或昏迷,可引出扑翼样震颤;
③有肝性脑病的诱因;
④反映肝功能的血生化指标明显异常及(或)血氨增高;
⑤脑电图异常。

治疗

去除HE发作的诱因、保护肝脏功能免受进一步损伤、治疗氨中毒及调节神经递质是治疗HE的主要措施。
 (一)及早识别及去除HE发作的诱因
1.慎用镇静药及损伤肝功能的药物 
镇静、催眠、镇痛药及麻醉剂可诱发肝性脑病,在肝硬化特别是有严重肝功能减退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当患者发生肝性脑病出现烦躁、抽搐时禁用鸦片类、巴比妥类、苯二氮草类镇静剂,可试用异丙嗪、氯苯那敏(扑尔敏)等抗组胺药。
2.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低钾性碱中毒是肝硬化患者在进食量减少、利尿过度及大量排放腹水后的内环境紊乱,是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应重视患者的营养支持,利尿药的剂量不宜过大,大量排放腹水时应静脉输入足量的白蛋白以维持有效血容量和防止电解质紊乱。HE患者应经常检测血清电解质、血气分析等,及时纠正低血钾或碱中毒等。缺钾者补充氯化钾;碱中毒者可用精氨酸溶液静脉滴注。每日入液总量以不超过2500ml为宜。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入液量应加控制(一般约为尿量加1000m1),以免血液稀释、血钠过低而加重昏迷。 
3.止血和清除肠道积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性脑病的重要诱因之一。止血措施参见上消化道出血章节。清除肠道积血可采取以下措施:乳果糖、乳梨醇或25%硫酸镁口服或鼻饲导泻,生理盐水或弱酸液(如稀醋酸溶液)清洁灌肠。
4.预防和控制感染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容易合并感染,特别是对肝硬化大量腹水或合并曲张静脉出血者应高度警惕,必要时予抗生素预防性治疗。一旦发现感染应积极控制感染,选用对肝损害小的广谱抗生素静脉给药。
5.其他 注意防治便秘。门体分流对蛋白不耐受者应避免大量蛋白质饮食。警惕低血糖并及时纠正。 
(二)减少肠内氮源性毒物的生成与吸收 
1.限制蛋白质饮食 起病数日内禁食蛋白质(I~Ⅱ期肝性脑病可限制在20g/d以内),神志清楚后从蛋白质20g/d开始逐渐增加至lg/(kg·d)。植物蛋白较好,因其含支链氨基酸较多,且所含非吸收性纤维被肠菌酵解产酸有利氨的排出。限制蛋白质饮食的同时应尽量保证热能供应和各种维生素补充。
2.清洁肠道 特别适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或便秘患者,方法如前述。 
3.乳果糖或乳梨醇 乳果糖(1actulose)是一种合成的双糖,口服后在小肠不会被分解,到达结肠后可被乳酸杆菌、粪肠球菌等细菌分解为乳酸、乙酸而降低肠道的pH值。肠道酸化后对产尿酸酶的细菌生长不利,但有利于不产尿酸酶的乳酸杆菌的生长,使肠道细菌所产的氨减少;此外,酸性的肠道环境可减少氨的吸收,并促进血液中的氨渗入肠道排出。乳果糖的疗效确切,可用于各期肝性脑病及轻微肝性脑病的治疗。其剂量为每日30~60g,分3次口服,调整至患者每天排出2~3次软便。不良反应主要有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此外,其口感甜腻,使少数患者不能接受。亦可用乳果糖稀释至33.3%保留灌肠。乳梨醇(lactitol)是另一种合成的双糖,经结肠的细菌分解为乙酸、丙酸而酸化肠道。乳梨醇的疗效与乳果糖相似,但其甜度低,口感好,不良反应亦较少。其剂量为每日30~40g,分3次口服。 
4.口服抗生素 可抑制肠道产尿素酶的细菌,减少氨的生成。常用的抗生素有新霉素、甲硝唑、利福昔明(rifaximin)等。新霉素的剂量为2~8g/d,分4次口服。口服新霉素很少吸收,但长期使用有可能致耳毒性和肾毒性,不宜超过1个月。每日口服0.8g甲硝唑的疗效与新霉素相似,但其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大。利福昔明口服不吸收,效果与新霉素相同,每日剂量为1.2g。 
5.益生菌制剂 口服某些不产尿素酶的有益菌可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对减少氨的生成可能有一定作用。 
(三)促进体内氨的代谢 
1.L-鸟氨酸-L-门冬氨酸(ornithine-aspartate,OA) 是一种鸟氨酸和门冬氨酸的混合制剂,能促进体内的尿素循环(鸟氨酸循环)而降低血氨。每日静脉注射20g的OA可降低血氨,改善症状,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
2.鸟氨酸-α-旷酮戊二酸 其降氨机制与OA相同,但其疗效不如OA。 
3.其他 谷氨酸钠或钾、精氨酸等药物理论上具降血氨作用,以往曾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至今尚无证据肯定其疗效,且这类药物对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有较大影响,故近年临床已很少使用。 
(四)调节神经递质 
1.GABA/BZ复合受体拮抗剂 氟马西尼(flumazenil),可以拮抗内源性苯二氮卓所致的神经抑制。对部分Ⅲ¢ó~Ⅳ¢ô期患者具有促醒作用。静脉注射氟马西尼起效快,往往在数分钟之内,但维持时间很短,通常在4小时之内。其用量为0.5~1mg静脉注射;或1mg/h持续静脉滴注。 
2.减少或拮抗假神经递质 支链氨基酸(BCAA)制剂是一种以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等BCAA为主的复合氨基酸。其机制为竞争性抑制芳香族氨基酸进入大脑,减少假神经递质的形成,其疗效尚有争议,但对于不能耐受蛋白质的营养不良者,补充BCAA有助于改善其氮平衡。 
(五)人工肝 用分子吸附剂再循环系统(molecular absorbent recycling system,MARS)可清除肝性脑病患者血液中部分有毒物质、降低血胆红素浓度及改善凝血酶原时间,对肝性脑病有暂时的、一定程度的疗效,有可能赢取时间为肝移植作准备,尤适用于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生物人工肝的研究近年有一定进展,期望可在体外代替肝的部分生物功能。 
(六)肝移植 肝移植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的一种有效手段,严重和顽固性的肝性脑病有肝移植的指征。 
(七)重症监护 重度肝性脑病特别是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常并发脑水肿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此时应置患者于重症监护病房,予严密监护并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维护有效循环血容量、保证能量供应及避免缺氧。注意纠正严重的低血钠。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深昏迷者,应作气管切开排痰给氧。用冰帽降低颅内温度,以减少能量消耗,保护脑细胞功能。也可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甘露醇等脱水药以防治脑水肿。

预后

肝功能较好、分流手术后由于进食高蛋白而引起门体分流性脑病者因诱因明确且容易消除,通常预后较好。有腹水、黄疸、出血倾向的患者多数肝功能很差,其预后也差。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所致的肝性脑病预后最差。肝移植的开展已大大改善难治性肝性脑病的预后。

预防

防治各种肝病是预防HE的基础。对肝病患者应给予该病的常识教育,在生活中避免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医生在拟订治疗方案时应避免医源性的诱因,如不恰当的利尿、放腹水及药物等。对肝病患者,尽可能早期发现轻微的HE,并进行适当治疗。

健康问答

  • 肝性脑病如何预防?
    医生头像
    韩渊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心血管内科
    1、预防并及时治疗消化道出血:预防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最根本的办法是降低门静脉高压或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一旦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应及时给予止血,并及时清除胃肠道积血。2、预防和控制各种感染:如肠道感染,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坠积性肺炎,褥疮感染及败血症等,常是肝性脑病的重要诱因,应及时合理地给予抗感染治疗。3、防治便秘可给予乳果糖,山梨醇,果导,番泻叶,大黄,山梨醇,硫酸镁等酌情口服,也可给予开塞露塞肛,必要时给予清洁灌肠。4、预防和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5、慎用镇静药,禁用含硫,含氨药物,严禁大量放腹水,减少手术,创伤及利尿过多等,祛除医源性因素。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昏迷  肝硬化  肝炎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许吉成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7029

编辑历史: 3

最近更新:2017年09月15日 19:39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