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手部神经损伤

手部神经损伤包括正中神经损伤、尺神经损伤、桡神经损伤、正中神经与尺神经合并损伤;临床表现主要是感觉、运动和交感神经功能障碍,以及神经损伤部位的Tinel征阳性。
英文名:
发病部位: 手部神经  
就诊科室: 手外科  
症状: 感觉障碍  
多发人群: 无特殊人群  
治疗手段: 综合治疗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一、正中神经损伤
(一)感觉障碍:若损伤部位在腕部或前臂肌支发出处远端,手的桡半侧出现感觉障碍。 
(二)拇指对掌、指功能受限:拇指处于手掌桡侧,形成“猿形手”畸形(如图),拇指不能外展,不能对掌及对指。 
(三)拇指、示指屈曲受阻:若在肘部或其以上部位损伤时,除上述症状外,由于指浅屈肌和桡侧半指深屈肌麻痹,因此,拇指与食指不能主动屈曲。
(四)前臂旋前不能或受限。 
(五)大鱼际肌群、前臂屈面肌群明显萎缩。
二、尺神经损伤
(一)运动功能障碍:肘上损伤时,前臂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瘫痪、萎缩,不能向尺侧屈腕及屈环小指远侧指间关节。手内肌广泛瘫痪致爪形手畸形各手指不能内收外展,(Froment)征阳性,夹纸试验阳性,小鱼际萎缩,掌骨间明显凹陷。环指和小指成爪状畸形(Froment)征阳性表现为拇指、示指远侧指间关节不能屈曲,使两者不能捏成一个圆形的"O"型。  
(二)感觉功能障碍:手掌尺侧、小指全部和环指尺侧半;手背尺侧半及尺侧二个半指皮肤(第3、4指相邻侧只分布于近节背面的皮肤)感觉消失。 
(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尺神经损伤后,其所支配的区域出汗停止、皮肤干燥、脱屑、皮肤纹渐平、光滑发亮、指甲发弯出现横嵴。
三、桡神经损伤
(一)运动功能障碍:上臂桡神经损伤时,各伸肌属广泛瘫痪,肱三头肌、肱桡肌、桡侧腕长短伸肌、旋后肌、伸指总肌、尺侧腕伸肌及食指、小指固有伸肌均瘫痪。故出现腕下垂,拇指及各手指下垂,不能伸掌指关节,前臂有旋前畸形,不能旋后,拇指内收畸形。如图。
(二)感觉障碍:桡神经损伤后,手背桡侧半、桡侧两个半指、上臂及前臂后部感觉障碍。

病因

手部神经损伤的原因较多,主要分为外伤性神经损伤和卡压性神经损伤。外伤性神经损伤主要是创伤所致,而卡压性神经损伤常常是韧带或局部肿物长时间压迫神经所致的损伤。

检查

1、体格检查:有无垂腕、肌肉萎缩、有无肌力减弱、有无压痛等;
2、神经电生理检查:肌电图检查表现为传导渐慢或消失
3、B超或磁共振检查,来明确神经损伤的部位、严重程度和造成卡压的原因。

诊断

诊断:主要根据外伤病史,损伤部位,手部感觉丧失的区域及各手指运动的瘫痪情况并结合手部体格检查、肌电图、影像学检查等可明确诊断。
由于神经性疾病比较复杂,不能一见到手部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就只想到手部的神经损伤,其他诸如神经炎性病变、神经系统的肿瘤、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神经病变等都要予以考虑,进行综合的判断。

治疗

一、治疗原则:手部因受外力牵撕或割伤引起神经的断裂伤,通常都需要手外科医师的显位手术修复,在等待神经再生的漫长的恢复期时,应注意预防受伤神经所支配的肌肉产生萎缩。物理治疗方面,可使用电刺激,防止肌肉萎缩;适度的热疗及理疗可促进患部周围的血液循环,降低局部的肿痛。在康复的过程中,利用适当的副木支持及运动,来保持正确姿势及维持关节活动度,避免孪缩。一旦确定神经开始生长,遵循适当的感觉及运动之训练计划,手部的肌力、感觉及操作功能都可以恢复到相当的程度。
二、 手部神经断裂伤的外科处置及作业治疗:手部神经断裂可以分为完全与部分的撕裂;拉扯与挫伤也会伴随着撕裂伤。神经因外伤或其他原因造成截断后,神经缝合手术(显微手术)必须于高倍显微镜下进行,常见的神经手术缝合技术有断端缝合、神经束缝合、神经移植、神经管接合等四种缝合技术。「断端缝合术」,就是将损伤神经干的两断端做一平整面处理,再将两断端的神经外膜及血管对齐,并以缝线穿过两断端的神经外膜,将之缝合。若将损伤神经干中之神经束群以显微的技术缝合,称为「神经束缝合术」。这二种技术,只适用在断裂长度较短的受损神经。神经断裂间隙较大时,就需考虑施行神经移植或神经管接合术了。「神经移植术」,就是取用自己身体里的一段神经移接到断裂缺损的神经部位之手术,腓神经是最常被用来移植的好选择。「神经管接合术」,就是将神经两断端缝入一段生医材料制成之圆管,用以导引及支持再生神经纤维之成长,也同时将会阻碍神经再生的细胞及其分泌物阻挡在圆管外。
神经接合后,神经纤维会由结合端开始顺着原有神经纤维路径,以每天约1mm速度往远程生长。结合后的神经再生情况,会因人而异,也不见得最后结果都能尽如人意。神经瘤(neuroma)是在神经损伤后所形成的,为一团神经纤维,在上方拍打或碰触会有明显的疼痛感,甚至有「过度敏感」的现象,故会影响到个案用伤手去执行功能性活动的意愿。缝合区域的疤痕,若增生过多,也会阻碍神经纤维往远程的生长速度。
神经经过手术缝合后,经过一段时间,理论上感觉神经轴突会再生长并支配到表皮接受器。但由于再生的感觉神经轴突可能不会很完整,因而导致一些神经纤维和接受器没有恢复原有功能或是功能异常(过度敏感),此时就需接受感觉方面的治疗。感觉治疗,可视个案状况分为「感觉再教育」与「减敏感」治疗两种,其治疗目标是恢复个案原有的感觉或触觉辨识功能。Parry在1966首先提出「感觉再教育」;而Dellon在1974提出「高度建构感觉再教育」的计划,他把计划分成早期和晚期训练,早期以振动觉为基础、晚期以动态本体觉和持续的触觉为基础。Parry和Dellon都使用刺激定位和物体辨认方式,透过视觉提示并专注在刺激上,当视觉被遮蔽时,则使用记忆以达到高度皮层整合作用,个案透过增进特定技巧及概化到其他感觉刺激来代偿其缺失的感觉。
在感觉再教育中很重要的元素就是要每天重复训练,许多研究显示「感觉再教育」在动机强的个案中可获得较佳的改善。所有计划都强调使用多种不同的刺激重复地来刺激感觉接受器。一般常用训练的方式为:首先须闭起眼睛(试着辨识接触物)、然后睁开(观看刚才的辨识结果是否正确)、再闭起眼(如果不正确则再重来一次)的顺序来进行。在训练过程中所提供的回馈,训练时间的长短须有所限制,以避免过度疲劳和过大挫折感。为预防二次伤害,训练用物品必须对无感觉区域不具潜在性危险(如:尖锐、温度)。此外应提供居家治疗方案来加强在治疗期间之学习成效。
「减敏感」治疗,是针对有感觉过度敏感的个案,使其感觉接受器的阈值提高,下降其过度敏感症状的治疗方法。其训练方式与「感觉再教育」不同,虽然使用的训练物品相同,但不需要闭眼的过程,且使用训练物品的顺序也不同。「减敏感」治疗的物品选择顺序:由小敏感到大敏感的选择标准;而「感觉再教育」的物品选择顺序是:由大刺激到小刺激的选择标准。
(一)正中神经损伤(Median Nerve Lesion) 正中神经在手腕部位撕裂会造成低位正中神经麻痹,受其支配的对掌姆指肌、外展拇短肌、食指和中指蚓状肌会受到影响。受伤位置在手肘或手肘附近,受其支配的中指及食指的屈指深肌、所有屈指浅肌、旋前圆肌、旋前方肌皆会受影响,而造成动作方面的损伤。 正中神经是最重要的感觉神经,会造成大拇指、食指、中指的动作及无名指桡侧面感觉丧失,所以损伤后会严重影响手的功能。动作方面因外展拇短肌及对掌拇指肌缺少神经支配,手掌鱼际肌萎缩呈现扁平状,无法做出对掌动作,故大拇指会呈现内收的姿势,称为猿状手(ape hand)。此姿势容易导致大拇指虎口处挛缩的发生,针对此情形可使用短型对掌副木(short opponeus splint)来维持大拇指外展对掌的姿势,日后病人在抓握时,才能有足够的虎口空间(web space)。 正中神经撕裂后,动作恢复较感觉早。教导个案执行被动动作活动度,其目的在维持关节的活动度,如:维持前臂旋前动作、大拇指的活动度等。在等待感觉恢复的期间,可使用代偿方法,如:视觉提示、配合环境的适应性设备、调整握把等,以避免受伤,提高菜单现。
(二)尺神经受损(Ulnar Nerve Lesion) 尺神经受损的部位若在低位尺神经(如:手腕)的地方,无名指及小指尺侧的感觉会丧失,受其支配的内收小指肌、屈小指肌、对掌小指肌会被影响,因而丧失尺侧横向掌腕骨弓 (ulnar transverse metacarpal arch),而使手掌面变的平坦;背侧及掌侧的骨间肌因无神经的支配,所以没有手指外展或内收的动作;无名指及小指的蚓状肌受影响而后无法作掌指关节屈曲,因此外在伸指肌(extrinsic extensor)收缩时,会造成掌指关节过度伸直,指间关节屈曲,呈现爪形手(claw hand),也会影响到精细动作的操作技巧。 治疗方法有: (1)穿戴抗爪型手(anti-claw hand) 副木-即掌指关节阻挡副木(MP blocking splint) (图4)来维持掌指关节在稍为稍屈曲的姿势,避免掌指关节过度伸直,拉扯到无名指与小指的内在肌; (2)教导个案针对感觉丧失的代偿方法,以避免二次伤害; (3)维持在指间关节骨伸直下,掌指骨关节的被动活动度,注意不要使近端指间关节发生屈曲挛缩。
尺神经受损的部位若在高位尺神经(如:在手肘)附近受伤,受其支配的无名指及小指的屈指深肌、尺侧屈腕肌就会有影响。无名指与小指的爪形手虽没有那么明显,但要注意因内在肌受影响而无法做出对掌动作的情形。治疗方式与低位尺神经受损一样。但是屈指深肌不能做出动作时,还需要教导个案如何维持无名指与小指的指间关节之被动活动度,来避免挛缩。
(三)桡神经损伤(Radial Nerve Lesion) 桡神经因支配手部各伸肌,依据损伤位置不同,会有不同的伸肌群瘫痪,且出现腕下垂,拇指及各手指下垂,不能伸直掌指关节等垂手(drop hand)现象。低位桡神经的深层运动分支(deep motor branch)受伤,就叫做后骨间神经麻痹(posteriorinterosseous palsy),肱桡肌与桡侧伸腕长肌的功能通常不受影响。当费力的将手腕伸直时,手腕会有强烈的桡侧偏移现象。会影响到掌骨与指骨间关节伸直动作,也会影响到手背面靠桡侧的感觉能力。高位桡神经损伤常会在肱骨骨折的个案身上看到,因为桡神经走向是从肱骨的后面绕到前面,肱骨骨折时容易被拉扯到。此情况造成手背面靠桡侧的感觉能力会丧失,虽保有三头肌的功能,但是旋后肌和手腕与手指的伸直肌却会丧失功能。 在等待神经重新生长或是重建手术的恢复期中,维持关节的动作活动度是很重要的。治疗方法需要维持手腕伸直,避免垂腕姿势,可使用静态副木,如竖腕副木,将手腕摆放在伸直30度,手指不受限制。另一选择是穿戴动态副木(dynamic splint),将手腕、手指及拇指的掌指关节吊起伸直,也就是利用副木动态装置,将手指张开,始能从事功能性的握捏与抓放动作。这对需要漫长等待神经重新生长时期的来说,能早期提供手部功能性动作的副木,是个有效的处置方法。

预后

外伤性手部神经损伤早期明确诊断积极规范化治疗预后良好,延误治疗或治疗不规范预后不佳,神经恢复很慢;卡压性神经损伤如能针对原发性疾病治疗和减少劳损预后良好,反之则预后不佳。

预防

外伤性手部神经损伤的预防主要是要加强劳动保护,强化岗前培训,增强劳动者的工作熟练性。对于卡压性神经损伤而言,早期治疗原发性疾病和减少劳损是最好的预防手段。

健康问答

  • 正中神经损伤术后应如何康复治疗?
    医生头像
    曾海 主任医师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 重症医学科
    (一)物理治疗:局部可给予红外线、电磁波、TDP、按摩。 (二)早期:以被动运动为主。 前臂旋前:健手帮助患手做...前臂旋前 屈腕:两手掌相对练背伸、两手背相对练掌屈 拇指外展:(虎口开大训练)在自己大腿上撑压 1~3指屈曲:被动屈曲和主动伸指 (三)晚期:以主动运动、抗阻力练习为主。 前臂旋前:练习开锁、拧螺丝 1~3指屈曲:用力握拳,然后用力伸直手指用力紧握各种形状的物体。 拇指对掌、外展:揉滚珠是练习手指及拇指的屈、伸、内收、外展及协调动作的最好方法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曾海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重症医学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3195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8月15日 11:18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