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发现,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迅速减低肺静脉压及维持足够的血气交换,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治疗措施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积极治疗病因及诱发因素。
1.一般措施
采取半坐位,两下肢下垂,必要时四肢交替束缚止血带,以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减轻心脏前负荷。尽快建立静脉通道,抗休克治疗时需采用中心静脉压监测指导补液,有条件者用漂浮导管监测肺毛细血管楔嵌压或肺动脉舒张压,以免误输大量液体进入肺循环,加重肺水肿。除有低蛋白血症,一般不宜输血清白蛋白或高分子右旋糖酐等胶体溶液、以免妨碍水肿液的回吸收。
2.氧疗及改善气体交换
缺氧是急性肺水肿时存在的严重病理状态,又可促使肺水肿进一步恶化,因此纠正缺氧至关重要。只有缺氧(PaO2<7.98kPa),而无二氧化碳潴留,可采用鼻塞、鼻导管或面罩给氧,开始氧流量为2~3L/min,待病人适应后,渐增至5~6L/min,或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而应用。重度缺氧可采用60%以上的高浓度氧,但应警惕氧中毒。为消除泡沫,氧气可通过含50%~70%酒精的湿化瓶,用1%硅酮或二甲硅油喷雾吸入,抗泡沫效果更好。
重度肺水肿,尤其是非心源性肺水肿,一般氧疗往往疗效不甚理想,不能迅速提高动脉血氧分压至安全水平,常需机械呼吸配合氧疗。如原来无慢性阻塞性肺病,可给予高频呼吸机射流通气。无效者可采用间歇正压呼吸(iPPB)或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Bi-PAP),如缺氧改善仍不明显,则可改用呼气末正压呼吸(PEEP),呼气末压自小至大,逐步增加至0.98kPa左右,吸氧浓度约40%,并进行血气监测,保持动脉血氧分压在8~9.33 kPa。当病情好转,肺顺应性增加时,应逐步减低呼气末压,以免影响心排血量。
3.药物治疗
(1)镇静剂:一般情况下,急性肺水肿及时应用镇静剂十分重要,效果肯定。但对有呼吸抑制者、休克者或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肺水肿病人禁用,对神经性肺水肿者应慎用。
(2)血管扩张药
(3)利尿剂:立即选用作用快、效果强的利尿剂,静脉注射。可在短时间之内排出大量水、钠,对于降低肺毛细血管压和左心室充盈压、缓解肺水肿有效,特别适用于高血容量性肺水肿或心源性肺水肿。但对于肺毛细血管壁有明显破坏、通透性增加的肺水肿,因有大量液体渗漏而出现血容量不足时,利尿剂会造成血容量的进一步下降,影响心排出量,故一般不宜使用。必要时可用脱水剂,如甘露醇可收到一定效果。使用利尿剂,应防电解质紊乱。
(4)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刺激细胞代谢,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产生;有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强细胞内线粒体和溶酶体膜的稳定性,使心肌细胞对缺氧及抗毒素能力增强;此外尚可解除支气管痉挛,降低肺泡内压而改善通气;增加肾脏血流量,降低醛固酮及利尿激素的分泌而促进利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