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常见于洋地黄中毒,其发生与房室交界区组织自律性增高或触发活动有关。一般不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无特异性症状。治疗主要针对病因治疗,本型心律失常通常能自行消失。
英文名: nonparoxysmal atrioventricular junctional tachycardia
发病部位: 心脏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症状: 心悸  
多发人群: 心脏病患者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并发疾病: 心肌炎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症状:除原发病症状外,一般无特异性症状,可有心悸,亦可无症状。心率快且持续时问长者有胸闷、头晕、乏力等。 
体征:脉快而规则。第一心音强度变化不定,心律通常规则,当自主神经张力改变时可影响心率。

病因

最常见病因为洋地黄中毒,亦可见于下壁心肌梗塞、心肌炎、急性风湿热或心瓣膜手术后。

检查

心电图表现:
1.一系列连续三次以上的交界性P波与QRS波:频率为70-150次/分,一般情况下节律齐,R-R间期相等。
2.P'波为逆行性,可在QRS波之前,则P-R间期小于0.12秒;可在QRS波之后,则P-R间期小于0.20秒;也可与QRS波重叠而看不见。
3.窦性激动常夺获心室:形成不完全性房室脱节,心室夺获的QRS波提前出现,其前有窦性P波,P-R间期大于0.12秒。
4.逐渐发作,缓慢停止:压迫静动脉窦时只能使心率暂时减慢。

诊断

1.病史:服用洋地黄史、下壁心肌梗塞、心肌炎、急性风湿热或心瓣膜手术史等。
2.一般无特异性症状。可有心悸,亦可无症状。心率快且持续时问长者有胸闷、头晕、乏力等。
3.心动过速发作开始与中止时心率逐渐变化,心率70-150次/分钟或更快,心律通常规则。QRS波群正常,其前后可有逆行P'波。可发生房室分离。
4.鉴别:主要与阵发性心动过速鉴别。阵发性心动过速是一种阵发性过速而整齐的心律。其特征是突然发作和突然停止。而本病则心动过速发作起始与终止时心率逐渐变化,有别于阵发性心动过速,

治疗

治疗主要针对基本病因。本型心律失常通常能自行消失,如患者耐受性良好,仅需密切观察和治疗原发疾病。已用洋地黄者应立即停药,亦不应施行电复律。洋地黄中毒引起者,可给予钾盐、利多卡因或β受体拮抗剂治疗。其他患者可选用IA、IC与Ⅲ类(胺碘酮)药物。

预后

本型心律失常通常能自行消失。耐受性好者,亦不必用药。

预防

1.积极治疗原发病。
2.服用洋地黄者,监测电解质变化,尤其血钾变化。
3.注意休息,避免熬夜,生活规律。保持心情愉快,多吃蔬菜水果。

健康问答

  •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常发生于哪些人?
    医生头像
    韩顺利 副主任医师 焦煤集团中央医院 - 肺科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偶可见于正常人,最常见于洋地黄中毒,也可为下壁心肌梗塞、心肌炎、急性风湿热或心瓣膜手术后引起。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韩顺利

焦煤集团中央医院 肺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推荐词条

心肌炎 心悸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644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7月07日 03:43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