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取栓治疗 :经患侧或双侧腹股沟切口游离、显露、控制股动脉,全身肝素化后切开动脉,置入Forgarty 导管进行近、远端动脉切开取栓。待近端切口喷血、远端切口返血后缝合关闭股动脉切口。骑跨栓者进行双侧股动脉切开取栓。术后予以低分子肝素4000~6000 U皮下注射,每12 h1 次。
2置管溶栓 治疗在数字血管减影(digital subtract angi⁃ography,DSA)监视下行选择性患侧肢体动脉血管造影,以明确动脉阻塞的部位,然后将溶栓导管插至病变处,使用高压注射泵,即刻注射生理盐水50mL+尿激酶20万U(20~30min),以后改为生理盐水50 mL+尿激酶10 万U 行输液泵持续溶栓治疗,速度为4~20 mL/h,经长鞘注入肝素盐水(3000 U/24 h)。溶栓期间同时予低分子肝素4000~6000 U皮下注射,每12 h 1 次。每4~24 h 监测凝血指标。对经上述方法治疗后残留的动脉狭窄,在导丝引导下置入球囊导管行扩张治疗。对球囊扩张后残余狭窄大于30%或出现夹层的病变行支架置入术。
3 观察:记录患者术后的症状缓解率、保肢率、病死率、再灌注损伤发生率(包括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心功能衰竭发生率、肌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出血率及肢体功能障碍率。
4、 患者术后口服抗凝剂华法林(2.5 mg/片,1 次/ d)3~6 个月,并根据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指标调整剂量。同时服用肠溶阿司匹林(100 mg/片,1 次/ d)。植入支架者口服氯吡格雷(75 mg/片,1 次/ d),口服1 年。术后1、3、6、12 个月门诊随访,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测下肢动脉压,术后12 个月复查下肢动脉C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