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询问病史:
1)现病史, 首次发作年龄 发作前状态或促发因素(觉醒、清醒、睡眠、饮酒、少眠、过度疲劳、心理压力、精神 刺激、发热、体位、运动、前驱症状及与月经的关系等) 发作最初时的症状/体征(先兆、运动性表现等) 发作时表现(睁眼、闭眼、姿势、肌张力、运动症状、植物神经症状、自动症、意识状 态、舌咬伤、尿失禁等) 发作演变过程;发作持续时间 发作后表现(清醒、烦躁、嗜睡、朦胧状态、Todd 氏麻痹、失语、遗忘、头痛、肌肉酸 痛等) 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包括持续状态史) 脑电图检查情况 其他辅助检查(血压、血糖、电解质、心电图、头部影像学等) 其他发作形式(如有,应按上述要点询问发作细节) 抗癫痫药物使用情况(种类、剂量、疗程、疗效、副反应、依从性等) 发作间期状态(精神症状、记忆力、焦虑、抑郁等) 发病后精神运动发育情况
2)既往史和家族史 围产史(早产、难产、缺氧窒息、产伤、颅内出血等) 中枢神经系统其他病史(感染、外伤、中风、遗传代谢疾病等) 生长发育史(精神运动发育迟滞、倒退) 有无新生儿惊厥及热惊厥史(简单型、复杂型) 家族史(癫痫、热惊厥、偏头痛、睡眠障碍、遗传代谢疾病等)
3)疾病的影响(有无求学困难、失业、不能驾车、被过度保护、活动受限、心理压力等)
2、体格检查 全身检查:重点应放在神经系统,包括:意识状态、精神状态、局灶体征 (偏瘫/偏盲等)、各种反射及病理征等。注意观察头颅形状和大小、外貌、身 体畸形及排查某些神经皮肤综合征。体格检查对癫痫的病因诊断有初步提示作 用。有些体征则可能提示抗癫痫药物的不良反应。
3、辅助检查
1. 脑电图(EEG):癫痫发作最本质的特征是脑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而 EEG 是能够反映脑电活动最直观、便捷的检查方法,是诊断癫痫发作、确定发作和癫 痫的类型最重要的辅助手段,为癫痫患者的常规检查。当然,临床应用中也必须 充分了解 EEG(尤其头皮 EEG)检查的局限性,必要时可延长监测时间或多次 检查。
2. 神经影像学:磁共振成像(MRI)对于发现脑部结构性异常有很高的价值。如果有条件,建议常规进行头颅 MRI 检查。头部 CT 检查在显示钙化性或出血 性病变时较 MRI 有优势。某些情况下,当临床已确诊为典型的特发性癫痫综合 征(如儿童良性部分性癫痫)时,可以不进行影像学检查。其它影像学检查,如 功能核磁共振(fMRI)、磁共振波谱(MRS)、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均不是癫痫患者的常规检查。应 注意,影像学的阳性结果不代表该病灶与癫痫发作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3. 其它: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性的进行检查。
(1)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血气、丙酮酸、乳酸 等方面的检查,能够帮助查找病因。定期检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等指标还可辅助 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临床怀疑中毒时,应进行毒物筛查。已经服用抗癫痫药物 者,可酌情进行药物浓度监测。
(2)尿液检查:包括尿常规及遗传代谢病的筛查。
(3)脑脊液检查:主要为排除颅内感染性疾病,对某些遗传代谢病的诊断也有 帮助。
(4)心电图:对于疑诊癫痫或新诊断的癫痫患者,多主张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 这有助于发现容易误诊为癫痫发作的某些心源性发作(如心律失常所致的晕厥发 作),还能早期发现某些心律失常(如长 QT 综合征、Brugada 综合征和传导阻 滞等),从而避免因使用某些抗癫痫药物而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5)基因检测:目前已经成为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之一。既往利用一代测序技 术,可以逐一检测已知的癫痫致病基因,仅适用于临床高度怀疑的某一种癫痫综 合征,例如 Dravet 综合征等。随着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及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 交技术(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的发展及应用 于癫痫研究,越来越多的癫痫致病基因被发现。也发展出了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 疾病靶向序列测序技术,此方法能够一次性检测所有已知癫痫相关致病基因,是 一种快速、高效、相对成本低廉的临床遗传学诊断技术,很方便为我们提供癫痫 患者的基本遗传信息目前已经成功应用于癫痫性脑病的病因学诊断。aCGH 技术 能高效地检测出癫痫患者相关的致病性拷贝数改变(copy number variation, CNV)。目前,基因检测不作为常规病因筛查手段,通常是在临床已高度怀疑 某种疾病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