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女性患者较多,常发生于中、青年。
2.牙龈瘤为牙龈上生长的瘤状物,多发于前牙唇、颊侧龈乳头。外形可呈圆形或椭圆形,有的表面可呈分叶状,有蒂或无蒂。
3.一般生长缓慢,增生物较大,易被咬破后出血或伴发感染。
4.长时间肿块存在可使牙槽骨壁吸收破坏,X线片上可见牙周膜增宽和牙槽骨的吸收,严重者可致牙松动、移位。
5.根据组织病理学表现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纤维型、肉芽肿型和血管型三型。
1)纤维型:
镜下见纤维化,含有大量成束的胶原纤维和少量成纤维细胞,血管和炎性细胞很少。因此,临床上瘤体坚韧,颜色与正常组织相近,探诊不易出血。此外,纤维束内可有钙化或骨化发生,能见不规则排列的骨小梁,但无牙源性上皮结构,为牙周膜来源的反应性增生,称为“外周性骨化性纤维瘤(peripheral ossifying fibroma)”。
2)肉芽肿型:
似炎性肉芽组织,可见较多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较少。临床上瘤体色暗红或鲜红,水肿充血明显,有蒂的瘤样物或扁平无蒂的增生物,质地较柔软,探诊易出血,又名化脓性肉芽肿。
3)血管型:
血管极其丰富,似血管瘤。极易出血。妊娠期龈瘤多为此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