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松毛虫皮炎

松毛虫皮炎是松毛虫的毒毛刺伤皮肤所引起的皮炎。
英文名:
发病部位: 皮肤   关节   耳部  
就诊科室: 皮肤科  
症状: 斑丘疹 低热 风团 关节畸形 关节肿痛 水肿 蚊虫刺咬炎症  
多发人群: 参加农,林业劳动的青壮年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患者多见于参加农,林业劳动的青壮年,主要表现为皮炎,关节炎,
1、 皮炎:接触毒毛后,数分钟内即感局部奇痒,随即出现鲜红色水肿性斑丘疹或风团,少数可形成水疱,皮损多发于颈项,肩,胸背及四肢屈侧等处,经治疗后,约2~3个月即痊愈。 
2、关节炎:潜伏期一般较长、短的1-2天至4-5天、长的10~20余天,以累及四肢关节、尤以暴露部位的手、足小关节为多见、常仅一二关节受累、不对称。症状以局部疼痛开始、继而出现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发红及功能障碍、多数患者经3-7天后症状逐渐消退、但也有少数出现游走性或复发性,以致长达一至数月、病重者可伴有低热等全身症状。
皮炎与关节炎常先后发生在同一患者、但亦有不少患者仅有其中一种表现。
3、耳廓炎:多为单侧性、初有痒感、继而耳廓肿大、跳痛、愈后耳廓呈畸形萎缩。

病因

松毛虫的毒毛刺伤皮肤所引起,亦可通过接触被毒毛污染的杂草,肥料或水源而致病。

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血沉,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定度除个别外均无异常。
2、X线检查:被侵关节可先见骨质有局限性疏松,骨小梁模糊或中断,继而出现骨质边缘模糊,呈鼠咬样或虫蚀状,多数病人在骨破坏区附近单层细条状骨膜反应,部分患者呈骨刺样突起,个别呈花边状,严重病例可见关节间隙不对称性缩窄,有的可见脱位现象。

诊断

1、有接触松毛虫毒毛,被毒毛污染的杂草,肥料或水源史,
2、接触毒毛后,数分钟内即感局部奇痒,随即出现鲜红色水肿性斑丘疹或风团,少数可形成水疱,皮损多发于颈项,肩,胸背及四肢屈侧等处、
3、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血沉,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定度除个别外均无异常。。

治疗

1、尽可能去除毒毛,可用胶布反复粘去皮疹上的毒毛、外搽炉甘石洗剂等止痒剂、皮疹广泛者可内服抗组胺药。
2、关节炎可试用保泰松、抗炎松、或短期内服泼尼松片、剧烈疼痛时酌情采用镇痛药。局部也可敷硫磺鱼石脂软膏、或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

预后

一般1~2周可消退,部分患者亦可迁延数月之久。少数可反复发作,形成关节畸形。病重者可伴有低热。

预防

发动群众,扫除卵块和茧,捕捉幼虫,诱杀成蛾,采取以生物防治为主的防治措施,利用天敌(赤眼蜂,红头小茧及燕,莺等鸟类),合理混植,做好个人防护工作,避免接触毒毛。

健康问答

  • 松毛虫皮炎预后?
    医生头像
    牛国伟 主治医师 永济市皮肤病专科医院 - 皮肤科
    一般1~2周可消退,部分患者亦可迁延数月之久。少数可反复发作,形成关节畸形。病重者可伴有低热。

词条标签

皮肤科  有毒的昆虫咬伤(蛰伤)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牛国伟

永济市皮肤病专科医院 皮肤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374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5月10日 16:09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