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尿路减少与否,急性肾功能能衰竭可分为少尿型和非少尿型。临床上常见少尿型急性肾衰竭,临床过程分为三期:
1.少尿期:一般持续1-2周,长者可达4-6周,持续时间越长,肾损害越重。持续少尿大于15天,或无尿大于10天,预后不良。少尿期症状有:
1)水钠潴留:患儿可表现为全身水肿,高血压,肺水肿,脑水肿和心力衰竭。
2)电解质紊乱:常见高钾,低钠,低钙,高镁,高磷和低氯血症。
3)代谢性酸中毒:常表现为恶心,呕吐,疲乏,嗜睡,呼吸深快,食欲不振,血PH降低。
4)尿毒症:因肾排泄障碍,使各种毒性物质在体内积聚所致。可出现全身各系统中毒症状。其严重程度与血中尿素氮和肌酐增高的浓度一致。
2.利尿期:当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儿尿量逐渐增多,全身水肿减轻,24小时尿量达250ml/m2以上时,即为利尿期。一般持续1-2周,此期由于大量排尿,可出现脱水,低钠和低钾血症。早起氮质血症持续甚至加重,后期肾功能才能逐渐恢复。
3.恢复期:利尿期后,肾功能改善,尿量恢复正常,血尿素氮和肌酐逐渐恢复正常,而肾浓缩功能需要数月才能恢复正常,少数患者遗留不可逆性的肾损害。此期患儿可表现为虚弱无力,消瘦,营养不良,贫血,免疫功能低下。
药物所致的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多为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临床表现较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轻,并发症少,病死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