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属于病毒性皮肤病。原先认为是一种遗传疾病,后在皮损中分离出HPV病毒,现在普遍认为是一种泛发疣 ,并和特殊体质密切相关。治愈比较困难。
别名: 疣状表皮结构不良   generalized verruca plana   泛发性扁平疣  
英文名: EpidermodysplasiaVerruciformis
发病部位: 皮肤  
就诊科室: 皮肤科  
症状: 丘疹 雀斑 掌跖角化过度 指甲异常 智力发育迟缓  
多发人群: 近亲结婚的孩子,幼年发病,但亦见于任何年龄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液氮冷冻、激光、微波治疗、X线照射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皮疹多对称发生在面部、手背、四肢,亦可泛发于全身,甚至口唇、尿道口亦可发生小的疣状损害。 
(1) 扁平疣型:皮损广泛分布全身。皮疹大多数为谷粒大小、米粒大小至绿豆大小的扁平丘疹,隆起于皮肤表面,早期表面光滑,为淡红色或淡褐色,在面部和手背很像扁平疣,甚至很难区别,晚期皮疹表面可有疣状角化增殖,呈脂溢性角化样皮损。在躯干和四肢皮疹较大,突出,类似寻常疣,也可见白色或黄色脂性鳞屑,剥除鳞屑后可见红色浸润面。 
(2) 花斑藓型:较少见,皮损为淡棕色、褐色或脱色性斑,不高起,表面有光泽,盖有细鳞屑,或有轻度萎缩、轻度角化,多分布于躯干、颈后,类似花斑藓。 
(3) 点状瘢痕型:最少见,皮肤轻度凹陷,轻微角化,好发于面、颈、躯干、四肢。 有些病例可表现为先后出现多种皮损并同时存在。

病因

(1)病因遗传:在大部分病例中EV表现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但在个别家族中,性联遗传亦有过报道,虽然目前有关EV的特定基因及定位图请尚未被描, 但近年报道的EV易感非等位基因位于第17条染色体长臂的2区,编1一4带,及第2条染色体划臂2区5带有学者报道单倍体HLA-A26、B35在EV患者中表达的频率高于正常人。 
(2)病毒感染:根据本病能自体和异体 接种及电镜检查发现其损害细胞的核内含有乳头瘤病毒颗粒,证实本病是泛发性疣。目前在EV皮损中已检测到HPV-1、2、3、4、5、7、8、9、10、12、14、15、17-25、38-38、46、47及50型,其中3、5、8为主要型别。引起EV的特异人类乳头瘤病毒是在1978年首先描述的 已知至少17种EV特HPV,其中少数几种能引起恶变。90%以上的EV恶变皮 损中发现HPV-5、HPV-8、HPV-47病毒 感染,HPV-5是最常见的型别。EV患 者常同时感染多种HPV。在一些免疫低 下的患者,泛发性疣的出现与EV HPV的DNA序列,故EV存在潜在性感染。Favre等报道在行剖腹产分娩婴儿的过程中,在羊水,胎盘及阴道粘膜碎片中检测到与母体一致型别的EV特异HPV,认为HPV-5和HPV-8相关的EV患者可能存在垂直传播,但其具体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 
(3)免疫因素:在EV患者中,细胞介导免疫功能低下,而且对EV特异HPV迟发性过敏。•因此,患者免疫细胞不能识别与清除潜伏感染EV HPV的角质形成细胞。至少有17种HPV在EV患者的良性损害中发现有很少感染正常人。感染EV特异HPV后所致患者免疫抑制或是先天免疫缺陷而对EV特异HPV易感目前尚不清楚。

检查

组织病理:表皮过度角化,棘层肥厚,颗粒层和棘层细胞空泡形成,以致形成网篮状,细胞质虽完全溶解呈空泡化,但核仍存在,无角化不良细胞。

诊断

根据家族史,幼年起病、慢性病程、皮疹特点,结合病理检查结果及病毒学检查,一般诊断不难。若皮疹分布广泛及特殊部位的扁平疣状、花斑癣样皮损则更易于诊断,须与以下疾病鉴别。 
(1) 扁平疣:主要侵犯青少年,好发于颜面、手背及前臂皮肤。有明显的自限性,皮损可自愈,愈后不留瘢痕。EV患者皮损表现为扁平疣状时,往往分布更广泛,皮损显得更扁平,数目众多,可互相融合。 
(2)疣状肢端角化症:多在出生时或儿童期发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好发于肢体远端,尤其是手背、肘、膝,皮损表现为多数的角化性扁平丘疹、偶成疣状、掌跖部弥漫增厚,角化性小丘疹及点状裂隙。病理检查表皮中无空泡细胞。 
(3)扁平苔癣:瘙痒剧烈,为紫红色丘疹,常见融合及Kobner现象。病理检查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棘层增厚,使相应部位的皮突延长,皮突形成锯齿。紧靠表皮的带状淋巴细胞浸润是其最突出的病理变化。浅层的浸润细胞可穿透人表皮,造成基底细胞液化变性。

治疗

目前尚无统一认同的有效治疗方法。有关治疗ev的报道包含以下内容,但病例数均较少,其疗效有待进一步证实。 (一) 药物治疗: 
1. 抗病毒药物:目前绝大多数抗病毒药物对乳头瘤病毒无效。Preiser等认为西多福韦(cidofovir)是治疗一些乳头瘤病毒相关疾病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但在局部外用和系统性应用于治疗疣状表皮发育不良时认为是无效的。 
2. 维A酸:维A酸能通过调节表皮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更新,使病变皮肤的增生和分化恢复正常。0.15%-1%维A酸乳膏局部外用对早期恶性肿瘤和癌前损害有效。全身应用维A酸不能使EV特异HPV相关皮损消退,但能阻止光线性角化及原位癌的发展。异维A酸疗效优于阿维A脂,可使用1mg/kg*d,6-9个月,并在疗程结束后继续每次25mg,每周2次,维持数月。也有应用异维A酸联合他扎罗汀凝胶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的报道。 
3. 干扰素:干扰素具有阻止病毒在细胞中复制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不同剂量(1-9MU/d)干扰素α、β、γ全身应用至少6个月以上可暂时改善皮损。局部皮损内注射干扰素α或γ可能会阻止光线性角化病发展成Bowen病、鳞状细胞癌。一般每次应用300万U,每周2-3次,连续4周。也有学者联合应用干扰素与维A酸治疗EV。 
4. 5%氟尿嘧啶软膏:局部外用对早期恶性肿瘤和癌前损害有效。 
5. 他卡西醇(tacalcitol):为活性维生素D3衍生物,与正常人表皮细胞的1α-25(OH)2D3的特异蛋白受体有高度亲和力,具有诱导细胞分化、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外用0.0002%他卡西醇软膏连续4周以上,每日1-2次,可改善EV皮损。 
6. 西咪替丁:有学者对临床表现为面部、躯干、肢体角化性丘疹,经组织学诊断为EV的患者应用口服西咪替丁40mg/kg d,连续3个月后,皮损得到明显改善。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二) 手术治疗: 对暴露部位的恶性肿瘤可手术切除后植皮。供皮区可选择非暴露部位正常皮肤如上臂内侧等。术后愈合好,可能与EV皮损转化因子-β活性增加有关。也报道在手术切除皮损后,联合应用干扰素与维A酸治疗EV取得满意疗效的病例。
(三) 光动力疗法: 光动力疗法是激光技术、光导技术、光信息处理技术、生物光化学技术和现代医学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近年来在肿瘤包括皮肤基底细胞上皮瘤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肯定的疗效。有学者应用20%5-氨基酮戊酸乳膏外涂液于部分继发的EV患者皮损6h后,用波长580-740nm的非相干光进行照射,功率密度为160Mw/cm2,能量密度为160J/cm2。治疗后即刻出现红斑与水肿,2-3周消退,皮损消退且不遗留瘢痕,美容效果令人满意。6个月后随访未见皮损复发,但原位杂交技术检查活检皮肤组织检测到HPV-8。12个月后随访发现有部分皮损复发。由于EV的皮损表浅而泛发,故局部光动力治疗EV是可行的。但尚存在光敏剂的改进、照射光源的选择、光照时间与剂量等问题。

预后

约1/5病人某些皮损或发展成鳞癌或基底细胞癌。此外还会伴随指甲改变,掌跖角化、雀斑痣甚至发生智力发育迟缓。

预防

由于EV目前尚无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故EV患者应在明确诊断后即开始避免日晒,使用防晒霜。EV皮损禁忌放射治疗,因为肿瘤往往在放疗消退后复发,表现为浸润性生长,恶性程度更高。

健康问答

  • 得了疣状表皮发育不良、好治愈吗?
    医生头像
    牛国伟 主治医师 永济市皮肤病专科医院 - 皮肤科
    本病属于病毒性皮肤病。疣状表皮发育不良,原先认为是一种遗传疾病,后在皮损中分离出HPV病毒,现在普遍认为是一种泛发疣 ,并和特殊体质...密切相关。由于皮损多发,罹患面积比较大,治疗起来有一定困难,可以选择激光,电灼分次治疗。下拉查看详情
  •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15年,中药和西药内服外用的都用了,没结果怎么回事?
    医生头像
    牛国伟 主治医师 永济市皮肤病专科医院 - 皮肤科
    您说的情况可能是乳头瘤病毒感染导致的皮肤赘生物,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的药物,必要时也可以局部激光手术处理。

参考资料

1.鲁莎;席丽艳;陈明春;林宝珠;梁宇恒;;疣状表皮发育不良伴Bowen病1例临床分析[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2年02期.

2.韩永智;孙建方;;阿维A治疗疣状表皮发育不良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年09期.

词条标签

疣状皮炎  皮肤科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牛国伟

永济市皮肤病专科医院 皮肤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推荐词条

丘疹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2487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1月20日 16:34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