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皮肤癌

皮肤癌主要指来源于表皮或其附属器的皮肤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类型是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
英文名:
发病部位: 额   颞   颧   颊   鼻旁等暴露区域  
就诊科室: 皮肤科  
症状: 毛孔角化过度   红斑结节   红斑样皮疹   久不消退的红色皮肤疤  
多发人群: 老年人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是否遗传: 不确定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一)基底细胞癌 
占全部皮肤癌的80%。头颈部占75%。有四种亚型。 
1﹒结节溃疡型 
多见于面部。蜡样丘疹样,伴珍珠样或蜡样的边缘。即可以在表面播散,也可以向深部侵犯,溃疡常见,极少转移。镜下瘤细胞可有多种构形,表面坏死破溃,较多炎细胞浸润。 
2﹒浅表型 
躯干多见,常多发。表现为红鳞状的斑,伴有褐色或紫色的色素区。皮肤表面播散,可出现结节状区域。瘤细胞呈团块或网状,外层排列如栅,自表皮伸向真皮浅层,表皮则呈现萎缩。又称派杰样(Pagetoid)上皮瘤。 
3﹒硬化型 
常累及面部,肿瘤很像瘢痕,可以呈象牙色,边缘不清。瘤细胞岛或条索为较多纤维组织所包绕。有人称硬皮病型。
4﹒囊性型 
少见。由于肿瘤中央坏死,而形成囊状。 
(二)鳞状细胞癌 
四肢多见,以溃疡最常见,也可表现为外突性生长。 
1﹒原位鳞状细胞癌(Bowen 病) Bowen(1912)首先描述本病。特征为淡红色或暗红色稍凸起的皮损,类似牛皮癣样鳞屑样损害。病灶可逐渐扩大,呈边界清楚的圆形或环状丘疹,覆以棕色或灰色厚痂。20%~30%可演变为浸润癌,2%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癌灶限于表皮层内,基底膜完整,表皮增厚,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全层细胞增大异形,多核巨细胞和癌珠偶见。 
2﹒侵袭性鳞状细胞癌 可以原发,也可以由烧伤瘢痕、放射性皮炎、Queyra红斑瘤和Bowen病引起。本型生长速度较快,多自皮肤表面向外隆起,中心部位很快出现坏死、溃疡向外翻出,形成菜花状,伴恶臭。另一种形成边缘高起,中央陷下的溃疡,多向深部和四周侵袭,此种恶性程度高。淋巴结转移率为10%~15%。镜下主要由棘细胞组成的团块和条索构成。有不同程度的分化和间变,常分成三级。 

病因

1、日常曝晒与紫外线照射:有足够的证据支持紫外线照射,人体黑色素的防护与免疫系统功能相互作用导致了皮肤癌的发生,在日光中测定人体皮肤,皮肤接受紫外线量最大的部位是头部,面部,颈后,手部,鳞状细胞癌几乎全部发生于这些部位,紫外线的致癌机理,也许是光化作用改变了细胞DNA的结构,同时破坏了淋巴细胞表面的活性抗原结构,降低了机体的免疫功能,在其他促癌因素的共同参与下导致皮肤癌的发生。 
2、化学致癌物质:自Percivall首次描述了扫烟囱工人好发阴囊皮肤癌的报道后100年左右,人们才发现经常接触砷化物,焦油和沥青的工人容易发生皮肤癌,化学物质致癌可分为两个时期,即开始期与助长期,开始期至所引致结果与暴露于特殊物质或致癌物质的限度密切相关,其进行不可逆转,细胞改变与遗传有关,助长期需要反复暴露于接触物,与间隔时间有关,若很长时间不予暴露仍可逆转,不发生癌肿,开始期与助长期的间隔时间十分重要,可出现两种结果,即形成或不形成皮肤癌。
3、电离辐射:在以往长期从放射工作者因忽视防护措施而导致辐射性皮肤干燥症的基础上发生的皮肤癌,近年来由于放射仪器设备的改进和放射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加强了各项防护措施,职业性皮肤癌基本上已经绝迹,但某些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经过若干年后,在放射野内发生皮肤癌的病例仍可遇见。 
4、慢性刺激与炎症:恶性皮肤肿瘤可以发生与发展在瘢痕慢性溃疡,形成瘘管,窦道的部位,有些亚洲人群中嗜好咀嚼烟草或槟榔,故口腔或口唇部位易发生鳞状细胞癌。 
5、其他:免疫抑制阶段,患者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可发生皮肤癌,如应用免疫抑制剂能促成皮肤癌的发生,病毒致癌物质,许多病毒在动物宿主中能引起癌变,在人类中的很多人乳头瘤病毒的亚型可诱发皮肤癌。

检查

1﹒结节溃疡型:镜下瘤细胞可有多种构形,表面坏死破溃,较多炎细胞浸润。 
2﹒浅表型:瘤细胞呈团块或网状,外层排列如栅,自表皮伸向真皮浅层,表皮则呈现萎缩。又称派杰样(Pagetoid)上皮瘤。 
3﹒硬化型:瘤细胞岛或条索为较多纤维组织所包绕。有人称硬皮病型。 
4﹒囊性型:肿瘤中央坏死,而形成囊状。

诊断

注意与下列疾病鉴别 
1.基底细胞癌与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发生的主要部位是面部,尤其是鼻,前额,眼,颧部及上唇,损害发展缓慢,局部往往不充血,表面结痂而无角化现象,边缘卷起,呈蜡状半透明,炎性反应没有或轻微,转移者罕见,鳞状细胞癌可发生在任何部位,尤其是皮肤粘膜连结处及四肢,下唇,鼻,耳,手背和阴部,往往在有慢性皮肤病损处发生,损害发展较快,局部充血明显,或周围及表面有扩张的毛细血管,角化现象明显,边缘高起坚硬,炎性反应显著,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2.脂溢性角化病:又称老年疣,好发于50岁以上男性,多发于面部,颈部,胸部,背部及手背,损害为略高出于皮肤的圆形或卵圆形扁平疣状皮疹,呈朽黄,黄褐色至煤黑色,边界清楚,质地柔软,表面稍粗糙,覆有油脂状鳞屑痂,皮疹数目不定,往往很多,脂溢性角化病可永久存在而不恶变,极少数病人的个别损害可发展成基底细胞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助诊断。
3.皮肤原位癌(Bowen’s disease):损害好发于躯干和臀部,可单发或多发,典型者呈界限清楚的鳞状斑丘疹,可逐渐扩大,或相互融合,损害的大小可由数毫米到若干厘米不等,表面覆以鳞屑或脱屑后结棕色至灰色硬痂,不易剥离,发展缓慢或长期无明显变化,有时中央部分可部分消退或有瘢痕形成,而附近出现新的损害,一般不变成溃疡,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诊断。 
4.盘状红斑狼疮:多见于中年男女,损害初发时为小丘疹,渐扩大呈斑块,性质干燥,表面角质增殖,毛囊口扩张,内含有角质栓刺,有萎缩斑,不形成溃疡,边缘多充血,发生于颜面部者呈蝴蝶状分布,血沉,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组织病理可助鉴别。 
5.角化棘皮瘤:以中年男性较多,多发生于面部,尤其是颊部及鼻部,而四肢和躯干极为少见,损害为呈坚实的半球形肿瘤耸立皮肤上,似淡红色粉刺或与皮肤色泽相似的小结,边缘隆起,中央陷凹成火山口形,内含一个角质痂,本病发展迅速,但长到直径达2厘米左右后不再继续发展,2~6个月内能自行萎缩,自然痊愈,遗留萎缩性瘢痕。 
6.帕哲氏病(Paget’s disease):常侵犯40岁以上妇女单侧乳头和乳晕,早期仅为乳头部小片鳞屑性红斑,境界清楚,逐渐波及其邻近皮肤,表面易于糜烂,搔抓后呈湿疹样变化,损害经过缓慢,无自愈倾向,偶见于乳房以外其他大汗腺分布区,如腋窝,外生殖器,肛周,口唇,鼻翼等处,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表皮内有分散或成团的Paget细胞,见此细胞即可确诊。 
7.转移性皮肤癌:由其他器官原发性癌转移到皮肤而发,一般为多发性,同时有其他器官原发性癌的症状及体征。

治疗

(一)手术治疗
1﹒原发癌切缘范围 基底细胞癌0.5~1.0cm;鳞状细胞癌1~2cm。基底细胞癌的瘤床切除应酌情。特殊部位可暂观察。有深部侵犯者,应作广泛切除术,同时一期修复重建。必要时可截肢。特殊部位,切缘不好确定时,可应用Mori技术(显微镜指导下的连续切除)。 
2﹒区域淋巴结转移 证据确凿者,可同时作区域淋巴结清除术。区域转移与炎症无法分辨时,可仅切除原发灶,抗炎治疗观察决定进一步治疗。对于联合根治术的可行性和效果说法不统一。 
(二)放射治疗、冷冻治疗等方法 放射和冷冻可以酌情选用。对于头面部范围小,且表浅者,一些外用药可选用。 
(三)化学治疗 以用于Ⅲ、Ⅳ期病人为主。常用药物5‐FU、DDP、MTX、BL M、CTX等。可使用单药,也可联合应用。DDP+5‐FU或DDP+ADM方案反应率较高。

预后

较小的早期的基底细胞癌,治愈率可达100%,鳞状细胞癌稍低。较大的鳞状细胞癌预后较差。特别是躯干或瘢痕引起者,伴区域淋巴结转移时,5年治愈率为70%~75%。

预防

预防皮肤癌的发生 
1.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尽量避免长期接触有害的化学物品如沥青,焦油,砷化物,苯并芘等,这些化学物质都有较强的致癌性。
2.防止长时间的皮肤暴晒,第三点是要注意电离辐射,这主要是针对放射工作者而言。患有光化性角化病,着色性干皮病等癌前病变者,应尽早进行治疗,争取将皮肤癌扼杀于萌芽之时。 
3.要加强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如中医所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健康问答

  • 皮肤癌预防
    医生头像
    牛国伟 主治医师 永济市皮肤病专科医院 - 皮肤科
    预防皮肤癌的发生 1.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尽量避免长期接触有害的化学物品如沥青,焦油,砷化物,苯并芘等,这些化学物质都有较强的致癌...性。 2.防止长时间的皮肤暴晒,第三点是要注意电离辐射,这主要是针对放射工作者而言。患有光化性角化病,着色性干皮病等癌前病变者,应尽早进行治疗,争取将皮肤癌扼杀于萌芽之时。 3.要加强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如中医所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牛国伟

永济市皮肤病专科医院 皮肤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6885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7年11月30日 18:58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