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传染性红斑

传染性红斑(Erythema Infectiosum)是由人类细小病毒B19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皮肤病,儿童多发,也称“第五病”。
别名: fifth disease   第五种病   第五病  
英文名: Erythema Infectiosum
发病部位: 全身皮肤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儿科  
症状: 低热   咽痛   眼结膜及咽部轻度充血   双侧面颊玫瑰红色丘疹   水肿性红斑  
多发人群: 儿童  
治疗手段: 药物口服、外用
并发疾病: 关节炎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皮损可突然出现在面部两颊,呈玫瑰色的特异性红斑。 
(2)患处现水肿性稍微高起的大片红斑,仔细观察红斑为细小成集簇的丘疹融合形成,边界清楚,触之稍有微热,呈蝶翼状分布。 
(3)口周围、眼睑及额部常不受累,为苍白样外观。随后分布于躯干、臀部及四肢.大多全身症状轻微,部分病例稍感微痒,低热,多数可自行痊愈。 
(4)同时有部分合并症如发热、眼结膜及咽部充血、疼痛或有淋巴结肿大、疼痛等。

病因

由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引起。人类细小病毒B19是一种DNA病毒,是目前已知引起人类疾病的惟一的细小病毒。

检查

(1)临床症状检查:可见患处现皮疹,皮疹初期表现为双侧面颊的玫瑰红色丘疹,然后迅速融合形成水肿性红斑,境界清楚,多为蝶形分布,并且呈特征性红面颊,表面光滑无鳞屑,皮肤表面温度升高,有瘙痒和烧灼感。同时机体有低热、咽痛、眼结膜及咽部轻度充血,水肿性红斑。 
(2)实验室检查:在病毒血症期可做病毒分离,可采用斑点杂交试验等确诊。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可初步做出诊断。该病致病原通过人类呼吸道传播,发病时通常为群体发病。

治疗

(1)口服广谱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可对病毒的感染进行综合性治疗。 
(2)口服抗组胺药,并在患处皮肤局部外用炉甘石洗剂,对患处安抚可起到止痒效果。 
(3)可选用中药汤剂服用。清解汤等中药汤剂内服对病情有一定控制作用。 
(4)该病并发关节炎的患者可以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可对关节炎的炎症消退有一定效果。 
(5)注意隔离,病情可缓解消退。

预后

治疗方式以对症处理为主,该病预后较好,病情较轻的患者如表现双侧面颊的玫瑰红色丘疹,一般在接受治疗后, 3~5天大片红斑可消失痊愈,且病情不易复发。病情较重的患者接受治疗后病情可减轻,持续治疗可痊愈,皮损严重的需要手术治疗可痊愈。

预防

(1)流行病高发季节注意防护措施,少去人群密集处,注意不要身处恶劣的环境中如骤冷骤热。 
(2)喝中药汤剂对病毒感染能起到抵抗作用,可起到一定预防作用。 
(3)排除易感疾病的各类因素,如饮食上忌辛辣,同时,增强体质,保持精神愉快,注意锻炼,合理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健康情况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健康问答

  • 请问这种病会传染吗?
    医生头像
    徐蓉 主任医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大柏树) - 皮肤科
    病传染性较强,建议患者立刻隔离治疗。

参考资料

翟云丽,李海潮,陆滨,杨海 ,职业与健康,2003, 19(10).

词条标签

皮肤病  皮肤科  儿科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徐蓉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大柏树) 皮肤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001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6年12月25日 15:18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