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感应性妄想性障碍

感应性妄想性障碍是一种罕见的由情感关系密切的两人或多人所共有的妄想性障碍。其中仅有一人患真正的精神病性障碍,另一人的妄想因感应而产生,并且当他们彼此分开后妄想往往很快就消失。
别名: 感应性精神病   allopsychosis  
英文名: Induced paranoid disorder
发病部位: 脑  
就诊科室: 精神科   心理科  
症状: 系统妄想  
多发人群: 精神病患者关系密切的人  
治疗手段: 分隔疗法、药物治疗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妄想的感应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妄想的通真性在形成感应现象中处于极重要的地位。由于感应者的妄想不过分荒谬离奇,推理似乎合乎逻辑,甚至并不十分脱离现实,故易引起键感应者的共鸣。
 2)有时感应者的妄想荒谬离奇,但倘若遇到智能偏低者如儿童,感应现象也可发生。 
 3)两人中仅有一人患真正的精神病性障碍,另一人的妄想因感应而产生,并且当他们彼此分开后妄想往往很快就消失。 
 4)感应者所患精神疾病以精神分裂症最为常见,被感应者通常依赖或附属于真正的精神病患者。

病因

1)原发者在家族中多为威信较高、受人尊重、影响较大、占主导地位的人 
2)继发者多为内向性或癔症性格的人,易受暗示,意志薄弱,缺乏主见,一向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3)原发者与继发者关系多较亲密,如母女、兄妹、夫妻、师生等 
4)多发生于文化程度偏低、迷信保守的环境

检查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特征,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尚无肯定的诊断标准。

诊断

根据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1)起病前已有一位长期相处、关系密切的亲人患有妄想症状的精神病,继而病人出现精神病,且妄想内容相似。
2)病人生活在相对封闭的家庭中,外界交往少。被感应病人与原发病人有思想情感上的共鸣,感应者处权威地位,被感应者具有驯服,赖等人格特点。
3)以妄想为主要临床表现。
4)严重时可导致社会功能受损。
5)病程有迁延趋势,但被感应者与原发病者隔离后,被感应者可缓解。

治疗

1)将感应双方分隔治疗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避免互相影响,防止妄想加剧。 
2)对于一些妄想丰富,行为紊乱,情绪不稳的严重病例可佐以适当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和奋乃静。
3)心理治疗,对改善系统妄想有积极作用。必要时定期进行心理咨询。 
4)避免患者过度紧张、焦虑和激动,防止不良情绪对脑细胞造成强烈刺激。

预后

将感应者和被感应者及早隔离后,被感应者精神症状往往很快消失,预后较好。

预防

1)避免生活事件的刺激,调整心态心
2)及时寻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治疗和帮助
3)必要时尽快到医院治疗,尽早控制疾病的发展。

健康问答

  • 如何鉴别精神分裂症和感应性妄想性障碍?
    医生头像
    王余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 中医科
    具有特征性的思维、情感、行为互不协调的症状。妄想内容荒谬离奇,结构松散且与现实环境的联系不紧密。而感应性精神病患者所形成的妄想,其情...节逼真,推理大多合乎逻辑,并不荒谬离奇,被感应者预后一般较好。下拉查看详情

参考资料

王飞、李红丽.感应性妄想性障碍一例 [J]. 2013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年会论文汇编,2013, 11.07:172..

瞿正万、顾景顺、夏毓芬.感应性精神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5.3:180-181..

薛凤岐.多发性、感应性精神病司法鉴定个案报告[J]. 中国司法鉴定.2008.9:93-94..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王余民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中医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283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6年12月11日 16:50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