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高发年龄为58~61岁。
别名: carcinoma of uterine corpus   adenocarcinoma endometrium   endometrial cancer   endomerioid adenocarcinoma   子宫内膜腺癌  
英文名: carcinoma of uterine corpus
发病部位: 子宫  
就诊科室: 妇科  
症状: 阴道不正常排液   下腹疼痛  
多发人群: 女性  
治疗手段: 化疗 放疗 手术
并发疾病: 子宫体恶性肿瘤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阴道出血:
(1) 绝经后阴道出血:绝经后阴道出血,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主要症状,子宫内膜癌患者中,70%~75%为绝经后妇女,90%以上有阴道出血症状,绝经时间愈长而出现阴道出血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机率愈高。
(2)围绝经期月经紊乱:约20%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为围绝经期妇女。 40岁以下妇女月经紊乱或经量增多:约5%~10%子宫内膜癌患者为40岁以下的年轻妇女。  
2.阴道不正常排液:
可为浆液性或血性分泌物。  
3.下腹疼痛及其他症状:
下腹疼痛可由宫腔积脓或积液引起,晚期则因癌肿扩散导致消瘦,下肢疼痛等。

病因

大多数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雌激素有关。无论从临床、实验研究及流行病学分析均得到证实。回顾美国70年代子宫内膜癌发病率上升,后经控制雌激素"滥用"及与孕激素联合使用,使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复而下降的过程足以说明这一点。研究表明雌激素作用是通过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而发挥其效应的。分化好的腺癌,受体阳性率高。另一方面,也认识到另一类子宫内膜癌,从病理形态上看是一批少见类型,与雌激素无明确关系,是非雌激素依赖性肿瘤,雌激素受体检查多呈阴性,如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透明细胞癌、腺鳞癌、黏液腺癌等,这一类肿瘤受何种因素影响而发生尚无说法。

检查

1.细胞学涂片:阴道细胞学涂片(阳性率低),宫腔细胞学涂片(阳性率高)。  
2.阴道B超检查:了解子宫大小、宫腔内有无赘生物、内膜厚度、肌层有无浸润、附件肿物大小及性质等。  
3.分段诊刮:确诊或排除子宫内膜癌的重要方法,并可作为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的依据。应将宫颈管刮出物及宫腔刮出物分别送活检。 
4.宫腔镜检查:近年来,宫腔镜检已广泛应用于宫内膜病变的早期诊断。接触性宫腔镜和放大宫腔镜下,可直接对可疑部位进行活检,提高诊断准确性,避免常规诊刮的漏诊。因使用膨宫剂时有可能引起子宫内膜癌的扩散,在选用进行辅助诊断时应予注意,以经阴道B超检查子宫内膜无明显增厚和病变;或经诊刮后活检阴性,仍有反复阴道出血的患者为宜。  
5.MRI、CT、淋巴造影等检查:有条件者可选用MRI、CT和淋巴造影检查及血CA125检测。

诊断

1.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步骤, 根据分段诊刮、病理检查结果等作出诊断。分段刮宫时,应注意子宫内膜腺癌浸润、腺癌掉入宫颈管和宫颈腺癌的区别。根据病理检查结果,配合其他辅助检查进行术前临床分期。
2.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
Ⅰ期 癌瘤局限于宫体 
Ⅰa 子宫腔长度≤8cm 
Ⅰb 子宫腔长度 > 8cm 
Ⅱ期 癌瘤累及子宫颈 
Ⅲ期 癌瘤播散于子宫体以外,盆腔内(阴道,宫旁组织可能受累,但未累及膀胱,直肠) 
Ⅳ期 癌瘤累及膀胱或直肠,或有盆腔以外的播散

治疗

目前,子宫内膜癌的治疗趋于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疗、化疗和激素等综合治疗。应结合患者的年龄、全身状况和有无内科合并症等,综合评估选择和制定治疗方案。   
一.手术治疗
1.临床Ⅰ期: 
(1)开腹后冲洗盆腹腔(NS 200ml):冲洗液进行细胞学检查。 
(2)术式:经腹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及双侧附件切除术,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或)取样术。
(3)有关手术范围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①次广泛子宫全切除术应包括宫颈旁组织,阴道穹窿各2 cm。②因临床I期中,多数转移为组织学转移,故如果无明显增大的淋巴结或淋巴结取样冰冻切片阴性者,原则上应进行系统淋巴结清扫术或分多区域淋巴结取样。若腹膜后淋巴结有明显增大,疑有转移可取样或进行细针抽吸检查,以明确诊断。③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范围为,上界:十二指肠2、3段,跨腹膜后血管处肠系膜下动脉分支水平;下界:腹主动脉分支处。包括:右、前、左侧及骶前4组淋巴结,共15~20个。④术中剖视子宫检查:癌瘤大小、部位、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峡部及双侧附件有无受累等(均应有冰冻检查结果)。
2.临床Ⅱ期: 
(1)术式: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
(2)术后治疗:根据手术分期及病理检查结果,综合评估若为高危组,术后可辅以腔内照射、外照射,或化疗、激素治疗。
(3)合并症治疗: 对老年、过度肥胖、严重内科合并症,或宫颈癌瘤过大患者,可采用放疗与手术联合治疗。先放疗后再行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此可缩小手术切除范围,减少术中危险及术后并发症。
3.临床Ⅲ期(或以上): 治疗应以综合治疗为主,一般首选放疗,或经放疗后癌灶缩小后再手术;部分患者可首选手术。 
(1)手术目的:确定诊断,行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 ),尽可能切除肉眼可见的癌瘤,达到镜下水平。
(2)术后应用放疗,化疗和激素综合治疗:术后可立即应用化疗,防止远处转移,消灭盆腹腔残留病灶。对特殊类型子宫内膜癌,如浆液性乳头状腺癌(SPEC)等,或已有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者,更应重视应用化疗。 
(3)术后放疗:消除残留病灶,预防盆腔复发及阴道断端复发。 
(4)激素治疗:孕激素可大剂量,长时间应用,对受体阳性者效果好。 抗雌激素治疗可应用三苯氧胺。 
(5)肝、肺等单个脏器远处转移,可酌情进行介入治疗。
二、放疗
分为单纯放疗,术前放疗及术后放疗。单纯放疗主要用于晚期或有严重内科疾患、高龄和无法手术的其他期患者,可按临床分期进行放疗。术前放疗,主要是为控制、缩小癌灶创造手术机会或缩小手术范围。术后放疗是对手术-病理分期后具有高危因素患者重要的辅助治疗,或作为手术范围不足的补充。
1.单纯放疗:
(1) 腔内照射(后装)高剂量率:A旁及F旁总剂量为45~50 Gy,每周1次,分6~7次完成。
(2)体外照射:40~45Gy,6周完成。  
2.术前放疗:
(1)全剂量照射:腔内加体外照射同单纯放疗,于完成放疗后2~3个月手术(行单纯全子宫及附件切除术)。
(2)腔内照射:腔内照射45~50 Gy,完成照射后8~10周手术;部分性腔内术前放疗:A旁及F旁总剂量不低于20 Gy,分2~3次完成,每周1次,放疗后10~14日手术(切除子宫及双侧附件)。
(3)术前体外照射:不利于腔内照射者(如子宫大于10~12周,或有宫腔以外播散者)。盆腔外照射剂量20Gy, 2~3周完成;或A旁及F旁剂量20Gy,每周1次,分3次完成。  
3.术后放疗:
(1)术后全盆腔照射:总剂量40~50Gy, 4~6周完成。
(2)腹主动脉旁扩大照射区:总剂量30~40Gy,3~4周完成。照射前行肾扫描定位,并加以保护(若术前已行体外放疗,应减少术后照射剂量)。
(3)术后腔内放疗:手术范围不够;有癌瘤残存,或疑有癌瘤残存者,可于手术后2周行腔内放疗,总剂量10~20 Gy,2~3周完成。
三、激素治疗   
为辅助治疗之一,多用于晚期或复发患者,以高效药物、大剂量、长疗程为好,4~6周可显效。对癌瘤分化良好、PR阳性者疗效好,对远处复发者疗效优于盆腔复发。治疗时间目前尚无统一看法,但至少应用药1年以上。   
1.孕激素: 
(1)甲孕酮(MPA): 口服, 100mg/日;肌内注射,每日1次,每次400 mg,7日后每周3次,显效后每月1 000 mg长期维持。
(2)甲地孕酮(MA):口服;每日80~160mg。
(3)氯地孕酮:口服;每日 20~40 mg。
(4)己酸孕酮:肌内注射;每日 500 mg,1个月后改为每日250 mg。  
2.抗雌激素药物治疗: 三苯氧胺为非甾体类雌激素受体竟争剂,有抗雌激素作用,低浓度时也可刺激肿瘤内生成,使PR水平上升,有利于孕激素治疗。口服每日20 mg,数周后可增加剂量,或先用2~3周后用孕激素,可提高孕激素治疗效果。
四、化疗   
1.多用于特殊病理类型:癌瘤分化差,PR、雌激素受体(ER)阴性患者;或为晚期复发癌的辅助治疗。常用药物有5-FU, 噻替哌(TSPA), CTX, DDP和ADM等。单一药物的有效率为25%~37%。目前,单一用药已被联合用药取代。   
2.常用的联合化疗方案:经临床观察,疗效可达50%~60%。见表11。 疗程根据患者病情、全身状况和术后是否放疗等确定,一般可应用3~6个疗程。   
3.腹腔化疗: 若有子宫以外播散或仅腹腔冲洗液为阳性者,可选用5-FU、DDP和TSPA等进行腹腔化疗。 5-FU每次1 000 mg,或DDP每次50 mg/m2,或TSPA每次20~30mg,NS 1 000~1 500 ml,均于腹腔内输入,每月2~3次,以术后2个月内完成4~6次为好。 若同时应用全身化疗时,应从联合用药方案中减去相应的同类药物(即腹腔化疗用DDP时,全身化疗则不用DDP;腹腔化疗选用TSPA时,全身用药则不用CTX静脉注射)。

预后

当前约80%的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是手术与放疗综合治疗,但也出现了无目的、不合理、盲目的几种根治手段的叠加及所谓"补洞"治疗的情况。综合治疗是依病人的机体情况,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病变期别为依据,有计划、合理的应用现有的治疗方法,以期最大限度的提高治愈率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综合治疗要讲究方法,确定治疗方案前要细致的讨论规划,不合理的综合,不仅提高不了生存率,而且可造成严重并发症,影响生活质量。

预防

大部分子宫内膜腺癌发生与雌激素有关,这对预防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意义。如对高危人群的监视。由于子宫内膜癌的普查存在着各方面实际困难,大家把注意力集中于具有雌激素刺激的高危人群。但另一部分非雌激素依赖性肿瘤的存在,说明正常人群定期检查的必要性。目前B超、CT、MRI、宫腔镜检查对早期子宫内膜改变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特别是B超应作为妇科盆腔检查的常规。

健康问答

  • 如何将子宫内膜癌消灭在萌芽状态?
    医生头像
    赵彦鹏 主治医师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 不孕症科
    只要重视子宫内膜癌的早期症状:阴道出血及白带增多。重视对高危人群的监控及常规的妇科检查和盆腔B超,子宫内膜癌可以早期发现。

词条标签

肿瘤  妇科  子宫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赵彦鹏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不孕症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0391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6年12月09日 12:57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