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临床特征表现为“三联征”:屈曲性婴儿痉挛发作、精神运动发育停滞、脑电图节律失调。
(1)绝大多数的患儿在出生后1年内发病,发病高峰为3-8个月之间,发病性别无显著差异。一般起病时病情较轻,发作时间短,以后逐渐加重,表现为短促的强直性痉挛,以屈肌较显著,常呈突然的屈颈、弯腰动作,也可涉及四肢,常连续发生数次至数十次,发作通常出现在睡前和初醒或慢速眼动至快速眼动的过度期,处于瞌睡状态时易于发生。根据伸肌和屈肌受累的数目、分布和程度不同而分为三型:屈曲型、伸展型和混合型;多数患儿常不止一种发作类型,有的三种类型同时存在或前后分开出现。成簇发作是本病的特征之一,一次发作,痉挛常成簇出现,每簇由几次或几十次痉挛组成。症状性婴儿痉挛症常伴发其他发作类型,如失张力发作、强直发作、不典型失神发作和部分性发作等。
(2)大部分患儿在痉挛发作出现前即有发育障碍和神经系统体征,原来发育正常的患儿在患病后精神运动发育变得迟缓甚至倒退,这意味着他们可能会失去某些已经获得的技能,表现为对周围环境的反应减弱、主动的抓握能力消失、易激惹、情感淡漠、肌张力低下等。
(3)脑电图高度失律,表现为弥漫性高电位不规律慢活动,杂有棘波和尖波,痉挛时则出现短促低平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