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寄生虫妄想

患者错误地认为自己皮肤上有寄生虫感染,其实是受某种精神刺激发病,常到医院要求医务人员给予检查和治疗。请精神科医生会诊,使病人接受精神病治疗,消除恐怖,恢复常态。
别名: 寄生虫病妄想   acarophobia   parasitophobia   螨恐惧症   寄生虫恐惧症  
英文名: delusions of parasitosis
发病部位: 全身, 皮肤  
就诊科室: 皮肤科  
症状: 痛痒,皮肤蚁行感,有钉刺感  
多发人群: 青年人及中老年女性  
治疗手段: 精神疗法结合药物治疗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皮肤蚁行感是患者描述的首发症状,即有虫在身上爬行,叮咬或带来刺痛感。部分患者还会详细描述感染寄生虫的经过,寄生虫在体内的繁殖和生活史。
(2)火柴盒征,部分患者会提供一些皮屑,棉绒,纸屑或其他标本来证实寄生虫的存在,用火柴盒带来标本,这 一特征性被称为火柴盒征
(3)皮肤损伤,表现为轻度表皮剥脱,结节性痒疹或明显的溃疡,患者试图挖出寄生虫而人为造成的皮肤损伤

病因

此病为一种精神性皮肤病。 发病机制一是类似于妄想性精神分裂症,坚定不移的相信自己患有某种病,属于思维方面的障碍。二是是畏惧患上某种寄生虫病,属于感情方面的障碍,都是精神性因素。

检查

(1)皮肤刮片镜检,排除真菌和寄生虫感染可作诊断 
(2)皮肤科全面检查,排除皮肤性疾病和寄生虫感染

诊断

依据病史即可作出诊断,排除器质性皮肤病排除寄生虫感染或其它皮肤病,如疥疮、Grover病。最重要的是确定患者除误认为自己受到寄生虫感染外无其他思想障碍, 且妄想症状不是由于其他身心疾病引发。并注意与人工皮炎相鉴别诊断。

治疗

(1)精神心理疗法::治疗最大的困难是说服患者服药,这是由于医患之间对本病的认识存在明显差异所致。治疗成功的第一步是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患者全面的信任医生。
(2)药物治疗,首选药: 匹莫齐特 用法:起始剂量1 mg/d以后每5~7天增加1 mg直至偏执、蚁行感、焦虑症状明显减轻(通常为4~6 mg/d),数周治疗之后症状才会明显改善,达到最佳疗效后要维持最低有效剂量至少1至数个月。如症状无反复则缓慢减量,每1~2周减1 mg直达最低必需剂量或完全停药。症状复发时,可阶段性应用匹莫齐特控制。

预后

一般预后效果良好。

预防

(1)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感觉身体不舒服时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2)保持身心健康,不偏执,精神压力大时及时进行调节;有精神性疾病的话按医嘱服药。

健康问答

  • 为什么皮肤会出现寄生虫妄想?
    医生头像
    杨昊臻 主治医师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原302医院) - 肝病内科
    寄生虫妄想是一种精神病范畴的自身强迫性神经官能病 。患者多见于青年人和老年女性,大多数性格较强,精神较紧张;部分人患有强迫症。如在生...活上和工作中受到刺激,平时对某种寄生虫危害人体的情况又一知半解,便会促使其发病。下拉查看详情

参考资料

《现代精神病学》《中国学术期刊》.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杨昊臻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原302医院) 肝病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964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6年11月21日 16:06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