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老年人泌尿系统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其发生率随年龄而明显增加,尤其以女性及住院病人最为多见。
英文名: senile infection in urinary system
发病部位: 泌尿系统  
就诊科室: 泌尿外科  
症状: 发热、下腹不适、腰骶部酸痛、食欲减退、下肢寒冷、自汗、盗汗等  
多发人群: 老年人  
治疗手段: 内科治疗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 泌尿感染是由细菌直接侵人尿路而引起的炎症。
  2. 泌尿感染有包皮龟头炎、尿道炎、膀胱炎、睾丸炎、附睾炎、精囊炎等疾病。
  3. 临床上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前者起病急,症状较典型,易于诊断,慢性及反复感染者可导致肾损害。

病因

  1. 老年人可因膀胱输尿管的反流、肾脏位置异常、马蹄肾等原因引起泌尿系感染。要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排除尿路畸形的可能性。同时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不断增加这些能量逐渐耗尽以至患者对外界病原菌的抵抗力下降,对病原微生物易感。
  2. 老年人为泌尿系统感染的高发人群,由于免疫功能逐渐丧失,抵抗力低.易发生泌尿系统染。基础疾病可导致感染的增加,例如糖尿病、泌尿系结石、尿道梗阻等。病还比如例如尿道1:3发炎,包皮过长,或者蛲虫刺激阴部等。
  3. 此外,冬季多尿是正常现象。糖尿病发生尿潴留的病人,或慢性病长期卧床的病人,因尿潴留或身体抵抗力差常引起尿系感染。

检查

  1. 尿白细胞排泄增加提示尿路炎症,在诊断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2. 尿培标本用清洁中段尿,老年女性留取标本困难时可用导尿法。
  3. 耻骨上穿刺液在老年人不适用。标本留取后不立即培养时应置入冰箱保存。尿标本在室温放置2h以上细菌即可增殖。

诊断

  • 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患者如发热、下腹不适、腰骶部酸痛、食欲减退、下肢寒冷、自汗、盗汗等,有些老年人仅表现为乏力、头晕失眠或意识恍惚等症状。
  • 应及时做尿液检查及细菌培养,可明确诊断。

治疗

1.合理选用药物:首先应明确感染的部位和致病菌。老年患者尿路感染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故应依据尿培养和药敏结果有针对性用药;其次应明确是首次发作还是多次复发,是单纯性还是复杂性,是下尿路还是上尿路感染。强调早期诊断,防治继发性全身感染和菌血症。
2.用药方法:
(1)大多数非复杂性下尿路感染目前临床多主张实施3 d疗程治疗。与传统治疗疗程长达7~10 d不同,选用SMZco、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第1代口服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多西环素等。
(2)7 d疗法适用于症状持续时间大于7 d,近期反复尿路感染史,年龄大于65岁的患者。
(3)急性肾盂肾炎表现为低热、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无恶心及呕吐,且依从性良好的轻、中度感染者,可选用SMZco、口服头孢菌素、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氟喹诺酮类,疗程14 d。
(4)表现为高热、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升高、呕吐、脱水或有脓毒症的重度感染患者、门诊治疗无效者,可选用氨苄西林或氨苄西林/舒巴坦、广谱头孢菌素或抗假单胞菌青霉素类注射给药,肠球菌感染选用氨苄西林或氨苄西林/舒巴坦+氨基糖苷类;对青霉素过敏或耐药者,(去甲)万古霉素,疗程14 d。
(5)复杂性尿路感染,首先应尽可能去除复杂因素,因复杂性尿路感染病原菌耐药程度高,需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总疗程14~21 d。
(6)对不能矫正尿路异常及不宜手术的患者,感染控制后可长期小剂量抗菌药物控制性治疗。 
3.抗生素剂量:老年人血清肌酐值即使在正常范围,其肾小球滤过率也常常是低于正常50%或显著降低的,特别是高龄、长期卧床、活动量小、肌肉萎缩、营养不佳的老年人。因此,抗生素的应用剂量及给药间隔应严格按照肾功能减退程度,即肾小球滤过率(非血清肌酐)合理调整,否则老年患者不能耐受药物的毒副作用,易出现肝肾功能损伤或菌群失调

预后

  1. 老年泌尿系统感染的预后一般良好。除非伴有尿路畸形.否则一般很少会发展到肾功能衰竭
  2. 有症状和无症状的泌尿道感染复发率为50%.有泌尿道畸形者复发的危险较大。

预防

  1. 积极参加锻炼,能有效地防治疾病,增强体质,延缓衰老。要做到动静结合,劳逸适度,可以参加各种适量的肢体锻炼
  2. 机体免疫力可以增加,泌尿系感染的机会亦可减少
  3. 另外亦必需加强自身的卫生保健,经常清洗下身等,亦可防治泌尿系感染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张银旭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普外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860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8年04月27日 16:22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