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tetanus)是指破伤风梭状杆菌侵入脐部、并产生痉挛毒素而引起以牙关紧闭和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为特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英文名: neonataltetanus
发病部位: 肌肉   呼吸系统  
就诊科室: 新生儿科  
症状: 喉部痉挛   新生儿青紫   四肢抽搐   肠麻痹   多汗   小儿哭闹不安   肌痉挛状态   张口困难   角弓反张  
多发人群: 儿童  
治疗手段: 药物液体输入
并发疾病: 新生儿呼吸衰竭   肱三头肌肉断裂(创伤性)   窒息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 潜伏期3~14天,多为4~7天,此期愈短、病情愈重、病死率也愈高。
  2. 早期症状为哭闹、口张不大、吃奶困难,如用压舌板压舌时,用力愈大、张口愈困难,有助于早期诊断。
  3. 随后发展为牙关紧闭、面肌紧张、口角上牵、呈“苦笑”面容,伴有阵发性双拳紧握.上肢过度屈曲,下肢伸直,呈角弓反张状。
  4. 呼吸肌和喉肌痉挛可引起青紫、窒息。痉挛发作时患儿神志清楚为本病的特点,任何轻微刺激即可诱发痉挛发作。
  5. 经合理治疗1~4周后痉挛逐渐减轻,发作间隔时间延长,能吮乳,完全恢复约需2~3个月。
  6. 病程中常并发肺炎和败血症。

病因

  1. 分娩过程中,当用该菌污染的器械断脐或包扎时破伤风杆菌即进入脐部,包扎引起的缺氧环境更有利于破伤风杆菌繁殖;
  2. 接生断脐时,接生人员的手或所用的剪刀、纱布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密,或出生后不注意脐部的清洁消毒,致使破伤风杆菌自脐部侵入而引起。多数发生在出生后4~7天。

检查

 一、一般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心电图等常规检查; 
 二、特异性检查:一般用于排除外伤引起其他脏器病变。
 三、分泌物培养,可培养出破伤风杆菌。
 四、脑脊液检查,可与结核性脑膜炎等疾病向鉴别。
 五、可完善头颅CT检查明确,可与新生儿颅内出血症引起的惊厥鉴别。 

诊断

根据典型的破伤风发作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引起可明确诊断,早期症状不典型,需要与颅内出血,结核性脑膜炎等相鉴别。

治疗

1.护理   
置于安静、避光的环境,尽量减少刺激以减少痉挛发作,应暂缓禁食,症状减轻后可尝试使用胃管喂养。
2.抗毒素 
只能中和游离破伤风毒素,对已与神经节苷脂结合的毒素无效,因此愈早用愈好。破伤风抗毒素(TAT)1~2万IU肌注或静脉滴注,30001U脐周注射,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5001U肌注。
3.止痉药 
控制痉挛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1)地西泮(安定):首选,每次0.3~0.5mg/kg,缓慢静脉注射,5分钟内即可达有效 浓度,但半衰期短,不适合作维持治疗,4—8小时1次。 
(2)苯巴比妥钠:首次负荷量为15~20rog/kg,缓慢静注;维持量为每日5mg/kg,分4—8小时1次,静注。可与安定交替使用。 
(3)10%水合氯醛:剂量每次0.5ml/kg,胃管注入或灌肠,常作为发作时临时用药。
4.抗生素
青霉素每日20万U/kg,或头孢菌素、甲硝唑,静脉滴注,7—10天,可杀灭破伤风杆菌。

预后

早期发现、规范操作,提前预防,及时早期使用抗毒素,预后尚可。

预防

严格执行新法接生完全可预防本病。一旦接生时未严格消毒,须在24小时内将患儿脐带远端剪去一段,并重新结扎、消毒脐蒂处,同时肌注TATl500~3000IU,或注射TIG 75~250U。

健康问答

  • 如何避免新生儿破伤风感染的发生?
    医生头像
    韩渊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心血管内科
    1.大力推广新法接生:新生儿出生后,脐带必须严格处理。严格执行完全可预防本病。2.接生消毒不严者,争取在24小时内剪去残留脐带的远端...,再重新结扎,近端用3%过氧化氢或1:4000高锰酸钾液清洗后涂以碘酒,同时肌注破伤风抗毒素或人免疫球蛋白。3.对不能保证无菌接生的孕妇,目前已在开展的给孕妇注射破伤风类毒素的方法,此法能有效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下拉查看详情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韩渊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心血管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推荐词条

多汗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758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8年04月28日 15:15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