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囊虫病

猪囊虫病又称囊尾蚴病(cysticercosis cellulosae)、猪囊尾蚴病,是由猪带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寄生人体所致的疾病,为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
英文名: cysticercosis
发病部位: 人体各组织  
就诊科室: 感染科  
症状: 颅内压增高,局灶神经体征,癫痫,精神障碍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治疗手段: 对症治疗;手术治疗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感染轻者可无症状。 
脑囊尾蚴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以癫痫发作最常见 
(1)皮质型:囊尾蚴如果虫数少又不活动,可无症状。若寄生于运动区,则以癫痫为突出症状,可有局限性或全身性短暂抽搐或癫痫持续状态。严重感染者颅内压增高,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长期颅内压增高,脑组织萎缩者可发生头晕、记忆力减退、视力障碍、视物变形、幻觉、精神异常、痴呆等表现。病程达数月至数年不等。 
(2)脑室型:早期出现颅内压增高综合征。可突发眩晕、头痛、呕吐或循环呼吸障碍而猝死,或发生小脑扁桃体疝,常有颈强直,强迫头位。 
(3)蛛网膜下腔型或颅底型:初期有低热,以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与蛛网膜粘连所致症状为主,有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综合征,以及眩晕、听力减退、耳鸣、共济失调、面神经麻痹等。 
眼囊尾蚴病:寄生于视网膜者可造成视力减退、视网膜剥离、失明;寄生于玻璃体和前房者,患者感觉眼前有黑点或黑影飘动;寄生于外眼部者可见结膜下或睑内包块结节。囊尾蚴眼内寄生常引起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眼压增高和继发性青光眼等。 
皮下组织及肌肉囊尾蚴病 囊尾蚴寄生于皮下组织和肌肉,以头颈部及躯干较多,四肢较少,手足罕见。囊尾蚴结节与皮肤不粘连,不痛不痒,可分批出现,自行消失。肌肉肿胀,外形肌束丰满,感疲乏无力。

病因

肉绦虫病患者是囊虫病的惟一传染源。患者粪便中排出的虫卵对本人及其周围人群均有传染性。所以人体不仅是猪绦虫的终宿主,也可成为中间宿主。通过污染食物和自身感染使虫卵进入人肠道后,卵内的六钩蚴即脱壳而出,穿过肠壁进入血流,在人体不同部位发生囊虫病(囊虫蚴病)。其中以脑囊虫病最为常见。 人体囊虫病的感染方式有3种:
①内源性自身感染:即由于呕吐等逆蠕动使妊娠节片或虫卵反流入胃;
②外源性自身感染:即患者手指污染本人粪便的虫卵,再经口感染自己;
③外源性异体感染:因进食污染虫卵的蔬菜、生水、食物而获得囊虫病。 
带绦虫卵经口感染后在胃和小肠经消化液,尤其胆汁的作用后,卵胚膜内的六钩蚴脱囊孵出,经血液散布于全身。约经3周幼虫在组织内发育出现头节;9~10周时发育成为感染性幼虫,呈圆形或椭圆形乳白色透明囊泡,内含黄色清亮液体与内凹的头节,后者呈白色点状,位于一侧。囊尾蚴大小与形状视其寄生部位而异。位于皮下组织,尤其肌肉内者,生长于肌纤维之间,呈椭圆形,状如胶囊。脑实质内囊尾蚴呈圆形,约黄豆大小。脑室内囊尾蚴亦呈圆形,直径可达3cm以上;位于颅底软脑膜或脑室内囊尾蚴生长不受限制,其直径达3~6cm,退化后其囊被膜呈袋状扩大,内无头节。由于囊尾蚴不断随脑脊液方向流动,常带蒂与脑膜或脑室相连。

检查

B超检查皮下囊尾蚴结节显示圆形或椭圆形液性暗区,轮廓清晰,囊壁完整光滑,囊内可见一强回声光团,位于中央或一侧,。 
眼检眼镜、裂隙灯检查可见视网膜下或玻璃体内的囊尾蚴,呈一浅灰色圆形或椭圆形的囊泡,周围有红晕光环,可见虫体蠕动。 
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增高;蛋白质轻度增高,糖、氯化物在正常范围。一般为淋巴细胞增多,伴有异常淋巴细胞。 
粪便检查:粪中发现节片或虫卵者有诊断意义。 
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B超,CT和MRI检查和脑室造影, CT可确诊大部分脑囊尾蚴病的活动期,非活动期和混杂期,诊断钙化型优于MRI。但其分辨力不及MRI,若囊尾蚴头节显影不满意,不能对活动期或蜕变死亡期做出明确的病期诊断, MRI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免疫学检查:抗体检查和单克隆抗体(McAb)法

诊断

本病初期症状不明显,诊断较困难,通过粪便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诊断有重要价值。

治疗

a.驱绦治疗:囊虫病是由于囊尾蚴寄生于人体各部位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可通过自体内、白体外以及异体3种途径感染,50%~70%囊虫病患者有绦虫史,因此驱绦治疗是治疗囊虫病的关键。又因囊虫病患者中有80%以上为脑囊虫病,驱绦治疗最好不选用阿苯达唑或吡喹酮,而选用对囊尾蚴无明显作用的灭绦灵或中药南瓜子和槟榔。常用剂量为灭绦灵1.5g,研碎,空腹顿服,间隔1 h后加服1次,再间隔2 h后服用50%硫酸镁60 ml导泻;或南瓜子120 g空腹顿服,间隔1 h后服用槟榔120 g煎剂.1 h后50%硫酸镁60 ml导泻,注意观察是否驱下绦虫,对驱下的绦虫作无害化处理。 
b.对症治疗:囊虫病有不同的临床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囊虫病患者进行对症治疗是十分必要的。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和精神障碍是脑囊虫病的三大主症,在治疗中,对症治疗主要是指抗癫痫治疗和降颅压治疗等。颅内压增高是脑囊虫病治疗中最棘手的问题,有报道用吡喹酮可引起脑疝而死亡。临床经验证明,控制脑水肿,消除脑水肿,抗过敏反应,防治脑疝发生是治疗本型的关键,抗囊治疗时须从小剂量开始给药,逐渐增至大剂量。对具有高颅压症状的患者应先给予降颅压治疗,待颅内压正常或高颅压症状缓解后再行杀虫治疗,在杀虫治疗的同时还应继续降颅压治疗,常用降颅压药物有20%甘露醇、甘油果糖及速尿等,大量使用。

预后

早期诊断及治疗对其的预后很重要,可完全治愈,很少死亡。

预防

彻底驱虫治疗不但可预防他人感染,亦可避免自身感染,而且使猪的囊尾蚴病发病率下降。切断人与猪之间传播途径。养成良好饮食卫生习惯,不吃“米猪肉”与生菜,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

健康问答

  • 囊虫病的并发症是什么?
    医生头像
    王汉久 主治医师 安徽省儿童医院 - 呼吸内科
    软脑膜型可并发颅压增高,也常并发基底部动脉炎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王汉久

安徽省儿童医院 呼吸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3156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8年05月02日 17:22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