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小儿脾外伤

腹外伤中, 脾脏是最容易受损伤的器官。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因坠落伤和交通意外造成的小儿脾外伤发生率逐年增加。
别名: pediatric splenic rupture   小儿脾破裂  
英文名: pediatric splenic rupture
发病部位: 脾脏  
就诊科室: 小儿普外科  
症状: 疼痛  
多发人群: 儿童  
治疗手段: 外科治疗
并发疾病: 其他休克   外伤性脾破裂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单纯脾破裂的典型症状为左上腹受直接重击或严重摔伤撞伤后,患儿不能立刻直立,特别是左腹屈曲。甚至不能立起,卧位喜左侧向下、腰向前弯曲,不敢活动。不久出现腹痛、腹胀,精神不佳,拒食。严重者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等休克前期症状。
左上腹触诊有压痛,叩诊浊音。腹腔穿刺为血腹则诊断基本确定。如患儿情况允许移动,做B超检查可显示脾外形及裂口,并能估计出血量与有无血肿形成,为必要时手术前重要诊断方法。血象早期基本上正常,十余小时后可见明显贫血。 由于脾破裂多为摔伤、撞伤等复杂伤的一部分,因此必须对每个患儿都作全身系统检查,包括:五官反应、颈部活动、胸部听诊、四肢脊柱以及血尿常规,伤后至少观察6h。必要时作X片、CT、MRI等检查,争取安全、快速确诊。 如果考虑为脾自然破裂或病理性大脾破裂,则需进一步诊断脾大的原因,以便止血后进行根治。 腹腔镜在脾破裂诊治中作用不大。只在血腹量不大,观察3天而腹征无进展时,可以代替开腹探查。

病因

多见于外伤如腹部钝器伤或摔伤、撞伤事故,或间接性震动伤,极少为直接受力损伤。常为摔伤、撞伤、或车祸等严重闭合伤中的一部分。正常脾在左季肋保护之下不易受伤,脾为实质性器官,但强烈震伤下,仍为腹内最易破裂之器官。如果脾大而有病变,特别是充血的大脾,暴露于季肋之下,则更易破裂。腹部钝挫伤及严重摔伤撞伤等,脾破裂常与肝破裂同时存在。

检查

全身系统检查包括:五官反应、颈部活动、胸部听诊、四肢脊柱以及血尿常规,伤后至少观察6h。必要时作X片、CT、MRI等检查。只在血腹量不大,观察3天而腹征无进展时,可以代替开腹探查。

诊断

对于单纯性脾破裂及能自述病史的大龄儿童, 结合腹外伤部位、临床症状、 体征及腹穿、 B 超或 检查, 容易诊断。

治疗

小儿脾外科学对外伤性脾破裂诊治是在抢救生命第一, 保留脾脏第二的原则基础上, 脾脏损伤后尽量保留脾脏或脾组织以期保留脾脏功能, 从而避免或减少因无脾导致机体出现的一系列不良并发症。 非手术保脾指征:全身状况稳定, 确诊为单纯性闭合性脾外伤,腹腔内无合并其他脏器破裂,仅限于包膜或实质的表浅裂伤, 脾损伤为I 或I 级病人属儿童与青少年,必须有严密的监测指标, 一旦发现病情恶化, 应及时手术治疗。 手术包括脾切除术及各类保脾术式, 其中保脾术有:化学粘合止血术和凝固止血术和脾破裂缝合修补术, 适用于单纯性闭合性1 度脾损伤脾叶段动脉结扎加部分脾切除术: 适用于I ~ I 级脾损伤, 不论结扎动脉主干或其终末支结扎前都要将其暂时阻断, 以证实其可能完全止血, 而脾又无缺血表现后再用粗丝线做永久结扎 可用可吸收肠线 在一定时间后裂伤已愈合时再通 同时务必保留胃短动脉和胃网膜左动脉 自体脾组织片( 快) 大网膜内移植术( 种植术) 适用于部分严重的1 级闭合性脾损伤 脾损伤严重1 ~ V 级以上并重度休克及其他严重颅脑外伤等合并伤当以抢救生命为第一原则 不可一味保脾而丧失救治生命的机会。

预后

预后较好,很少死亡。需手术探查者不足25%,巨大病理脾仍应行预防性脾切除。

预防

作为家长朋友,一定要看管好自己家的孩子,一定不要单独把孩子放在一个空间里,或者让孩子单独去外面。加强看护,防止各种外伤和意外,可有效预防。

健康问答

  • 小儿脾外伤怎么护理?
    医生头像
    马建华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胃肠外科
    出院后3个月内应避免剧烈活动,6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定期门诊随访,必要时行B超及cT复查。

参考资料

张华, 李仲荣. 小儿脾外伤55例分析[J].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0, 12(3):161-162..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马建华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胃肠外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推荐词条

脾外伤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585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6年11月11日 09:37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