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幼年息肉

幼年性息肉被公认为良性非肿瘤性 息肉,罕见幼年性息肉癌变的报道。幼年性息肉是一种良性病变, 一般认 为属非肿瘤性息肉, 不会癌变, 但近年国 内外屡有报道[1] 。多数学者认为单发幼 年性息肉一般不癌
别名: pediatric simple polyps   小儿潴留性息肉   pediatric retention polyp   小儿简单息肉  
英文名: juvenile polyp
发病部位: 肠  
就诊科室: 儿科   外科  
症状: 便血  
多发人群: 2-10岁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病儿排便时一般无何痛苦,便血发生在排便终了时,一般多在粪便的表面有一条状血迹,呈鲜红色,不与粪便相混,量较少。低位或有长蒂的息肉,排便时可将其推出肛门外,于肛门处可见一红色肉球,如不及时将息肉送回,可发生嵌顿而脱落和出血。该病由于出血量不多,小儿很少有明显的贫血。

病因

可能在过敏的基础上,由于硬便的损伤,慢性炎症引起。病理学家认为幼年性息肉是错构瘤,由于部分腺体扩张形成囊状,内有大量黏液潴留,故又称潴留性息肉。一般认为其不属于肿瘤性息肉,因而不发生癌变。 但近期的报道表明,幼年性息肉中可在部分区域出现腺瘤的改变,这些腺瘤成分和上皮的增生可能引起癌变。息肉受粪便的损伤、刺激,经常发炎及小量出血。

检查

触诊:多于直肠后壁触及直径0.5~2cm有蒂或无蒂的肿物。病理组织活检。血常规检查,少数血常规检查可有血红蛋白减少,大便常规检查可有潜血阳性。X线对诊断高位息肉也很有价值,用X线钡剂灌肠和排钡后注气双重对比造影的方法检查,注钡过程中可观察肠腔内的充盈缺损阴影,排钡后注气可见充盈缺损部位有圆形钡环的阴影。

诊断

该病一般会有一段时间得便血病史。血常规:基本正常,少数血常规检查可有血红蛋白减少,大便常规检查可有潜血阳性。直肠指检:一次指检阴性并不能排除息肉的诊断,可于排便或灌肠后复查。消化道内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胃肠道息肉的部位、大小、形态、表面性状、数目、色调,并能进行活体组织检查,确定息肉的性质和进行组织学分类,是诊断消化道息肉最准确、最理想的方法。还可以摘除息肉。

治疗

手法摘除:低位息肉直肠指检能触及者一般均在门诊手法摘除。即用手指在直肠内压迫息肉蒂部,使其在蒂和息肉相接部离断,一般出血不多,高位息肉一般不常见,所以这也是息肉手术的主要处理方式。 
高位息肉:可在乙状结肠镜检或纤维结肠镜检下,摘除息肉,进镜前先做好高频电切除准 备,轻柔地循腔渐进镜,少量合理注气并间断吸引以保持不引起 患者腹胀为宜。由于患者处于麻醉状态,安静合作,尽可能进境 至回肠末端行全结肠检查,电切及活检在退镜时进行。圈套器套 至息肉蒂部,通电时先电凝至组织发白再行电切。发现息肉采用 凝切混合电流,根据息肉大小、形态、蒂的粗细调整电凝电切指数, 多凝少切。 
息肉大而蒂长者:可以手指将息肉钩出肛门外,用丝线结扎蒂部,然后将息肉送还直肠内,俟其自行脱落。息肉摘除后休息1h,如排便或直肠指检无再出血则可令患儿返家。

预后

该病对患儿的今后生活一般无影响,个别病儿因息肉脱落,可引起大量便血100~200ml,出血均可自停。罕见发生休克而需紧急输血治疗者。

预防

定期体检: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防止感染,多参加体育锻炼,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

健康问答

  • 幼年性息肉与什么有关:
    医生头像
    余永国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儿内分泌、遗传
    幼年性息肉癌变的病理基础与息肉 内合并有腺瘤样组织有关,多系在腺瘤组 织的基础上出现癌变[1] 。本组 3 例癌变 息肉均见典型幼年...性息肉改变, 息肉的浅 层及内部均见腺样结构, 腺腔形态不一, 大小不等,极性紊乱, 可见筛状结构,细胞 具有明显异形性, 病理性核分裂明显。 息 肉中部分腺体有腺瘤样改变,腺上皮有增 生,不典型增生并向癌组织过度现象, 说 明同一颗息肉中可能存在 2 种甚至 3 种 不同的组织学结构, 因此, 切除息肉作病 理检查时应做全瘤切片以免漏诊下拉查看详情

参考资料

幼年性息肉癌变 3 例 陈村龙 方国存 张月彩.

词条标签

肠  便血  直肠指检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余永国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儿内分泌、遗传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2540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6年11月09日 15:44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