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视网膜脱落

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是视网膜本身组织中的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RPE)之间的分离.并非是视网膜与脉络膜分离。
别名: 视网膜脱离   网脱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眼角膜脱落   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  
英文名: retinal detachment
发病部位: 眼部视网膜  
就诊科室: 眼底病科  
症状: 闪光幻觉   眼内漂浮物  
多发人群: 高度近视眼  
治疗手段: 手术
并发疾病: 眼球萎缩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发病前,先感到眼前有飞蚊闪光感觉,并似有云雾遮挡,飞蚊与散光是玻璃体后脱离的症状。以后视力突然下降,再脱离的视网膜对侧的视野有缺损,并逐渐扩大。
2.眼底检查可见到脱离的视网膜和裂孔:
1)脱离的视网膜失去了正常的红色反光而呈灰色或青灰色,轻微震颤的视网膜脱离表面有暗红色的血管爬行。脱离的视网膜隆起宛如山岗起伏,隆起度高而范围广者可遮盖视乳头,严重者呈漏斗状完全脱离。
2)原发性视网膜脱离中90%以上的病例可发现裂孔。检查时需将瞳孔充分扩大,视网膜裂孔多呈红色,裂孔周围的视网膜呈白色或者灰白色。裂孔的形状,大小及数目不定,多数位于颞上方,其次是颞下方,在鼻侧者最少见。裂孔可有以下几种:
①圆形或卵圆形裂孔,常位于颞侧周边部及黄斑部,多由囊性变性所形成。
②马蹄形裂孔,多位于周边部尤其颞下方,其凹面常向着锯齿缘,凸面向着视乳头方向,裂孔的视网膜瓣与玻璃体有粘连。
③锯齿缘断裂,即视网膜自锯齿缘撕裂,多见于颞下方,常由外伤引起。

病因

根据病因,视网膜脱离可以分为两大类。
1.原发性视网膜脱离。
男多于女,三十岁以上多见,左右眼发病率无差异,双眼患病例约为15%。2/3的人为近视眼,特别是高度近视为多,有的病例有外伤史。视网膜裂孔的存在是发生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因素,所以这种脱离又称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裂孔形成是视网膜和玻璃体两种组织变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2.继发性视网膜脱离。
多无破孔。故又称为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根据其病因又分为三种。
(1)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继发于全身病如高血压,肾炎,妊高症等和眼部疾病,如交感性眼炎,原田病等。
(2).牵引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玻璃体内机化索条牵引造成视网膜脱离。由出月性眼底病引起,如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缺血性视网膜静脉堵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
(3)实体性视网膜脱离,继发于脉络膜肿瘤将视网膜推起,由于局部组织反应也可在神经上皮下有渗出液蓄积。

检查

1.扩瞳后眼底检查,包括双目检眼镜或三面镜检查。
2.眼压检查,早期脱离面积不大,眼压正常或稍低,以后眼压会随脱离的范围的扩大而下降。
3.视野检查,与视网膜脱离部位相对应的区域视野缺损。
4.荧光造影检查,如查不到裂孔,形态不想孔源脱离,可做荧光造影检查。

诊断

根据患者有高度近视,发病快,有眼前飞蚊或者闪光感,视野有暗影遮挡,并加上典型的眼底视网膜脱离的表现,裂孔的发现,即可诊断。
本病应于下列疾病鉴别:
1.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 虽然有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浅脱离,但病变在黄斑部,没有裂孔。
2.视网膜劈裂   常呈半球形隆志,内壁较薄,境界比较清楚,无裂孔。

治疗

1.治疗原则:行手术治疗,以封闭裂孔和创造脱离的视网膜与脉络膜接触的条件。
2.常规治疗:
①封闭裂孔,包括冷凝,电凝和激光。
②巩膜扣带手术包括巩膜缩短术,巩膜 内填充,巩膜外加压及环扎手术。
③复杂的视网膜脱离需行玻璃体切除手术

预后

巩膜扣带手术使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成功率有60%提高到90%,玻璃体手术一系列眼内操作的手术,是成功率高达90%以上,不过所以得手术都只能让解刨位置复位,功能提高不理想,很多术后视力恢复欠佳。

预防

对于高度近视眼的人,避免剧烈运动,不要搬重物,并且定期行眼底检查,一旦出现视网膜变性的,及时给予光凝可防治。

健康问答

  • 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力恢复怎么样
    医生头像
    贺金龙 主治医师 华中农业大学医院 - 眼科
    视网膜脱离手术只能让解刨位置的复位,功能很难恢复,很多严重的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力恢复不好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贺金龙

华中农业大学医院 眼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8179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5月16日 12:54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