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镰状细胞病

镰状细胞病是一种反复急性发作,导致器官进行性损害的多系统性疾病,它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之一。是由于B珠蛋白链第6位谷氨酸被缬氨酸替代所致的血红蛋白s病(HBS)。
别名: 镰状细胞性贫血  
英文名: Sickle-cell disease
发病部位: 脑,肾,肺,骨骼及心血管系统  
就诊科室: 血液科  
症状: 背痛、腹痛、关节疼痛、昏迷、肌痛、疲劳、脾大、贫血  
多发人群: 杂合子有镰状细胞者  
治疗手段: 对症治疗,骨髓移植治疗,基因治疗
并发疾病: 单纯性慢性贫血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症状常在月龄4个月后胎儿型Hb(HbF)下降﹑HbS上升﹑镰状细胞数增多后出现。一方面表现为慢性溶血性贫血,平时有比较恒定的轻度贫血,伴有巩膜轻度黄染,肝脏轻﹑中度肿大﹑婴幼儿可见脾大,随年龄增长脾脏因纤维化而缩小。当寒冷﹑感染﹑脱水时贫血症状加重﹑黄染也加深。另一方面由于毛细血管微血栓而引起疼痛危象。婴幼儿指(趾)﹑手(足)背肿痛多见,儿童和成人四肢肌痛,大关节疼痛和腰背痛多见。另外尚有剧烈腹痛﹑头痛﹑甚至昏迷和肢体瘫痪等。严重感染时可出现贫血危象,表现为急性溶血和脾脏急剧增大,可于短期内死亡。偶见再生障碍性贫血危象。长期患病者肝﹑脾﹑肾﹑骨关节﹑皮肤等出现慢性器官损害。患者瘦弱﹑易疲劳,易感染各种疾病,伴营养不良。镰贫-地中海贫血的症状与镰贫相似,镰贫-HbC的症状较轻。镰状细胞特征少,但可见血尿和低渗尿。

病因

HbA珠蛋白β链第6位氨基酸上的谷氨酸为缬氨酸所代替后形成HbS,HbS有电荷的改变,在低氧状态下溶解度比HbA低5倍。在氧分压低的毛细血管区,HbS溶解度锐减而成半凝胶状态,集合成管状,使红细胞扭曲成镰刀状,叫做镰变。开始镰变时镰状细胞是可逆的,经过反复缺氧则形成不可逆性镰状细胞。镰状细胞僵硬﹑变形性差,不易通过毛细血管而使毛细血管内血流减慢,引起组织缺氧,加重镰变过程,形成恶性循环。血流缓慢又引起微血栓,导致不同部位的剧烈疼痛。镰状细胞在毛细血管内遭受机械性损伤,容易破坏,导致血管内溶血。未被破坏者因含有包涵体容易在脾脏内破坏,导致血管外溶血。

检查

常见的检查包括尿胆素,有核红细胞,血液检查,骨髓各系细胞形态学检查,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检验,周围血中异型细胞检验。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红细胞形态正常,计数为2000000~3000000/μl;血红蛋白成比例地降低,平均红细胞体积降低,这些证据提供了伴随α-地中海贫血的依据,干染色涂片仅能显示少量镰状红细胞,在未染色血滴中看到镰状红细胞(新月状红细胞,常有拖长或锐角状的尾巴)是确诊依据,已广泛用以筛选检查。另外,在外周血中常可见到有核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多,常达10%~20%。当出现危象或细菌性感染时,白细胞出现左移现象,计数增多,可达35000/μl,伴随血小板计数增多,骨髓增生,以幼红细胞为主,但在镰状细胞危象或严重感染时可变成再生障碍,血清胆红素通常增高,粪和尿的尿胆素原高,血沉降低。
2、电泳实验:如果电泳实验显示只有HbS伴数量不等的HbF,便可诊断为纯合子状态;如电泳中发现同时有HbA与HbS(HbA较HbS多),就可判断为杂合子,HbS必须与其他在电泳中类似移动的HbS加以鉴别,该鉴别对于遗传咨询是重要的。

诊断

本病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一般不难诊断。 本病的易患人群为黑人或与黑人有血缘关系的人,患者常呈慢性溶血性贫血,伴有巩膜轻度黄染,肝脏轻﹑中度肿大﹑婴幼儿可见脾大,随年龄增长脾脏因纤维化而缩小。儿童和成人四肢肌痛,大关节疼痛和腰背痛多见。另外尚有剧烈腹痛﹑头痛﹑甚至昏迷和肢体瘫痪等。严重感染时可出现贫血危象,表现为急性溶血和脾脏急剧增大,可于短期内死亡。偶见再生障碍性贫血危象。长期患病者肝﹑脾﹑肾﹑骨关节﹑皮肤等出现慢性器官损害。患者瘦弱﹑易疲劳,易感染各种疾病,伴营养不良。 实验室检查:血涂片可见有核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增高,镰变试验阳性。Hb电泳发现HbS带,镰贫时HbS带在80~97%,镰状细胞特征在30%以下,均有助于诊断。对黑人的新生儿进行脐血Hb电泳,可及时发现HbS带,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由于HbSβ基团缺少一个MstII内切酶切点,可藉此特点进行产前诊断,对纯合子应中止妊娠。

治疗

本病可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治疗。肺炎球菌疫苗对严重细菌性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自4个月龄开始持续口服青霉素的预防性疗法,这些措施已使患者的死亡率大大降低,尤其对于童年期患者效果更佳。羟基脲可提高胎儿血红蛋白含量,可降低50%疼痛危象的发生率,并可减少急性胸痛危象和输血的需要。此外,骨髓移植疗法在少数病例取得成效,然而神经系统后遗症似有增加。 近年认为基因疗法是最有希望治愈本病的措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控制镰状细胞病相关的器官损伤,是目前唯一可以治愈镰状细胞病的方法。

预后

本病目前至今尚无根治措施。若患者从小获得良好的医疗照顾﹐预后可较好。治疗的关键是增强体质﹑防治感染﹑避免出现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患病时应注意纠正脱水﹑酸中毒以及高渗状态﹐缺氧时积极输氧﹔疼痛危象时可应用适量止痛镇静药﹐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改善微循环﹔应积极抢救贫血危象﹐输血输液﹐纠正休克和控制感染。任何严重情况或需要进行大手术前可输血﹐使HbS降至30%以下。

预防

本病为遗传性疾病,目前只能预防或减轻并发症,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对严重细菌性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自4个月龄开始持续口服青霉素预防性疗法,这些措施已使死亡率降低,尤其在童年期。

健康问答

  • 镰状细胞病需与哪些疾病鉴别?
    医生头像
    梅泉 副主任医师 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 - 妇产科
    镰状细胞病需与其他异常血红蛋白病相鉴别。主要的鉴别方法是采取血红蛋白电泳。血红蛋白病是由于遗传缺陷(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致珠蛋白肽链结...构异常或合成障碍,一种或一种以上结构异常的血红蛋白,部分或完全替代了正常的血红蛋白而引起的一组疾病。临床可表现为溶血性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或因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增高或减低而引起组织缺氧或代偿性红细胞增多所致紫绀。至今已发现400多种结构异常性血红蛋白病和100多种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但仅有少数出现明显病态表现。而镰状细胞病除了有溶血性贫血外,其他症状比较明显。下拉查看详情

参考资料

吴昊,梁源, Hernigou Philippe ,等.带血管蒂髂骨瓣移位治疗青少年镰状细胞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5,19 ( 9 )..

方艳红. 造血干细胞治疗镰状细胞病:实践与趋势.美国血液年会,2012..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梅泉

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 妇产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909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8年01月29日 17:13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