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血管周细胞瘤

血管周细胞瘤又称血管外皮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来源于毛细血管壁外的周细胞。
别名: 血管外皮细胞瘤  
英文名: angiopericytoma
发病部位: 四肢皮肤、皮下组织和筋膜、肌肉   
就诊科室: 血管外科  
症状: 压迫症状,皮肤损害呈红色,硬结性大斑块或结节  
治疗手段: 手术切除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表现为类似脂肪瘤向组织侵犯,出现压迫症状,常见于四肢皮肤、皮下组织和筋膜、肌肉。皮肤损害呈红色,硬结性大斑块或结节。局限于皮肤、皮下组织的小而浅表的肿瘤预后较好,大而深的肿瘤预后较差。可转移至肝、肺等器官。

病因

尚不清楚,其病理机制为周细胞衍生的软组织肿瘤,可能与长期使用激素、创伤、妊娠期、高血压等疾病有关。

检查

组织病理,根据组织学特点,血管周细胞可分为良性、界限性和恶性三型。良性型不转移,为明显的血管型,主要是梭形周细胞,无核丝分裂。界限型比良性型肿瘤细胞多,细胞比较成堆,间变不明显,有时可见核丝分裂,血管腔常受压,轮廓不清。恶性型的肿瘤细胞间变的程度差异很大,核丝分裂数多少不等。其他检查手段较少。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可初步诊断,手术切除后行组织病理检查,病理类型可确诊该疾病。

治疗

1.手术治疗:手术彻底切除是治疗血管周细胞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术后需长期随访。
2.术前放疗可缩小肿瘤体积。术后放疗、辅助化疗效果不确切。

预后

根据病理类型不同而有差异,良性型不转移,预后好;界限型术后可能复发,或转移至全身。恶性型易发生全身转移及恶变,预后较差。一般来说,局限于皮肤、皮下组织的小而浅表的肿瘤预后较好,大而深的肿瘤预后较差。死亡率为50%,常由于肺部转移所致。

预防

无特殊预防方法,避免外伤、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集素等可减少发病率,发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诊,及早手术治疗。

健康问答

  • 血管周细胞瘤早期怎么判断?
    医生头像
    刘澎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血液科高级专家门诊
    血管周细胞瘤为深在性无痛性软组织肿块,大小数厘米,早期难以判断。常见部位为四肢皮肤(少见)、皮下组织和筋膜、肌肉。临床上类似脂肪瘤可...向下面组织侵犯,除皮下组织和肌肉外,亦可侵及硬膜外,脊柱旁和骨盆腹膜后腔。皮肤损害呈红色,硬结性大斑块或结节。出现类似症状应尽快就医排除相关疾病。下拉查看详情

参考资料

虞积耀. 血管周细胞瘤[J]. 国际肿瘤学杂志, 1981(5)..

阎晓玲. 血管周细胞瘤[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5: 011..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刘澎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血液科高级专家门诊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429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6年11月01日 10:47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