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脾脓肿

脾脓肿多数为细菌所导致的脾脏化脓性炎症,起病急,常常累计左侧胸膜和上腹部。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常缺乏特异性症状。患者绝大多数有发热、腹痛等症状,早期无明显症状,若及时发现可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英文名: abscess of spleen
发病部位: 脾  
就诊科室: 普外科  
症状: 发热,左侧胸膜、上腹部或下胸部疼痛  
治疗手段: 全身治疗、手术治疗
并发疾病: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脾脏脓肿少见,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常缺乏特异性症状。 主要症状为亚急性起病的发热和左侧疼痛,常为左侧胸膜,胁腹部,上腹部或下胸部疼痛并放射至左肩,左上腹常有触痛,典型的可见脾肿大;极少数可闻及脾摩擦音,常见白细胞增多,血培养有时可见致病菌生长。

病因

(1)最常见的是由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经血运播散至脾,约占病例总数的75%~90%。葡萄球菌、链球菌或肺炎球菌的败血症或脓毒血症,心内膜炎和产褥热,是脾脓肿最常见的前驱病,但实际上几乎所有化脓性感染都可能作为脾脓肿的前驱病灶,播散一般经由动脉,但腹腔内的感染也可经由门静脉进入脾脏。 
(2)脾脏的损伤或梗死,约占脾脓肿的10%~25%。即使较小的外伤也可形成脾脏血肿,并因继发感染而导致脾脓肿。脾脏梗死可因脾动脉结扎、栓塞后引起,病理性血红蛋白症(异常血红蛋白血症或镰形红细胞性疾病)也可发生脾脏梗死,而梗死的脾脏更是细菌沉着或繁殖的理想病灶。 
(3)邻近脏器感染也可以直接侵入脾脏引起脓肿,但临床较少见,占脾脓肿发病原因的10%以下。肾周脓肿、膈下脓肿、急性胰腺炎、胃与结肠的肿瘤等均有可能直接侵入脾脏引起脾脓肿。
(4)免疫抑制或缺陷如危重症、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艾滋病患者可能发生脾脏的感染与脓肿。此外,脾囊肿可继发感染而转变为脾脓肿。

检查

(1)B超:显示脾脏增大,脾内单个或多个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的无回声暗区,边缘不平整,腔壁较厚。与脾脏囊肿相比,脾脓肿无回声区边缘回声较强、模糊。无回声区内有散在小点状回声影,可见液平,偶尔有气体回声。无回声区后方回声增强。约60%病灶在脾上极,可伴有左胸积液。 
(2)胸腹X线平片检查: 多表现为非特异性征象,如膈肌抬高并有运动受限、脾脏阴影扩大、左胸腔积液以及肺不张等。若在脾脏内出现液平面则为特异性征象,但此种情况较为少见。钡餐造影示胃及横结肠向右前方移位,胃大弯有受压残缺现象。 
(3)CT检查:诊断准确度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可达到90%。扫描检查发现脾脏外形向外膨隆,脾内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区,密度不均匀,边缘不规则。脓肿内可见液平面或气体,脓肿壁与脾实质相等。增强扫描时脓肿壁可增强,但脓肿内容物不增强。脾脏内可见散在的钙化斑。 
(4)动脉造影:敏感度高,最小能够发现2cm以内的脓肿病灶。造影显示脾脏增大,动脉相时脾内有一无血管的膨胀性肿块,边缘粗糙,膨胀使血管移位、变直和分开。毛细血管期,脓肿呈现边缘不规则而模糊的充盈缺损,脓肿周围无染色及血管增加,无包绕血管或血管湖,脾静脉正常。 
(5)放射性核素脾脏扫描:准确性高,可达80%~90%,但不能检出2cm以下的病灶。单发性较大脓肿表现为大片放射性缺损区,多发小脓肿(<3cm)呈放射性核素不均匀摄取图像。

诊断

先期体格检查后,若发现有部分症状与脾脓肿相似后,可再结合影像学检查进行进一步的确诊。若符合相应影像学指标则可确诊为脾脓肿。

治疗

脾脓肿的治疗应包括全身治疗与局部处理两个方面。 
(1)全身治疗:主要包括应用广谱高效敏感的抗生素,全身支持治疗一般选择三代头孢菌素和甲硝唑联合用药。应注意真菌感染问题如有细菌学培养结果则及时调整用药。 
(2)局部处理:脾脓肿的局部治疗原则上脾脏如能切除自应设法切除之,如因脾周围有过多的致密粘连而切除不易也可以考虑脓肿的切开引流。通常此等病例大概先作左上腹经腹直肌切口进行探查将会发现脾脏周围有程度不等的粘连也可作上腹部的横切口以减少术后创口崩裂的危险。 
(3)对部分单发脓肿估计脓液较为稀薄的可考虑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脓肿穿刺置管引流并每天用生理盐水和抗生素冲洗待症状体征消失脓腔闭合后拔除引流管如引流治疗失败应及时转为手术治疗

预后

脾脓肿预后较差。死亡原因主要是脾脏以外的脓肿或脓肿并发症。患者年龄和脾脓肿的数量也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有关。年轻人群多发性或全身败血症性脾脓肿病,死亡率可达87%。而单发性脾脓肿病死亡率为14%,细菌种类和病死率似无关系。此外患者合并糖尿病和使用免疫抑制药等因素均可影响患者预后近年来由于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脾脓肿的治愈率有所提高若能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病死率可降至7%以下。

预防

避免外伤,及时治疗。

健康问答

  • 脾囊肿要紧吗,是不是很严重呢?
    医生头像
    蔡开琳 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胃肠微创外科
    脾囊肿一般是补是真性肿瘤,但是却有一定的几率发展成为真性的肿瘤,脾囊肿是脾脏组织的瘤样囊性病变;临床上可分为寄生虫性囊肿和非寄生虫性...囊肿。中青年多见,非寄生虫性脾囊肿以青少年多见;小的囊肿可无临床症状,常在体检B超时发现,但囊肿块增大压迫和刺激邻近脏器时,才产生器官受压症状,以左上腹不适或隐痛最多见,有时亦可累及脐周或放射至右肩及左腰背部;如果压迫胃肠道,可有腹胀或消化不良、便秘等,出现的这样的情况,一般的拿点(白术消囊方)都是可以预防和清除 的。下拉查看详情

参考资料

第8版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吴仕江 武枫林 脾脏的功能及其疾病治疗2011.6.

词条标签

脾疾病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蔡开琳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胃肠微创外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3455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8年02月28日 17:40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